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生产实习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2018-05-14邱重晏王万能
邱重晏 王万能
【摘要】生产实习是生物工程专业重要的实践环节。文章分析了生产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实践表明,点面结合方式落实实习单位、差异性安排实习单元、实习前的加强学习、每日问答制、角色带入法,以及灵活的考核方式是提高实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生物工程;生产实习;教学改革
生产实习是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使之能够在工作中解决具体工程技术问题的重要教学手段。怎样开展生产实习,提高生产实习的效果,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思维,对于未来提供给生物技术企业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支持国家的生物产业大发展非常重要。在七年的带队实习中,笔者分析了实习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并就如何解决这些困难进行了相应的实践改革摸索。
一、生产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联系实习单位难度大
实习基地资源不足、实习单位联系困难等现象在各高等工科院校并非少见,生产实习的时间是在第六学期结束,由学院集中统一带领学生实习。学生人数较多,对实习单位而言不管是安全管理还是人事安排都是不小的压力,故而出现企业接收意愿不强、接收人数有限等问题。
(二)企业生产任务与教学任务的衔接困难
不同对口实习单位由于生产性质不同,会出现企业生产任务与实习任务衔接较为困难的现象。譬如重庆啤酒厂从六七月开始正是啤酒的生产旺季,自身生产任务重,在学生的实习教学上较难兼顾,甚至大批实习生的到来会成为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的负担;江津白酒厂的夏季却是生产的淡季,生产批次不多,会让学生实习期间出现生产“空窗期”;再如重庆天友乳业,鉴于生产单位的考虑,学生多安排在包装车间或一些后勤职能岗位,学生的专业与生产实践岗位不能很好的契合等。这就需要在实习安排中针对企业产品生产特点和生产管理的不同差异化、灵活化地安排实习任务。
(三)学生实习效果不理想
学生实习效果的好坏是评价培养“应用性”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重要指标。
一方面,基于实习单位的安全和生产要求,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学生在实习中能动手参与的机会不多;另一方面,学生初到单位的新鲜感很快会被每日重复生产操作的枯燥所替代,最终兴致索然,甚至产生实习只是每日签到打发时间的现象,再或者被安排在包装车间流水线上重复工作,回来抱怨辛苦却和专业没有关联等,从而使得实习效果大打折扣,达不到在实习中锻炼和提高学生工程素质及职业技能的目的。
基于以上实习中出现的问题,笔者从实习单位联系、实习环节设置及实习教学方法几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探索,并在实践中检验效果,将可行且有效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二、实践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一)点面结合方式落实实习单位
在实习初期的动员会时鼓励学生,特别是有意毕业后回家工作的外省学生,自己联系中意的实习单位,不限于重庆本地。将学校大批同学集中统一进行的面上集中式实习形式,发展为“面+点”的实习方式,既可以缓解部分对口实习单位的接待压力,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避免了学生因对学校集中实习单位不喜欢而造成的对实习不感兴趣甚至抵触的问题。对自己联系单位的学生,实习教师可以与之交流怎样联系实习企业、如何写自荐信等,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交流能力。譬如广东生源的学生自己联系落实金威啤酒、广东为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就获得了相当好的实习效果。为了保证非集中式校外实习质量,接收企业需出具实习证明,教师在实习期间通过电话抽查以及由接收单位返回的《校外实习情况调查表》作为掌握了解实习情况的依据,结合实习报告和对学生的答疑考核进行最终测评。
(二)根据单位不同的生产性质,灵活安排实习单元
针对不同单位的生产性质不同,灵活合理地安排实习单元。譬如啤酒厂学生可分为三组,糖化车间、发酵车间、包装车间轮流各实习一周,既能使学生分散,减少对生产的影响,又能满足学生对整个生产工艺流程的学习和掌握。白酒发酵车间,夏季通常上午工作,下午休息,在发酵車间上午实习结束后,下午可以安排在检测室或品酒室进行学习,提高实习效率。当然,所有安排均需要与实习单位协调,在不影响单位正常生产秩序下进行。
(三)实习教学方法改革
1.实习前对工艺进行针对性加强学习。在生产实习前已完成主要的专业基础课和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如《发酵工程原理》《发酵工厂设计概论》《酿酒工艺学》《制药工艺学》等,到相应的啤酒厂、白酒厂或制药厂实习,学生则具备了相应的理论基础。但对有些实习单位的产品生产工艺还未涉及,学生到了生产一线就会出现因不了解工艺而“茫然”的状态。如到我们连续多年实习的单位天友乳业,没有乳制品工艺学基础,仅靠在发酵工艺学课程中了解的酸奶制作工艺流程,知识储备明显不够。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采用在实习第一周让学生在学校补修乳制品工艺学的内容,做好准备再进入工厂实习,实行有基础、有效果、有目的的实践,提升实习效果。
2.实习期间每日问答制。初次离开教室进入生产一线的新鲜感使学生初始几天的实习状态尚好,但不能动手参与的旁观角色与生产操作的重复性,很快会让学生失去兴趣而演变为消极状态,使得实习效果大大降低。每日问答制与日记结合的方式在实习中的应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实习热情,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比如在啤酒厂糖化工段实习,糖化车间的布置、设备的构造及操作、糖化的方法及工艺、原辅料的使用、酒花的添加方式等课堂里“平面”的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立体”地呈现,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认识,将书本的理论知识与工厂实践操作有机结合了起来。且每日问答的好处在于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对实习工段还有未了解掌握的知识点,而不会产生厌倦情绪,激发了学生与生产管理人员、一线生产员工的交流,通过实践中的学习,达到学校理论知识与工厂实践操作之间有效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