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就业诚信现状调查分析
2018-05-14崔海英张朋刚
崔海英 张朋刚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将“诚信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当代大學生对诚信的重要性在主观上有清醒的认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着突出的诚信缺失问题。文章采取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深入地了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诚信现状,并客观、全面地分析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失信的原因。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就业诚信;调查分析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高度概括了个人道德层面的行为准则,诚信作为公民的基本道德行为准则被再次强化。研究大学生就业诚信,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既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进行,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诚信品格,促进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
一、就业诚信的实证调查
为了系统、全面、客观地了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诚信现状,本课题组从企业和学生层面,对数十家不同企业不同部门的在职人员,以及本科、专科、研究生三个层次的不同高校大学生进行了系统调查,主要围绕他们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诚信问题的认识,以及大学生就业诚信存在的问题、原因、解决策略等三方面内容。
(一)大学生就业诚信实证调查的样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问卷237份,回收率为94.8%;有效问卷235份,问卷有效率为99.16%。调查对象主要信息如下:男性为99人(42%),女性为136人(58%);党员为82人(35%),团员为132人(56%),群众为21人(9%)。
从图1、图2中可以看出,本次调查中,男女比例适中;政治面貌超过一半是团员(56%),其次是党员(含预备党员,35%),为本次调查的科学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学生和企业对于大学毕业生诚信就业都有较高的认同感,认为大学毕业生诚信就业现状“较好”
从图3中可以看出,参与调查的学生中,91.67%的学生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应该讲诚信,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学生在内心里能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但从文献分析结果来看,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行为可能与其真实想法存在冲突;特别是8.33%的认为就业诚信应“视具体情况而定”的大学生。
学生版调查问卷中“您认为身边的毕业生在就业诚信方面表现如何?”和企业版调查问卷中“您认为大学毕业生诚信就业现状如何?”这两个问题,实质上是从学生和企业两个角度去了解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诚信方面的表现。从图4的企业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诚信的评价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超过8成(84%)的企业认为目前大学毕业生诚信就业情况较好。从图5的大学生就业诚信自评数据中可以看出,75%的学生认为身边的毕业生在就业诚信方面表现较好,22%的同学认为表现“一般”,3%的同学认为表现“差”。
(三)学生和企业都认为“单方违约”是大学毕业生就业不诚信的首要表现
通过数据对比分析,从图6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无论是学生还是企业,“单方毁约”“简历内容包装”都是他们认为的最主要的就业不诚信表现,而且学生对大学毕业生“单方毁约”的不诚信就业表现的认同感远高于企业;反观企业,他们对于大学毕业生就业不诚信表现主要集中于“单方毁约”“简历内容包装”,而学生除了高度认同“单方毁约”,对于“简历内容包装”“面试投机”“其他”也同样有较高的认同感。
(四)“企业招聘条件诱导”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不诚信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多数学生认为高校、政府以及企业目前在对大学毕业生诚信就业方面的表现“一般”,学生和企业都认为“企业招聘条件诱导”也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不诚信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学生版调查问卷中,学生对于大学毕业生就业不诚信的原因分析中,排名前三的依次是“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层面)、“企业招聘条件诱导”(企业层面)、“自我就业诚信意识淡薄”(个人层面),其次依次是“高校就业诚信教育缺失”(高校层面)、“家庭教育不良”(家庭层面)、“其他”。在企业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不诚信原因的调查结果中,“自我就业诚信意识淡薄”(个人层面)以78.95%的绝对优势成为就业不诚信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层面),占比68.42%,紧接着是“企业招聘条件诱导”(企业层面),占比63.16%,接着依次是“高校就业诚信教育缺失”(高校层面)、“家庭教育不良”(家庭层面)、“其他”,其占比分别为36.84%、26.32%、15.79%。
