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省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研究

2018-05-14解新华

科技风 2018年9期
关键词:农村电商精准扶贫对策研究

解新华

摘要:电商已成为农村精准扶贫的一种重要形式,在阐述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相关概念基础上,就江西省农村电商精准扶贫所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就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的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农村电商;精准扶贫;对策研究

一、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的概念

电商精准扶贫,可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将其定义为以电商为载体与手段,通过精准方式与方法,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农村电商精准扶贫旨在通过发展农村电商帮助农户脱贫,以实现农村发家致富的目标。2014年起,国内农村电商取得快速发展,“在外跑,不如回乡做淘宝”“发家致富靠京东”等标语在农村随处可见。农村电商是农业在信息化时代的一个重要发展机遇,能推动农村农业不断发展,一定程度上能破解“三农”难题,推动农村经济快速转型,对农村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根据《江西省电商发展情况报告》,截止到2017年5月,江西全省范围内一共有二十九个国家级农村示范县,省里在此基础上还培育了十个省级“电商进村示范县”及十二个省级扶贫电商推进重点县。初步统计,全省已建有三千多个电商扶贫中心,直接成功帮助省内一万两千余名农村贫困群众脱贫,间接帮助省内四十余万名农村群众增加收入。在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的同时,省内还涌现出宁都、井冈山等农村电商精准扶贫模式,为全国农村电商扶贫提供了借鉴意义。

二、江西农村电商精准扶贫存在问题

(一)村民认可度有待提升,未将其作为创收途径

为深入了解农村电商发展状况,庞康萍等人曾组织广东工业大学调研团队对江西井冈山地区农村电商扶贫进行了调研。其结果显示:在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意进行相关经济方面, 28%人群表示很有兴趣,65%人群表示会先了解再看作决定,7%人群没有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的意愿;在获取电商渠道上,44%人群通过商家宣传来获取电商相关信息,6%通过村干部获取电商相关信息。本人所在院校也组织大学生调研团队奔赴九江、上饶、赣州三地对农村电商发展状况进行相关调研。结果显示: 65岁及以上(1952年及以前出生)的村民熟悉、了解或使用农村电商的比例为5.2%;55岁及以上的(1962年1952年出生)的村民熟悉、了解或使用农村电商的比例为15.3%;45 55岁(1952年1961年出生)的村民熟悉、了解或使用农村电商的比例为55.7%;35 55岁(1962年1971年出生)的村民熟悉、了解或使用农村电商的比例为78.7%;35岁及以下(1971年及以后出生)的村民熟悉、了解或使用农村电商的比例为100%。虽然年轻群体对农村电商的接纳程度逐渐在增加,但很多人都并未考虑将农村电商作为一种增收方式。

(二)电商人才缺乏,人才难以留住

当前江西农村电商发展还处于较为初级阶段,农村电商对高级电商人才缺乏吸引力。雖然农村生活经济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消费主力并不在农村,消费总量的不足使得农村电商从业人员热情不高,电商从业人员不断流失。笔者所在调研组调研显示: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消费严重不足,电商从业人员难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当前,农村电商发展面临着市场意识不强、人才储备不足,政策不到位等困境,这些问题制约着农村电商的进一步发展。

(三)责任主体不明确,扶持力度亟需加强

参与农村电商的主体通常可分为政府、公益组织、市场主体三个部分,他们的出发点存在差异:政府关注的是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贫富差距;公益组织更注重良知,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放在第一位;市场其逻辑注重资源的优化配置,更突出经济行为。三种逻辑之间会存在一定的交集,会有共同的利益诉求,但三者之间也会出现难以协调的矛盾。当前,农村电商的扶持力度不够,一些硬件条件不能满足农村电商发展需求。

三、江西农村电商精准扶贫对策研究

(一)提升村民认可度,加强宣传力度

老一代农民受教育程度偏低,大都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甚至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加之长期身处农村,缺乏与外界积极沟通,接收各方信息能力较差,与外界先进的理念和技术相隔绝,对新事物好奇心也较淡泊,缺乏自我提高意识,其学习欲望并不强烈。因而需加强对电商产业的相关宣传。因此,不深入村民做电商的思想工作是不行的,这只会使得政策流于形式,村民也只知此政策,对其内容却知之甚少,甚至曲解政策,造成不必要麻烦。在具体工作落实过程中,我们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传播技术,加强对村民的宣传

教育,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当前电商发展形势。

(二)培育人才,创造条件留住人才

人才是农村电商发展的困境,一些地方尝试开展农村电商扶贫专项行动,如实施精准扶贫行动,帮助贫困地区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带动村民创业致富。如一些地方联合地方高校进行了积极尝试,均取得了较好成效。为了进一步提升电商人才的培养水平,各级政府应将电商知识相关培训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继续教育培训的必修课程,通过整合人社局、商务、农林等部门相关资源,增强相关培训。积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回乡发展农村电商。如某地大学生回乡后发展农村电商,发挥了较好的示范效应。

(三)明确责任主体,增大扶持力度

在农村电商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提升扶贫精准性,在对接不同主体时要满足不同主体之间的诉求,要积极构建电商精准扶贫的内在动力机制。要对责任分工作进一步的明确,各级党委政府是精准扶贫的责任主体,要通过实地调研,制定具体工作推进方案,积极搭建农村电商平台。党中央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战略,政府部门也出台了相关文件,要求不断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发挥农业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支持电商、物流、金融等企业积极参与涉农电商平台建设,不断促进电商产业与农业农村农民的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岩,王小志.农村贫困地区实施电商扶贫的模式及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6(10).

[2]阿里研究院.“互联网 + ”:中国经济新引擎 [R].杭州:阿里研究院,2015.

[3]王文艳,余茂辉.电商扶贫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经济,2016(11).

猜你喜欢

农村电商精准扶贫对策研究
激活农村电商生态,创新农村综合服务
贵阳实施精准扶贫之农村电商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