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影响小学体育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有效运用的思考

2018-05-14陈忠

中国学校体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技能体育

陈忠

小学体育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表1)是能充分激发、调动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新型学习方式,它改变了传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实现了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利于学生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正被小学体育教师广泛运用于体育教学,并得到了学生的认可。然而,实践中由于体育教师缺乏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静心研读,在运用中出现偏差,走形式,求热闹。看似改革创新,实质华而不实,教学效果低效或无效。小学体育课中如何有效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笔者认为需要先从影响小学体育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有效运用的因素上分析,然后再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更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实效性。

一、影响小学体育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有效运用的主要因素

教师因素。首先,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体育学习需要体育教师全程参与指导、提供帮助、及时评价。缺乏引导的学习,看似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实际上是影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因为小学生自身学习能力有限,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评价,他们的学习就缺乏深度和广度。其次,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课改理念、教学方式等也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运用。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有效运用需要教师要有以生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能针对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法与学法的创新,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要能基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科学设置学习目标,认真分析教材,创设教学情境,合理选用器材,精心备课,因材施教,科学评价,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因此,实践中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育学习方式的有效运用存在显著差异。

学生因素。学生作为学习方式的主体,在体育学习能力、认知水平、运动技术、兴趣爱好、情绪性格、同伴关系、师生关系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影响着学习方式的有效运用。如,学生家长爱好运动,经常坚持锻炼,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必然受影响,学习的内驱力自然得到激发,容易产生自信心,在学习中就更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主体性,更愿意积极主动深入思考和探究。再如,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良好,对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也有显著影响。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虚心接纳、交流互动、讨论问题。生生间、师生间充分的交流和信任,有利于教师和同伴更好地指导和帮助学习。相反,师生缺乏交流或学生同伴关系紧张,学生表现常常是应付、被动地接受,消极或拒绝参加运动学习。

二、小学体育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有效运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1.传统学习与创新方式的传承问题

部分体育教师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与传统的继承性、指导性、接受性学习相对立,认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就是针对在教师主导下的接受学习方式的变革,至于教师教、学生学,亦步亦趋的学习方式,应该远离体育课堂,体育课堂中只能呈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解决策略:创新源于传统,是以传统为基础的创新。将传统与创新对立的认识是夸大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功能,以为每一节课、每个教学环节、每名学生都只能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建议中提出:“应创设民主、和谐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情境,有效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与传授式教学等方法。”在体育教学中有效运用学习方式,应透彻、深刻地去理解、把握课程标准的精神,不是为了改革就否定过去,更不能牵强地实施“新法”。一线教师应该在传承的基础上根据新理念去运用新的学习方式,摒弃对立,学会吸收,进而继承发展。如,在小学中高年级热身活动环节,教师可以让体育委员或者体育骨干带领其他学生进行热身活動。此方法看似数见不鲜,但实则就是在继承传统做法上的发展,给学生更多的学练空间与时间,不仅是理念的更新,更是学习方式的变化。又如,在水平三(五年级)《足球脚内侧传球》一课的自主学习环节,教师可以先集中讲解示范脚内侧传球方法的3个位置,即支撑脚的站位、脚触球的位置、球碰脚的部位,然后组织学生无球模仿练习,最后再让学生个人和同伴互助自选场地自主学习。正是在教师传授技能要点的基础上,学生才会自主而不散漫,才会练习有目标、帮助有手段、评价有标准、学习有实效。

2.技能学习与体能增强的兼顾问题

有些体育教师认为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目的只是为了高效掌握体育运动知识技能,而忽视了体育增强体能的另一个任务,人为地把自主、合作、探究体育知识技能学习与体能提升割裂开来,犯了重技能轻体能的错误。

