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螺钿漆器的技法及工艺
2018-05-14金铖林
[摘 要] 漆器是中国传统的工艺品,在其发展过程中,螺钿漆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传承与创新更是今后要研究的重点课题,所以研究漆器的历史、技法种类、制作工艺、青岛螺钿漆器的概况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 键 词] 螺钿漆器;实物;技法
螺钿漆器始于战国时期,是以经过研磨、裁切的贝壳薄片作为镶嵌纹饰的漆器,是中国传统漆器之一。仔细研究漆器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其发展也是一脉相承、不断创新的过程。有幸在青岛参与螺钿漆器的制作,深感肩上责任重大。
一、漆器的历史
漆器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出现了用于祭祀的木胎漆器,其源于夏代的原始崇拜。除了进行这种原始宗教仪式外,更多的是用于日常生活,这一时期常用朱、黑二色来髹涂。1973年河南成蒿成台西村商代遗址中出土的漆器残片中,在木胎上雕饰饕餮纹,并涂上朱、黑二色的漆。殷商时代已有“石器雕琢, 觞酌刻镂”的漆艺。西周时期,发展了嵌蚌泡技艺,是漆器工艺发展史上重要的一环。
西晋以后到南北朝,由于佛教的盛行,出现利用夹纻工艺所造的大型佛像,此时的漆工艺被用来为宗教信仰服务,夹纻胎漆器也因此而发展。
唐代漆器大放异彩,呈现出华丽的风格,漆器制作技术也往富丽方向发展,金银平脱、螺钿、雕漆等制作费时、价格昂贵的技法在当时极为盛行。
宋代漆器的制胎和髹饰技艺已经十分成熟,官私制作大为流行。这时的漆器以素色静谧为主。薄螺钿漆器约创始于北宋。所谓薄螺钿是通过精心选用夜光螺等优质贝壳,将其剥离、裁切成纤细的点、线、片,然后一点一点地嵌贴于漆器底部,有时还间以金、银的条、片、屑等,再经髹饰、推光而成,作品五光十色,灿若虹霞,精致纤巧。
明代的工艺美术跨入新的阶段,官方设厂专制御用的各种漆器,并由著名的漆艺家管理。除了官设的漆器厂外,民间漆器生产也遍及大江南北。髹饰工艺在这时有很大的革新,结合多种传统技法,两种以上的技法作结合,不同的文饰在不同的素地上更换,开创出千文万华的繁荣局面。
当今漆器仍是民间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的漆器工艺,包括福州的脱胎漆器、厦门的髹金漆丝漆器、广东晕金漆器、扬州螺钿漆器、稷山螺钿漆器、山西平遥推光漆器、成都银片罩花漆器、安徽屯溪犀皮漆器、北京剔红漆器、台湾南投县黑髹漆器等。
二、漆器的技法种类
(一)描金
在漆器表面,用金色描绘花纹的装饰方法。描金在黑漆地上为最常见,其次是朱色地或紫色地。
(二)填漆
堆刻后填彩磨顯出花纹来的髹饰技法称之为“填漆”。
(三)螺钿
亦作“螺填”“螺甸”,是贝壳薄片制成人物、鸟兽、花草等形象嵌在雕镂或髹漆器物上的装饰技法。平漆之后,而饰以彩色,则有描漆、彩漆、漂霞妆彩、花彩、描彩等制法,饰以金的,则有砂金、描金、洒金、涂金、泥金、贴金等名目,细按其各名称,自可推想其制法不同。此种工艺方法起源甚早,周代已流行。从现存唐代螺钿实物看来,当时已有很高的水平。
(四)点螺
点螺漆器是我国传统工艺品。1966年北京元代遗址出土的一件漆盘残片就是用螺片镶嵌广寒宫。明代是点螺漆器的盛期,工艺水平已达到相当精湛的程度。用贝壳、夜光螺等为原料,精制成薄如蝉翼的螺片,再将薄螺片“点”在漆坯上,故名“点螺”。因点螺用料较一般螺钿镶嵌为薄,而且软,故又称“薄螺钿”“软螺钿”。扬州等地,仍有点螺漆器生产。
(五)金银平脱
将金银薄片刻制成各种人物、鸟兽、花卉等纹样,用胶粘贴在打磨光滑的漆胎上,待干燥后,全面髹漆二三层再经研磨显出金银花纹,使花纹与漆底达到同样平度,再加推光则成为精美的平脱漆器。金银花纹面较宽的地方还可以雕刻细纹,但不能刻透金银片。这种装饰法,精细费工,材料昂贵,但金银宝光与漆色的光泽相互辉映极为华丽,是十分贵重的漆器。
(六)堆漆
不用漆灰而用不同于地漆色的漆制作花纹的一种髹饰技法。
(七)雕漆
在堆起的平面漆胎剔刻花纹的技法。我国雕漆始于唐代,历史上以元代嘉兴西塘的最为著名,现代主要产地有北京、扬州、天水、徽州等。雕漆大多用鲜明的朱漆,故又名剔红。雕漆常以木灰、金属为胎,用漆堆上,少则八九十层,多达一二百层,是待半干时描上画稿,施加雕刻的一种髹饰技法。
