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肉牛李氏杆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治

2018-05-14初日举

现代畜牧科技 2018年8期
关键词:实验室诊断流行特点肉牛

初日举

摘要:肉牛李氏杆菌病主要是由于感染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LM)而引起的一种散发性疾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主要是妊娠母牛和犊牛容易发生,发病较急,病程较短,致死率高。现主要对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进行分析,并总结有效的防治措施,为广大养牛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肉牛;李氏杆菌病;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 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8)08-0076-01

1 流行特点

单核细胞李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小杆菌,病料涂片中往往单个存在,或者两个菌体保持平列或呈V字形排列,有时还会呈短链状排列。LM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嗜温好冷菌,其在温度为37℃条件下能够生长良好,但在温度为2.5℃的条件下也能够生长。该菌一般在4~5℃冷藏温度下依旧能够生长良好,因此将其叫做“冰箱菌”。LM在4℃以下的低温环境中,相比于其他细菌能够更好生长,且具有更大的毒性。李氏杆菌是一种微嗜氧菌,通常在低氧环境(含5%~10%二氧化碳)中呈现最好的生长状况,但是其在好氧环境(即高氧环境)中也能够良好生长。该菌具有较强的抵抗力,能够长时间在土壤、干草、青贮饲料以及粪便中生存;具有较强的耐碱性,一般在pH值为5.O—9.6的条件下都能够生长;具有很强的耐食盐性,即使在食盐含量达到10%的培养基中也能够生长,并在含量达到20%的溶液内永久存活。相比于大部分无芽胞杆菌,李氏杆菌具有较强的耐热性,如在温度为65℃下处理30~40 min、在70℃下处理30 min、在100℃高温下处理15 min才会被杀死,因此牛乳通过巴氏消毒后依旧存在活病菌。该菌对常用消毒剂比较敏感,如用2.5%氢氧化钠或福尔马林处理20 min、用5%克辽林或来苏儿处理10 min、用0.1%升汞处理5 min都可将该菌杀死,但具有较强抵抗磷酸三钠的能力。

大部分动物都易感该病,目前已知有42种哺乳动物和22种鸟类都可感染。自然发病情况下,动物中易感性较高的是牛、绵羊、猪以及兔,家禽中比较容易感染的是鸡、火鸡、鹅,另外,啮齿动物、野禽也都易感,且往往作为病菌的储存宿主,此外,人也可感染该病。该病往往呈散发性,发病率较低,但具有非常高的死亡率。不同年龄的动物都能够发病,其中比较容易感染的是幼龄动物,且往往呈急性发病,部分地区牛通常在冬季和早春季节发生。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病动物和带菌动物,其排出的黏液、尿液、粪便、乳汁以及生殖道、眼、鼻分泌物中都存在病菌,且鼠类是病菌的贮存宿主。该病可经由消化道、眼结膜、呼吸道以及损伤皮肤传播,主要传播媒介是被病菌污染的饲料、水和吸血昆虫。一般来说,气候骤变,冬季青贮饲料不足,以及感染沙门氏菌或寄生虫等,都能够诱发该病。

2 临床症状

病程通常持续2~3天。发病初期,病牛略微表现出异样,若没有仔细观察很容易被忽视,主要是精神不振、轻度恍惚,节奏与其他牛不同,会独自离群呆立。发病中期,病牛表现出精神兴奋,经常随意行走,对物体移动以及各种声音比较敏感,头颈强直,视力减弱,多数牛进行单侧视力检查时无反应,口角流涎明显增多,尽管有食欲但停止采食,反刍几乎停止,机体逐渐消瘦,出现脱水。发病后期,病牛倒地不起,陷入昏迷,头颈和四肢伸直做游泳状划动,最后发生死亡。病牛体温一般为37. 2~38.7℃,没有出现升高,有时甚至略微下降。

3 实验室诊断

病原检查。无菌条件下取病牛血液、肝脏、脾脏、肾脏、脑或脑脊液等发生病变的组织,采取涂片、触片或直接抹片,经过革兰氏染色、镜检,如果发现革兰氏阳性细小杆菌,且呈并列或V字排列,由此可作出初步确诊;或将病料接種于亚硝酸钠胰蛋白胨琼脂平板或葡萄糖琼脂平板进行分离培养鉴定,长出的典型中央呈黑色而四周呈绿色的菌落。

动物试验。取以上病变组织制成悬液,给健康小鼠、豚鼠、幼鸽或幼兔进行点眼、腹腔注射或静脉注射,观察可见试验动物会表现出神经症状、结膜炎、败血症或流产等症状,取病料用于分离培养鉴定,可得到相同的病菌。

4 防治措施

应急处理。病牛要改善饲养管理,立即清除饲槽内剩余的饲料,改喂新鲜饲料,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确保清洁卫生,采取紧急灭鼠。固定饲养工具,禁止随意串用。牛舍应严格的消毒,一般牛舍可交替使用0.5%菌毒灭和3%—5%来苏尔进行消毒,每天1次,连续进行2周,之后改成每周2次。对于病死牛尸体以及含有病菌的粪和尿必须采取无害化处理,以避免疾病扩散。

药物治疗。西药治疗,病牛可按体重肌肉注射0.05~0.1 g/kg磺胺嘧啶钠,注意首次用量要加倍,每天早晚各注射2次,连续使用3~5天。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配合使用葡萄糖、维生素C、碳酸氢钠、可的松以及冬眠灵等镇静药物进行辅助治疗。另外,也可使用中药治疗,取200 g金银花、80 g黄芩、200 g菊花、80 g木通、80 g茵陈、80 g远志、80 g生地、80 g车前草、80 g茯苓、200 g柴胡、20 g琥珀等,加水煎煮,取药液给病牛服用,连续使用3~5天,以上药量可供3~5头牛使用l天。

猜你喜欢

实验室诊断流行特点肉牛
肉牛饲养管理技术措施分析与解读
简介肉牛快速育肥技术
春季舍饲肉牛快速育肥要点
浅谈控制猪流行性腹泻不同技术路线
山羊痘的流行及防治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基于鸡球虫病及防治措施研究
鹅副黏病毒病实验室诊断方法浅析
猪轮状病毒病的防控技术
一例肉鸡H9亚型禽流感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断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