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副黏病毒病实验室诊断方法浅析
2016-04-29吴佳宁
吴佳宁
摘要:对鹅副黏病毒病的几种实验室诊断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关键词:鹅副黏病毒病;实验室诊断;分析
中图分类号:S8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2-0037-01
鹅副黏病毒病是由鹅源禽Ⅰ型副黏病毒感染所引起的鹅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与鸡新城疫病毒同属于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亚科腮腺炎病毒属。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可以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通过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血清学诊断等,本文阐述了几种实验室诊断方法。
1 血凝-血凝抑制试验(HA、HI试验)
鹅副黏病毒囊膜表面纤突上的血凝素能与红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引起红细胞凝集,而且这种凝集可被抗血清特异性抑制,因此可以用HA、HI试验进行诊断以及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等研究。吴力力等[1]对两株鹅源禽副黏病毒进行了血凝特性研究,并以鸡新城疫病毒LaSota株作对照,经研究表明鹅源禽副黏病毒和鸡新城疫病毒二者的血凝效果相似,结果表明鹅源禽副黏病毒的血凝谱与鸡新城疫病毒相近,但存在一定差异。专家通过进行HI试验发现,GPMV/QY9721株与NDV都具有血凝素,可以致使红细胞发生凝集,但病毒结构或生物学活性存有差异。其分子生物学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吴虎等[2]研究发现,鹅副黏病毒GPMV/QY9721株经鸡胚、鹅胚传代后的对鸡、鸭、鹅、鸽、鹌鹑的红细胞均有较强的凝集作用,血凝谱与鸡新城疫病毒血凝普相似,血凝效价存有一定的差异性。在进行血凝-血凝抑制实验的结果判定时,在PBS对照孔出现正确结果的情况下,需要将反应板倾斜,从背侧观察红细胞状态,看红细胞是否呈泪珠状流下。滴度是判定试验结果的标准,阳性血清与标准抗原对照的HI滴度与已知滴度相差在1个稀释度范围内,并且所用阴、阳性血清都不发生自凝的情况下,HI试验结果方判定有效。但是由于血凝普以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试验的判定存在一定的误差,故判定的可靠性稍差。
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具有快速、敏感、简便、易于标准化等优点,是酶免疫测定技术中应用最广的技术,随着方法的不断改进、材料的不断更新,大大提高了ELISA的特异性,更适用于基层兽医部门血清学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常用的 ELISA 法有双抗体夹心法和间接法,前者用于检测大分子抗原,后者用于测定特异抗体。朱国强等[3]应用间接ELISA检测表明,鹅源APMV-1型单克隆抗体既能识别NDVF48E8和NDVN88标准株,也能识别新城疫SD20和AH20分离株。王永坤等[4]应用一株鹅副黏病毒制备单克隆抗体建立了快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方法,除了获得具有鹅副黏病毒共同反应的单克隆抗体外,还获得仅对鹅源副黏病毒毒株和鸡分离株呈阳性反应,而对标准新城疫毒株不反应的单克隆抗体。
3 单克隆抗体标记技术(McAb)
单克隆抗体标记技术具有能检测抗原表位上单个氨基酸改变细微抗原性变异的特点,单一的或一组单克隆抗体标记技术可用于病毒鉴定、分型、排谱和抗原性分析。目前单克隆抗体标记技术已在鹅源鹅副黏病毒-1型的血清型区分、特异性快速鉴定和流行病学研究等领域得到有效利用。李玉峰等[5]通过SDS-PAGE发现鹅源副黏病毒与传统NDV在F蛋白上具有一定的抗原性差异,其F蛋白约为60ku,应用该GPMV制备针对这条特异性多肽的单抗仅对鹅源副黏病毒呈阳性反应,而对经典NDV不反应,以此区分鹅源副黏病毒与传统NDV。
参考文献:
[1] 吴力力,万洪全,许益民,等. 鹅副粘病毒血凝谱的初步研究[J].中国禽业导刊,1998,19 (1):59-62.
[2] 吴 虎,赵太云.鹅副粘病毒的分离与鉴定[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传染病学分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山东烟台: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传染病学分会,2001.
[3] 朱国强,何海蓉,王永坤,等.禽副粘病毒I型引起鹅副黏病毒病的诊断[J].中国兽医科技 ,2000,30(11):13-14.
[4] 王水坤,严维巍,周继宏,等.鹅副粘病毒病病毒分类地位及其防制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暨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山东烟台: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1.
[5] 李玉峰,严维巍,周继宏,等.禽副粘病毒I型抗原性差异初探[J].山东家禽,2000(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