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角度对英汉基本颜色隐喻意义的分析
2018-05-14王健美
王健美
【摘要】颜色认知隐喻在人类认知世界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文章从认知的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中同一颜色代表的意义的差异和相似之处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比较汉英两种语言中的颜色隐喻差异,更加了解不同文化的个性差异和思维习惯,以更好地提高有关颜色的中英文对照翻译水平。
【关键词】认知;隐喻;对比分析;英汉基本颜色
一、颜色词语在不同语言中的重要性
颜色词汇被用来描绘世界上丰富多彩的事物并展示其多彩性。尽管有许多关于颜色的词语,中英两国人民早已各自形成一整套用来形容其周围环境的基本表达。随着人类语言的发展和变化,人们开始使用颜色去形容自身的感受。同时,有关颜色的隐喻认知逐渐形成。人们只要提到一些关于颜色的表达,就会想到一些相关事物。举个例子,如果有人提起橘色,人们通常会想到水果橘子,然后就会联想到运动和生命力。但是无论人们有多么相似的颜色认知,在某些程度上他们依然会有不同的隐喻认知,因为他们拥有不同的宗教背景和传统文化。本文主要谈论中英两种语言中关于颜色的普遍认知观念,并就这两种语言中不同的颜色表达及其代表的意义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进行讨论,最后进行总结。
二、隐喻的相关研究
(一)国外的隐喻研究
从词源学的角度来说,“隐喻”这个英文单词起源于希腊语。在希腊语里它表示接替某项事物。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位对隐喻进行系统研究的语言学家。他赋予了“隐喻”本质以及功能的具体定义,他對隐喻的定义为“就是把彼事物用于此事物”,让西方隐喻研究有迹可循。美国认知科学家比平·英德加曾著有《隐喻和认知》一书,其汲取了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在此基础上从认知主体和认知对象的角度解释了隐喻认知的含义。英德加认为隐喻可以被划分为广义和狭义,前者意指概念化过程本身,后者指代短语使用的具体方式。隐喻是一种表达,它涵盖了目标域(本体)和原领域(喻体)。本体在平常生活中不常使用,喻体就是被形容的客体。比如,在“时间如流水”这句话中,“时间”就是本体,“流水”是喻体。
(二)国内的隐喻研究
在《文字发凡》一书中,作者龙伯纯,一位曾留学于日本的清末举人,是这样描述隐喻的,他将隐喻的内容划分为三方面,即隐喻的定义、效果和分类。龙伯纯提出了这样的观点,隐喻指的是一种运用其他的事物去展示不能被理解的原始意义的行为。刘金弟在1980年发表了一本书,书名为《文法会通》,在书中他解释了隐喻的定义、分类以及使用的规则。生活中总有一些事物很难被定义、被理解,当我们用简单的事物去解释难以被理解的事物,这个过程就是隐喻。我国许多学者已经介绍过隐喻的概念,自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学者们开始系统阐释认知语言学理论和认知隐喻理论。如今我们的现代隐喻研究已经步入到认知研究。一方面,一些语言学家开始向国内介绍国外认知理论;另一方面,语言学家也从功能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对隐喻理论进行阐述。
考虑到以上所有因素,人们如今已经充分理解了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方式,也是人类认知世界的的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此外,隐喻研究对语言学和翻译学都很有益处。
三、隐喻的定义
很多学者和科学家已经就隐喻的定义展开了描述。修辞学家认为隐喻是一种可以修饰语言的话语形式;逻辑学家认为隐喻属于理论不明朗的范畴;哲学家相信隐喻由基础特点所构成,因为人类现实趋向于从隐喻方面转向根本方面。随着这些年隐喻理论的发展,人们关于隐喻的认知已经有了根本变化。对于语言学家来说,隐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是指普通字典里的定义意义,后者指的是来源于学术词典中的意义。通常来说,普通字典涵盖了大多数人对事情的认知,专有词典代表了科学家从专业角度对等同事物的理解和认知。以维基词典为例,在维基词典里,隐喻是一种修辞形式,它表示用一个单词或者一个短语去替代另一个,这样做是为了暗示一种相似性或者类比性。这就好比一种简单的明喻,可以揭示一种隐含的关联。现代美国认知语言学家拉考夫和约翰森对隐喻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且从认知层面研究隐喻,他们认为隐喻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处,不仅仅是在语言里,也在行动和思维中存在。我们所依靠的日常概念系统基本上就是隐喻性的。因此,拉考夫和约翰森的观点就是指隐喻的本质其实就是用另一种事物去经历和理解某样事物。这也可以被认为是隐喻的基本含义。据此,我们说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因为语言属于人类认知活动的一部分。绘画、英语、雕塑和建筑都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产物,这些也都可以被理解为比喻。本文以定义为基础,将隐喻放在语言学的层面。
本文根据隐喻的定义将隐喻放在语言学层面进行分析,意图从认知方面进行隐喻分析。我们认为在语言中隐喻是不可替代的,语言中的隐喻来自概念化过程,其展示了人类大脑认识世界的方式。隐喻的本质就是人类通过利用联系创造相似性,这也是一个将一个认知领域投射到另一个认知领域的过程。因此,隐喻可以帮助人类通过熟悉的事物去理解或者形容未知的事情。
四、颜色词的基本描述
颜色词汇常常被结构语言学家用作典型示例去解释语言标识,代表了主观现实的随意划分。不同颜色词汇起源于不同种类的连续光谱。哪种颜色包含光谱,哪一部分是由语言系统所决定的,这跟系统外的因素无关,每一种颜色有其自己的地位。
正如我们理解的,颜色是一种自然现象。人类可以找到任何一种颜色的载体,并通过颜色去想象难以理解的概念,比如抽象的思想、感觉以及心理活动。本文会重点讨论黑、白、红、黄、绿和蓝色这六种基本颜色。美国人类学家伯林和凯在1969年做过一个关于六种语言中的颜色词语的调查。通过对比跨语言中的颜色词汇术语,他们发现这些基本颜色的发展是进化的且连续的,而且所有的语言都包含黑色和白色两种基本颜色。如果语言中有三种颜色,就加上红色;如果语言中有四种颜色,就加上蓝色或者绿色,剩下颜色可以按同样方式分析和划分。伯林和凯不仅发现了颜色分类的等级,也发现了一些语言中最具代表性的颜色,事实上,就是人类使用的指称系统对颜色连续统一体进行了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