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精神的构建
2018-05-14卢旭
卢旭
一、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缺失
(一)人文精神概述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二)人文精神缺失的表现
道德观上人文精神的缺失;幸福观上人文精神的缺失;发展观上人文精神缺失。
二、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
(一)传统的“学习”习气丧失
在现代化的教育过程中,过多的突出学科教学的工具性的特点,而忽视“学习”,是为了习得而学,而并非为了学而学。这里强调的是指在教室的教的过程中仍然是以唯成绩论为中心。教师没有合理的组织、领导学生来细细的品味语文中的人文精神,没有过多的重视人文情感的培养。总是一如既往的按照新课程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应试教育的“压榨”下,禁锢了学生的人文精神情感的培养与发展。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因为在教室的主导的统治下,学生对于学校、老师的指令是亦步亦趋的。
(二)教师教学行为的缺失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的工作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社会现象就是为了达到所谓的升学率、优秀率、及格率……而不得不从传统的教育教学的课堂上加以改变。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改变并非是向上性的改变,而从通俗的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滞后性的改变。我们现在常常提倡的是素质教育。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方位的发展。但是我们往往容易忽视的就是德的方面的培养。既然把德放在了首位,那么其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是非常值得大家肯定的。而在此,本篇论文说详细说明的也是在教育中人文精神缺失的一个原因,即归根结底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有失偏颇,教学方式方法有待改进。
(三)家庭中人文精神教育的缺失
其实,我们常说,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教师,在学生的心中,父母的一言一行对于子女们的影响既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深远持久的,在小学的学习阶段中,语文、数学两个学科构成了小学的基本学习内容,其他的学科内容只是辅助性的一次学习。而无论是家长、教师亦或是学生个人,都非常的重视语文、数学的成绩。那么,显而易见的一个结果就是由于过多的重视一个分数的评定、一个结果的评定,那么对于子女的人文精神的培养是欠缺的。例如与语文教学:只要求学生掌握生字词、词语、会运用词语造句。但是不会深究词语的深刻内涵,不会细细品读中国文字所蕴含的额独特的语言魅力,不会从阅读课文、朗读诗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三、小学教学中的人文精神的构建
(一)立足课堂,拓展课外
现阶段的小学生,主要学习的内容是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所以,从这个基本的角度出发,就是要启迪一线的教育教学的工作者,在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尤其是现阶段的小学生,一定要做到立足于课堂,牢牢的把握住课堂的四十分钟的教学时间。
首先教师的语言要通俗易懂,有较强的煽动性,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基础之上,要发挥教师的教学的主导的功能,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由浅入深的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因为现阶段的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比较薄弱,辨别是非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所以在具体的案例的设计过程中,还是要以书本提供的内容为主,在此基础之上,辅之以必要的课外内容的链接,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对于人文精神的培养有进一步宽的视野。
(二)植根教材,贴近生活
第二点的具体的整改措施实质上是对第一条内容的升华。所谓的立足于课堂,无论是对于教师亦或是学生来说,最基础的就是要植根教材,离开教材谈教学是不切实际的,所以说植根教材,就是对于教材的精读、细读、研读……在细细的咀嚼教材的内容以后,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对语文课文内容的行文思路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例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的学习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把握,即生字词的掌握,文章整體内容的概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以上是对整篇文章的基础能力的一个重点掌握。其次是在此基础上,重点加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启迪,也就是本篇论文重点阐释的人文精神的一个构建。
(三)重视诵读,紧扣情感
语文,第一个字“语”就是告诉所有的人,要说出来,大声的读出来。其次才是作业本上的文字书写。那么问题来了,现在的课堂上因为在考试制度的影响下,书山题海的教育方式并不少见,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就忽视了“语”的重要性,所以说在小学的语文教学的实践工作中,要启迪广大的一线的教师工作者,以及我们的莘莘学子,重视“语”的作用,重视朗读的作用,在课堂上,大声、大胆的有感情的诵读所学的文章内容。从而培养自己的学习语文的情感。
(四)尊重个性,注重实践
我国的教育学家孔子的教育主张:主张“因材施教”。21世纪的新的课程标准,素质教育培养的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的发展,因为学生是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为了更好的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小学阶段,尤其是在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更加坚定的树立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学生实践经验的养成的素质教育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的工作中,就要仅仅的把握住这一教学观念,并在此教育观的指引下,进行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学科的地位不言而喻,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人文精神缺失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造成其缺失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人文精神的缺失引起我们的反思,继而督促我们有必要采取措施来加以解决。所以我们必须立足课堂、拓展课外;植根教材、走向生活;重视诵读、紧扣情感;尊重个性、注重实践等方面入手。从而将这人文精神的缺失的现象改变,提高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的渗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