APP下载

品味诗歌情感四密码

2018-01-13袁容姣

教师·上 2017年12期
关键词:诗题意象

袁容姣

摘 要: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每一个字都是一种心情,每一首诗都是一个灵魂。怎样才能让学生快速有效地走入诗歌、感悟诗歌,感知作者的思想情感,就成为教师现阶段教学的重心。在教学中,可從四个方面着手:一是根据诗题,判断类型,初步了解诗人感情;二是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对把握诗人情感不无裨益;三是意象是诗人情感的再现,借助意象品味诗歌情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四是情感字是关键,引导学生抓情感字品味诗歌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诗题;作者;意象;情字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1-0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在此过程中,学生对诗歌情感的品味尤为重要,但初中生有时无从下手。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可从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品味作者的情感。

一、诗题含情感

“题者,额也。”可见“题目”的本义是指“额头和眼睛”。在古代诗歌中,诗题一般都显露了诗人的情感。

行旅诗,一般有“行”“旅”“宿” “夜”等字眼,所蕴含的情感一般是游子漂泊在外艰辛、孤独、寂寞; 羁旅在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商山早行》《旅宿》《春夜洛城闻笛》《静夜思》就是行旅诗的典型代表。

送别诗,一般有“送”“别”等字眼,其情感常常有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深情;劝勉友人的乐观开朗;别后对友人的担忧和思念。代表作有《别董大》《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

边塞诗一般有“塞”“征”“军”等字眼,其所蕴含的情感丰富,有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有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有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 还有对山河沦丧的痛苦,对战争罪恶的厌倦。初中课本中代表作有《使至塞上》《从军行》《雁门太守行》。

山水田园诗一般以山水景物为标题,所蕴含的情感有对山河的赞美,对自然的热爱;有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的心情;有向往自由、厌恶官场的心境。如《钱塘湖春行》《过故人庄》《游山西村》。

咏史诗一般是咏+古迹(人名)、古迹+怀古(咏怀)、古迹名。所含情感有如下几种:诗人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民众的同情,对统治者的讽刺;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寂寞、苦闷之情。如《山坡羊·潼关怀古》《赤壁》《登楼》。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指导学生抓住诗题信息,判断诗歌类型,有利于学生初步了解诗人情感。

二、作者解情感

文学作品都是在特定的时代产生的,鉴赏作品一定要结合作品的写作背景。鉴赏诗歌亦如此,要把握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文本的创作背景,了解其生活的时代,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他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如《望岳》。但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安史之乱”的爆发,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石壕吏》中,其对“安史之乱”中的人民表达了深切同情。公元759年,杜甫流浪到了成都,盖了一间茅屋,暂时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可天不遂人愿,一场大雨摧毁了这一切,在这种情形下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抒发了忧国忧民济世情怀。公元770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写下了《江南逢李龟年》。“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时事丧乱凋敝及人生之凄凉飘零的感慨。

伟大的豪放派词人苏轼,他是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之一,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诗文不少, 《江城子·密州出猎》作于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十月。当时苏轼被贬官任密州刺史的第二年,密州久旱,苏轼祈雨偶得,深得人心。为答谢山神重修山神庙落成,苏轼亲往祭祀,归来途中与同僚们举行了一次会猎,倚马而立写下了这首词,表达自己希望被朝廷重用,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此时,苏轼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未得团聚,看到中秋的圆月,心潮起伏,于是写下另一名作《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既流露词人焦虑、烦闷、无可奈何的情绪,也表现词人旷达超脱的胸襟和对亲人怀念、祝福之情。光阴似箭,苏轼在密州的任期已满,熙宁九年十二月被调任徐州。因天降甘霖,缓解了旱情,一个初夏的早晨,苏轼边走边查看田地里庄稼的长势,关切地询问百姓的生产和生活。写下了《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这首清新的小词,写出了农村生活的祥和、温馨,抒发了词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由此可见,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对把握诗歌情感是不无裨益的,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让学生课前预习,查找相关资料,知人论世,教师适时补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意象蕴情感

所谓“意象”,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具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月亮是诗人的“情人”,其在诗歌中出现频率相当高,一般表达诗人思乡念亲、寂寞思归、离愁别恨的情感,如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中“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就借助“钩月”这个意象传达自己孤寂愁苦之情;在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以“月”寄托对亲人的思念。当然也有例外,王维的《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却抒发了一种闲适恬静的情怀。

落日也是诗中经典的意象,它所蕴含的是凄凉、惆怅、落寞的情感,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等等,就是典型代表。而日暮则思归,有时落日成了思亲、思乡的象征,如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崔颢《黄鹤楼》中的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酒是我国古代文人特别喜爱、钟情的一个传统的审美意象,多表达悲愁、苦闷、抑郁之情,如李清照《醉花阴》中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而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酒则是豪情的代名词,“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除此以外,诗歌中常见意象还有流水,它传达的是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之情;风烟这个意象传达的是哀怨、惆怅、凄苦、苍凉之感。当然还有很多,这里不一一枚举。

四、情字品情感

诗歌中有一些能够帮助我们把握作品思想内容的字眼,我们称之为“情感关键字”,阅读时准确抓住情感关键字,无疑对正确理解分析诗歌情感有重要作用。有时候,我们还可以把情感字作为诗歌赏析的切入点,如李清照的《武陵春》,诗人的愁情显而易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诗人这种愁苦之情是借助哪些技法表现出来的,从而引出诗中表现情感的技法:景物描写和人物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以及化虚为实的技法。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教学,对提高学生品读诗歌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把握“诗题、作者、意象、情字”这四个密码,相信能顺利打开古代诗歌情感的大门,探索古代诗歌的奥妙。

参考文献:

[1]顾 随.中国古典诗词感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张春美.诗词鉴赏[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endprint

猜你喜欢

诗题意象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复古与叙记:论韩愈诗歌的制题
明诗制题之叙事*
诗题辨字
“玉人”意象蠡测
唐代试律诗诗题用典与唐代史鉴思想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
提高学生古诗鉴赏能力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