解决策略:体能是运动技能的前提和基础,运动技能是体能的最高表现形式,它们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课程标准》也强调,通过体育与健康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因此,学生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学习,体育教师都应该注意技能学习和体能增强的有机融合。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在不影响技能学习的前提下多设计一些身体练习,把运动技能学习和促进学生体能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两条腿走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水平三(五年级)《折返跑》课中,执教教师将减速降重心、蹬地拧转和快速启动作为折返跑技术教学的重难点。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先设计利用矿泉水瓶开展“疯狂不倒翁”游戏导入,接着顺势进行折返跑教学,原地蹬地拧转、走动中听信号蹬地拧转、15m折返跑(击掌、摸膝、摸踝)到拓展触摸指定矿泉水瓶折返教学。课中执教教师精讲多练,注重实践体验,以技术教学为主线,兼顾体能拓展,教法环环相扣;学生互帮互学互评,循序渐进。教学环节紧凑,学生不仅掌握了折返跑的技术要领,还发展了体能,较好地达到学练效果。又如,水平三(五年级)《篮球高低姿运球》教学课,教师可以通过实战的防守威胁导入到本课的教学内容——高低姿运球。高运球时,抬头看四方,身体像弹簧,球反弹在腰胸,防守方较远时运用;低运球时,低、挡、看,短促有力,反弹不过膝,防守方逼近时运用,然后2人运球攻防实战演练,最后运用高低运球实战,提高运球技能,增强实战意识。该设计兼顾了技能教学和体能提升,巧妙组织学生运用攻防实战策略促使学生不停地在走跑交替中学习高低运球技术,既发展体能又增强了学生的篮球运球技术运用意识,为接下来开展的篮球对抗赛打下坚实的基础。

3.形式表象与实质落实的偏离问题

对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认识,体育教师了解较少,《课程标准》中也仅仅是一句带过。如果不认真细致深入地去理解则较难抓住新型学习方式的实质。大多数体育教师仅仅将它作为一种学习方法,错误地认为自由就是自主,分组就是合作,讨论就是探究。只注重“新法”的“形”而没有抓住“新法”的“神”。

解决策略:百花齐放渐迷眼,部分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没有充分准备,在热闹的“新法”推进中只是随波逐流,没有把握学生学习方式的关键,操作时依葫芦画瓢,实施时偷梁换柱混淆概念,往往是一字之差,谬以千里。自主、合作、探究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还是一种学习意识和能力。体育教师组织学生有效运用新型学习方式,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透过表象看实质,教的最終目的就是为了不教,让学生会学习,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如,水平三(五年级)《手倒立》教学课,类似于这样有一定危险系数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采用5人一小组运用4张大体操垫来进行合作学习:1人手倒立,1人帮助指导,其余3人手扶体操垫保护,5人按照5个岗位轮流学练。从平板支撑,到小组合作斜坡支撑、靠墙式手倒立,教学环节循序渐进。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形有质、分工科学、职责分明效果显著,且学习环境安全、练习积极主动、帮助保护认真、学习目的明确。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学会后蹬墙成手倒立动作技能,而且无意间学会了如何合作的能力。又如,水平二(四年级)《跪跳起》一课的探究教学,教师可以先将跪跳起动作提炼为“摆、压、提”3个字,接着通过对摆摆停、压压起、上台阶、下台阶的体验练习进行提问,让学生思考如何摆、怎样压、怎么提。从而合理巧妙地将跪跳起技术动作分解成多个体验、验证、探究练习,由易到难、层层推进,一步一步破解了跪跳起的重难点,让学生做到真“学”善“思”,在探究中自然掌握了跪跳起运动技能。

4.学习主体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问题

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过程中,部分体育教师为突出教学理念的更新,就过分强调学习方式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罔顾教师的主导作用。甚至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相分离,教学中该讲的不敢讲,学生学习得一知半解,知识技能掌握不扎实,这种做法犯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错误。

解决策略:体育教学中,教,我所欲也,学,亦我所欲也,二者须协调兼得。教师要正确理解新法的指向与精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是不需要教师的主导作用。体育课中,教师和学生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前者是主导,后者是主观能动性。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课型等,将教师与学生二者的作用进行合理协调。教与学具有同活动空间、同活动时间、同教学评价标准等的同一性,教师必须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有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如,水平三(五年级)《障碍跑》一课,作为复习课,是不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不需要呢?事实证明不是。教师需要先带领学生进行单个穿越障碍动作学习,强调变向启动、俯卧钻爬、合作跳攀。接着再组合动作练习,引导学生团队合作自我挑战。在挑战过程中教师要全程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启发、破解。当学生跳上一层高垫子,垫子不稳,如何解决?当在3层高垫子上有学生不敢站立时怎么办?学生在教师的询问中思考、讨论、尝试,相互鼓励,相互信任,努力克服畏难心理,勇于挑战,与同伴共同正面困难,直到问题解决,从而共享成功的喜悦。由此可见,体育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二者必须协调兼得,这样的体育课才是学生喜欢的有价值的体育课。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技能体育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拼技能,享丰收
我们的“体育梦”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体育教师压力大”折射了什么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