(八)斑漆
斑漆是两晋南北朝漆饰的一种技法,古时用它作为车乘的装饰。此法因系用两种以上色漆,互相交错,呈现各种花纹,犹如动植物上面的斑纹而得名。这似与斑漆相仿。另外,用单色漆显出深浅不同斑纹,也有叫斑漆的。
(九)平漆
以漆漆物,并没有其他手续,称为平漆,最先漆物,只这一种方法,平易简洁,制作精良的,也极为漂亮。
(十)戗金
器物上涂以漆,等干固后,再以针刻刺图样,然后用金屑撒于罅中使之平,称为戗金。撒银屑的,称为戗银。
(十一)堆红
漆器的面堆成种种花纹,覆以朱漆,称为堆红。
三、油漆的技术性工艺
中国古代所用漆,是漆树分泌的一种汁液,经日晒脱水后,即成为可作涂料的熟漆。同时常在漆中加入桐油一类干性植物油。作漆器时,以木、竹蔑、麻布等为胎骨,然后以漆涂其外表,干燥后即可使用。也可在漆中调色,以便涂饰花纹,绘制图案。涂漆既可保护器物,经久耐用,又可使其美观。中国制造漆器的历史悠久。已出土的有西周至战国的涂漆车辆、几案、盘、奁等器物。新疆鄯善洋海墓出土有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的漆盘。罗布泊高台古墓出土有东汉圆形漆器盖,较上述漆盘精美。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的唐代漆盒,木胎,黑色。
(一)制胎
漆器工艺的胎身常用木胎和脱胎两种形式。制作木胎漆器要精选纹理细不变形的优质木材制作榫卯无缝式木胎;而脱胎则是以泥土、石膏等塑成胎坯,以大漆为粘合剂,用苎麻布或者丝绸布在胚胎上逐层裱,待阴干后脱去原胎留下漆布雏形,再经过上灰底、打磨等多道工序制成坚实轻盈的胎体。
(二)剔犀
剔犀工艺使用的是两种以上天然大漆(天然大漆是指从漆树上刻下来的漆液,也叫生漆、国漆)在一定的胎体上有规律、有层次的交替髹涂累积到一定厚度(一般需要髹漆百余道,历时四个月之久)。大漆采自漆树,每年三伏天,漆农用河蚌壳破开树皮,在树木上划开如柳叶刀的刀口,树体就会渗出乳白色液体,顺着柳叶口缓缓流入竹筒,然后让有经验的工匠制成大漆。
(三)髹漆
每一件漆器剔犀工艺品都是用黑红两种颜色的大漆髹漆,至少要有5个红色层和5个黑色层组成,每个色层要经过数十遍上漆来覆盖下方色层,而且每遍上漆厚度要一致,每一遍上漆都要在恒温恒湿的地窖中用24小时氧化,历经百余天,历经百遍涂漆,才能达到剔犀漆器工艺品需要的厚度,这就是传统手工艺的功力和艰辛所在。
(四)描绘
纹饰是描绘剔犀工艺的外在美丽纹饰,再用刀加以剔刻,因刀口断面清晰,层层漆纹大都以回旋生动,流转自如的云纹回钩组成。
(五)剔刻
剔刻是漆器剔犀工艺重要步骤之一,通过掀、挠等工艺步骤,使其红黑相间的纹饰呈现在我们眼前。
(六)推光
推光是漆器剔犀工艺的最后一个步骤,用老旧房子上的灰砖粉末细细打磨漆器剔犀工艺品的每一个角落,用适当的力度,上百次地打磨,才能抛光出灿烂的漆器剔犀工艺品。
四、青岛螺钿漆器的概况
青岛螺钿漆器依托其独特的地域优势,借助大自然赋予海滨城市的海洋资源——贝壳,传承我国传统漆器工艺,结合传统工艺在技术上不断创新,在工艺上有了较大突破,利用新老工艺相结合的方式使得螺钿漆器这一古老的技艺注入了时代的特征,通过大量的实践,使螺钿漆器产量有了大幅提高,成本也大大降低,进入了寻常百姓的生活中,成为人人可以收藏、观赏、把玩的亲民性工艺品。因其复杂而又特殊的制作工艺流程与精美的品质近年来在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内广受好评与喜爱!并且因其图案的美好寓意随着近年来传统文化的复兴逐渐使其成为商务、婚庆嫁娶、馈赠亲友之佳品。近些年来参与了重大活动的礼品制作与很多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作者簡介]
金铖林,毕业于辽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工艺美术分院视觉传达系。山东省工艺美术名人,山东省青岛市工艺美术大师,青岛市城阳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编辑:赵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