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

2018-05-14肖波肖霞

教育与职业(下) 2018年7期
关键词:高职学生产教融合工匠精神

肖波 肖霞

[摘要]文章阐述了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意义,分析了产教融合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有利条件,进而提出了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具体策略:高职院校要发挥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主导作用;企业要承担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阵地功能;高职学生要把握自身工匠精神培养的主体地位;社会其他力量要给予全方位支持。

[关键词]产教融合 高职学生 工匠精神

[作者简介]肖波(1984- ),男,湖南衡阳人,广东科技学院机电工程系党总支书记,助理研究员,硕士;肖霞(1979- ),女,湖南衡阳人,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职教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广东 东莞 523083)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厅2017年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自媒体视域下民办高校学生德育阵地建设研究”(课题编号:2017GXSZ127)和广东省教育厅2017年重点平台及科研项目“民办高校品牌建设研究——基于广东科技学院的个案分析”(项目编号:2017WQNCX15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14-0109-04

近年来,我国一直努力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而生产技术的发展和创新离不开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何培养未来“大国工匠”的工匠精神,已成为具有时代性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意义

1.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工匠精神自古有之,现在提工匠精神,应赋予其新时代含义。第一,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大国工匠要有“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思想,不断勉励自己,克服困难,履行自身职责和使命,为生产技术发展不断努力,勇于承担“制造强国”的特殊历史使命。

第二,知行合一的工作态度。知行合一的最高境界是心如磐石而行如流水。心不如磐石不能坚定,行不如流水则不能曲达。事业和人生的成功之路都会有很多挫折和困难,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工作会消耗我们的耐心,磨炼我们的意志。在工作中,劳动者必须拥有坚定的意志,并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

第三,精益求精的品质追求。工匠不断追求产品品质的完美,对每一件产品都是千锤百炼,不断完善,只要还有提升的空间,就不放弃改进。“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只有把每一件产品都作为毕生精心制作的艺术品,才能促使自身技术精益求精、达到完美极致。

第四,独具匠心的守正创新。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只有坚守住工匠技术的核心价值,才能更好地开拓创新。当今社会,知识、科技与经济社会的融合渗透紧密,工业技术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影响联系密切,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实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意义。第一,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需要。为改变制造业现状,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我国政府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李克强总理指出,我们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由此可见,我国制造业领域最迫切需求的就是优质的技术人才。我们呼吁“工匠精神”的回归,大力培养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就是为制造业培养优质的技术人才储备,培养未来的“大国工匠”,这正是“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需要。

第二,工匠精神是企业不断壮大的精神基石。精神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涵盖了企业的价值和追求。精神文化建设是企业走向成功的关键所在,也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精神文化与经济效益相互融合、文化力与竞争力互为促进,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的重要标志。据有关统计,世界上歷史悠久、基业长青的企业都把“工匠精神”融入企业的精神文化。只有弘扬工匠精神的企业,才会不断追求产品的完美与卓越,才能把企业不断做大做强,成为“百年老店”。

第三,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企业希望高职学生毕业后能直接走上工作岗位,承担生产任务,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应加强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使学生对自身职业怀有敬爱之心,对生产的工艺和产品不断追求进步,只有这样,毕业生才能得到企业和社会的充分肯定,实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工匠精神是高职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保障。高职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毕业后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实现自身的价值。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除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技术水平,还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工匠精神是良好职业道德的具体表现,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必能得到企业的青睐,获得更多的岗位机会和晋升空间,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为企业和社会做出卓越的贡献。

二、产教融合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有利条件

1.产教融合的含义。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这标志着产教融合进入2.0时代。产教融合的目的是为解决人才教育供给和产业需要之间的重大结构性矛盾,通过产教融合可以促使行业企业参与教育办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健全和完善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而推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格局。笔者认为,产教融合主要包括两方面重要内容:一方面,在宏观上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格局,主要是通过政府政策支持、产业系统与教育系统的融合,两者充分依托自身优势资源,互惠互利,达到合作双赢的局面。另一方面,在微观上产教供求双方的具体对接以及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主要通过多种校企合作形式,双方共同参与教学和实践,教学和实践过程亦是生产过程,或是生产的演练过程,从而实现协同育人,培育满足行业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2.产教融合为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提供的有利条件。产教融合坚持了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办学制度,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得到了很好的衔接,实现了学校和企业“双重主体”、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这种协同育人机制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一,产教融合使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内涵的认知具体化、形象化。工匠精神的本质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从业者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品质的综合体现,也是从业者自身价值追求的行为体现。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职业中,工匠精神的具体表现也不尽相同。产教融合可以使高职学生接触到未来工作的行业和企业,亲身经历职业岗位的锻炼,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职业岗位的工匠精神要求,如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知行合一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品质追求和独具匠心的守正创新等都被企业文化制度、员工行为表现等所具体化和形象化。

第二,产教融合为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氛围。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需要在职业岗位的不断实践和操作中去养成和提升。产教融合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岗位工作平台,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企业环境之中。一方面,学生会在岗位实践中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习惯;另一方面,企业优秀的精神文化可以对学生起到熏陶和感染作用。在良好的企业环境氛围下,学生会产生强烈的职业认同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工匠精神也就慢慢形成,并在行为上得以具体体现。