通过数据对比分析,从图7中可以看出,对于大学毕业生就业不诚信原因,企业认为学生“个人层面”是首要原因,其次是“社会层面”和“企业层面”,而学生则认为“社会层面”是首要原因,其次是“企业层面”和“个人层面”。
(五)大学毕业生的投机心理是就业不诚信的首要动机
从图8可以看出,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不诚信的动机排名前三的依次是“为了达到企业要求而人为创造条件”(投机心理)、“以防万一,先找一份工作保底”(盲目心理)、“优中选优,有了更好的选择”(攀比心理);其次依次是“锦上添花,想要更好地展示自己”(炫耀心理)、“跟随时代,别人怎么做我也怎么做”(从众心理)、“明确方向,找寻适合自己的平台”(正向心理)。
(六)学生对高校开展大学生就业诚信教育的满意度不够高
从图9可以看出,“课堂教育”“就业交流会”“职业规划大赛”是大多数高校都采取的就业诚信教育举措,其比例分别为60%、58.33%、55%,其次依次为“就业诚信动员会”“就业沙龙”“其他”。而对于就业诚信教育的效果,从图10中可以看出,42%的同学认为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教育满意度“一般”,认为高校教育在这方面的满意度“较好”及以上的仅仅为58%。
(七)超过半数的大学生认为政府、企业应加大对大学生诚信就业的监管作用
从图11、图12中可以看出,51%的学生认为目前企业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诚信的束缚力度“一般”及以下;60%的学生认为政府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诚信教育方面发挥的作用“一般”,认为政府在这方面作用“较大”及以上的仅占29%。
(八)学生和企业都认同高校、社会和企业应合力加强大学生就业教育
从图13中可以看出,企业认为加强大学毕业生就业教育首先要加强学生“个人层面”的教育,其次依次是“社会层面”“高校层面”“企业层面”“家庭层面”;学生则认为,“社会层面”应该首先进行改善,其次依次是“个人层面”“高校层面”“家庭层面”“企业层面”。
二、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的原因探析
(一)社会原因
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加上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没能跟上物质文明建设的步伐,使得社会道德滑坡,社会诚信缺失的现象愈演愈烈。“廋肉精”事件、“地沟油”事件、“毒胶囊”事件、“泡沫学术”事件,严重影响了象牙塔中的大学生对诚信行为的判断。然而,当前我国信用法规不完善,信用体系不健全,特别是校园誠信教育管理体系不健全,失信惩戒力度不够强,客观上助长了失信之风,使得一部分大学生重个人利益而轻诚信,就业诚信缺失现象屡见不鲜。
面对毕业生违约的事实,高校本着人性化的态度,只要毕业生与企业协商达成一致意见,他们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些企业不愿意费精力追究毕业生违约责任而放弃追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就业诚信缺失行为。
(二)学校因素
高校在大学生就业诚信教育方面不到位,主要包括就业诚信教育方式不力,诚信失范以及对大学生的诚信监管不到位,这是导致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高校对于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还是以理论灌输和口头说教为主,难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造成了诚信教育的知行脱节;特别是绝大多数高校面临高就业率目标考核的严峻压力,再加上对毕业生就业的诚信监管不到位等管理上的漏洞,使得毕业生诚信就业越行越远。
(三)大学生自身因素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外部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社会原因、学校原因是影响毕业生诚信就业的外部环境;大学毕业生自身的心智不成熟,诚信意识淡薄以及缺乏诚信实践,是导致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部分毕业生一味追求高薪,而不注重工作的发展前景和工作意义,这种趋利心理使得诚信及其道德品质与毕业生渐行渐远。毕业生要想获得长期收益,前提必须是工作前景光明。毕业生不能正确处理趋利心理与就业前景不光明的矛盾,使得就业诚信缺失行为十分突出。
诚信既是个人道德修养的具体表现,也是知与行的有机统一;个体只有把对诚信道德的认知转变为自觉行动时,诚信道德才能真正内化为良好的道德品格。大学生应严格要求自己,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诚信做人,踏实处事。
【参考文献】
[1]陈攀.大学生就业诚信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6.
[2]刘尚.大学毕业生就业求职诚信缺失状况与对策分析——基于郑州高校近五年的调查数据[J].商,2016(2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