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辅导员良好职业道德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2018-05-14周蕾

知识文库 2018年8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辅导员心理健康

周蕾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之一。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是一个优秀辅导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这也是让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并且保证学校发展以及社会稳定的基础。

所谓职业道德是指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员,理应遵守的与职业相关的道德规范。高校辅导员的职业道德即辅导员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所需具备的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素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辅导员作为一线学生工作者,是能够真正接触到学生的第一人,他们具有的良好职业道德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1 高校辅导员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价值观变得越来越多元。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及承担者,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工作实际,对辅导员提出的要求也更加全面。而加强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道德培养,就是在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一方面它体现了辅导员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需要;另一方面对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维护高校内部的安全稳定有着深远的影响。

与此同时,当今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一般都表现出个性要强,内心脆弱,缺乏合作意识,对世界充满好奇却又存在逆反的心理。大学时期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尚在形成;大学生虽然具有很好的可塑性和认知能力,但是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没有集体观念,这些问题势必导致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辅导员具有更好的个人能力以及职业道德品质去迎接挑战。因此,高校辅导员是否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对于开展学生工作非常重要。

2 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众所周知,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多且杂,从学生的衣食住行到健康安全都是辅导员的工作;既要引导学生的思想、保障学生的生活,还要守护学生的心灵、督促学生的学习;总之就是学生出现任何问题都要管,24小时待命,这样长期持续下去容易使人倦怠。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普遍存在着职业信念感降低、心理素质有待完善、工作热情减退等职业道德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的后果是辅导员在对学生教育和管理时缺乏激情和主动;情绪控制能力较差,面对突发事件没有平稳心态,无法冷静面对,处理事情往往带有个人情绪,缺乏应对能力;更不用说工作方式创新。如此种种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的不良影响可想而知。

辅导员作为接触学生最多的人,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学生心理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存在于学生是否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良性的情绪状态及良好的人际关系等。据研究,学生群体里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以至于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很多均与学校中不良的师生关系密切相关,而辅导员的教育理念与人格道德则影响着这一关系的建立。由于心理发展的不成熟以及认识水平的局限性, 大学生对来自辅导员的评价和态度较为敏感;他们对辅导员的影响有着很强的易感性。也就是说,辅导员对每个学生所持的态度、所做的评价以及所采取的教育手段和方法, 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自我的评价和认识。鉴于此,如果辅导员自身拥有较为完善的人格、高尚的职业道德,能够抱持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处理问题,那么师生之间的不良关系将会大大减少;如此学生被给予正确的引导,不良情绪得到释放,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大学生的人格完善和全面发展。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占有绝对的职业优势,但同时也存在诸多先天性不足。因此,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一方面要加强自我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另一方面要努力学习心理辅导的方法与技术;科学教育和引导学生,促进其健康成长成才。

3 弘扬辅导员职业道德 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

3.1修身表率,润物无声

辅导员作为德育工作者,其工作是一种“以心育人、以人育人”的劳动。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要注重以身作则,以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独特的人格魅力来感化学生、帮助学生。辅导员良好的职业道德会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不仅在育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潜移默化地带动学生学习的风气。事实上,我们往往看到知生爱生、道德品质高尚的辅导员更易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尊重;而少数滥竽充数、唯己私利、缺乏职业道德的辅导员不仅会受到来自学生的质疑,工作成效也不高。得到学生认可的辅导员在工作中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更好地影响、鼓励学生享受大学生活;而融洽的师生关系对辅导员自身也起到了积极的影响。这种良性循环是辅导员良好职业道德的价值显现,它拉近了师生距离,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科學的观念,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且非常重要的工作。辅导员一方面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通过严谨的工作作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努力创新工作模式,改变枯燥单调的传统方式,让心理健康教育沁润生根,也为干预可能发生的心理危机做好准备。

3.2积极关注,及时干预

大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心理发育的敏感时期;他们拥有自己特有的观察、思考方式,同时容易受到外界的感染和影响;也会由于挫折和失败而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和行为冲动。对此,高校辅导员更应该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为学生搭建平台,让他们能够通过有效的倾诉和合理的疏导化解不良情绪,避免升级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之外也应对心理问题学生全面了解,重点把握。辅导员必须切实加强与心理问题学生的沟通对话,除了学生本人,还可以从其朋友、室友、班干部等了解情况,还要及时与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总之,从其本身和周围入手最终找出心理问题的根由。与此同时,辅导员要注意及时将事情进展反馈给学生监护人以及分管领导,必要时寻求帮助;另外要做好工作记录。根据以往经验来看,辅导员面对的学生群体数量庞大,因此选好学生干部辅助自己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辅导员可以在班级内部选择心理素质过硬且富有责任感的学生担任心理委员,鼓励他们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培训,负责观察班级同学心理健康状况,出现异常务必及时汇报。

3.3用心服务,诲人不倦

随着高校管理理念的提升,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转变为服务与被服务,而不再是管理与被管理。当服务成为学生工作的主题后,师生关系日益平等,这更易于和谐向上的教育氛围的形成。理念的转变带来了行为的变化,辅导员不再只是独自制定规则,而是引领学生共同参与;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发布者,而是平易近人共进退的朋友。学生心理上不再畏惧老师、行为上不再疏远老师,师生间的鸿沟逐渐消除。在这样的状态下,当老师得知学生违纪时,不再是一味粗暴苛责,也不会突然情绪失控;而是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询问原因,让他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保证下次不再犯。每当这时,学生的心门便会悄然打开,心里的隐痛也更容易显现;辅导员的关怀也就更容易精准地到达学生最想要的地方;而被刻意隐藏起来或尚在萌芽状态的心理危机就可以更好地遏制住。

4 结语

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于行业以及从业者的发展都至关重要。辅导员只有充分认识到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才会真正重视和利用它来支撑日常工作;并将其内化为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个人魅力,感染每一位学生,拥抱每一位学生。如此,帮助心理问题学生的成功率会大大增加。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辅导员心理健康
傅维利,于颖: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独特品性
浅谈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基于加强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调查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