第三,产教融合为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提供了良师益友。产教融合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高职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学徒。学生可以得到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师傅的带领和教导,师傅带徒弟,传授的不仅是知识和技术,也会教导徒弟如何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质;徒弟则受师傅工匠精神的耳濡目染,和身边其他工匠的影响,慢慢凝聚自身的工匠精神。这种良师益友的示范和楷模作用,对培养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策略

产教融合的关键点是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不再只依靠高职院校,而是校企合作共同形成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体系,且需要政府和其他社会力量给予全方位支持。

1.高职院校要发挥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主导作用。第一,弘扬工匠精神的价值理念。高职院校要在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中弘扬工匠精神,充分体现工匠精神在立德树人方面的重要价值,要把工匠精神渗透到人才培养方案、学校规章制度、课程规划设计等多方面,让工匠精神引领高职院校发展,成为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

第二,落实工匠精神的培育措施。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一个塑人的过程,高职院校应结合行业和专业实际,把工匠精神作为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专业课教学为载体,积极渗透工匠精神的培养,并注重教师的工匠精神培养,使“教书匠”也具有一颗 “匠心”,严谨治学、孜孜不倦。

第三,营造工匠精神的环境氛围。工匠精神培养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高职院校要利用校园文化渲染工匠精神,邀请“大国工匠”开展讲座,组织各类学习、参观活动和技能竞赛等,并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宣传工匠精神事迹,传播工匠精神正能量,建立工匠精神培养的新阵地。

2.企业要承担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阵地功能。企业是学生在校学习技术技能的场所,也是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场所,企业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资源,承担起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阵地功能,主要从企业管理文化、员工工匠精神培養、人力资源等方面努力,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工匠精神的无处不在。

第一,建立弘扬工匠精神的企业管理文化。企业的管理文化是学生对企业是否认可的重要因素,当学生的理论学习在企业得到亲身感受时,有助于工匠精神扎根于学生心中。企业可从办厂理念、工作制度、员工操守、产品要求等多方面,把工匠精神融入企业管理文化。

第二,挑选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员工带徒弟。在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中,师傅对徒弟工匠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企业必须挑选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员工担任师傅,师傅要从职业道德、职业心理、生涯规划等方面正确引导徒弟,并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好徒弟的榜样,通过人格魅力熏陶和影响徒弟。

第三,把工匠精神作为评价学生的价值尺度。把工匠精神作为价值尺度,是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手段。一方面,企业可以把工匠精神作为学生实习成绩的依据,学生未能按照企业规定完成任务,可以给予相应处罚,而表现优秀的学生则给予一定的奖励;另一方面,企业可以把学生实习期间的个人职业素养表现,作为毕业后是否录用以及岗位晋升的衡量指标,这有助于学生重视和自觉培养工匠精神。

3.高职学生要把握自身工匠精神培养的主体地位。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学生的实践体悟,单纯依靠外力作用无法达到预期目的,只有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准确把握职业素养提升和职业精神培养的主体地位,才能把工匠精神深深地烙印在心中。

第一,充分认可和领悟工匠精神的内涵。一是要充分认识到工匠精神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也是“制造强国”的战略需求,更是“大国工匠”的象征;二是要充分看到工匠精神对自身的重要意义,是自身职业发展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与自己的未来成就息息相关。

第二,自觉培养自身的工匠精神。高职学生要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真本领才是事业不断进步的基础。只有在实践中努力刻苦钻研,把完美极致作为追逐的目标,才能勇于开拓创新,探索技术的未知世界。

第三,把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作为自己的使命。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工匠精神的最好传承者和弘扬者,高职学生要不辱使命,不仅要做具有工匠精神的“大国工匠”,也要把工匠精神不断发扬光大,永怀“匠心”,砥砺前行。

4.社会其他力量要给予全方位支持。第一,社会媒体要塑造正确的价值导向。“大国工匠”电视节目的播放使社会大众对工匠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一方面,社会媒体对工匠精神和正能量要进行大力宣传,以塑造正确的价值导向,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要净化网络和新媒体,避免非主流文化和糟粕对高职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第二,家长要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目前,大部分高职学生对“工匠”类职业和岗位比较排斥和抵触。一方面,家长要积极转变观念,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正是国家建设和发展最需要的,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另一方面,家长也要引导高职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积极投身于企业一线工作岗位。

第三,全民参与学习和弘扬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已赋予新时代含义,企业技术技能型工匠需要学习和弘扬工匠精神,高职学生需要培育工匠精神,无论身在哪个职业、从事何种工作,我们都需要学习和弘扬工匠精神,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和开拓创新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劳动者必不可缺的职业精神。

[参考文献]

[1]杨善江.产教融合:产业深度转型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J].教育与职业,2014(33).

[2]陈年友,周常青,吴祝平.产教融合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4(8).

[3]苏海淼.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途径研究[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

[4]陈立平.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的路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6(10).

[5]刘文韬.论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

猜你喜欢

高职学生产教融合工匠精神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