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定文化自信 助推乡村振兴

2018-05-14黄伟

奋斗 2018年24期
关键词:大院农民群众

黄伟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强调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根据当前农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按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均等性、便民性、可持续性”的发展趋势,绥化市北林区推行乡村文化大院建设,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宣传思想文化阵地,使其成为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乡风文明,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繁荣农村文化生活,普及科学知识和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有效载体,进一步增强广大农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特别是用文化自信助推乡村振兴,唱响乡村振兴“主旋律”。

一、乡村文化大院发展的现状

活动有特色。“一乡一品,一村一色”,突出传统文化传承、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通过政府引导、群众参与,文化大院活动档次逐渐提高,以广场舞、大秧歌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大院活动广泛覆盖,影响力大、广受欢迎,占全区文化大院的80%以上,形成了永安镇满族正黄四村的花棍舞、绥胜镇胜利三村的满族大秧歌等代表性特色文化大院。村民有热情。文化大院的文体节目,绝大多数是农民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把生活、劳作的现实图景演绎成富有艺术性的文化节目,洋溢着农家风情、乡村记忆,以“就地取材”的智慧和创新力,有效弥补了农村地区的文化发展劣势。2017年,北林区各文化大院开展的文化活动万余场次,参与群众在30万人以上。建设有标准。北林区每个乡镇硬件建设已达到“三个一”标准:一个面积不低于50平方米的硬质化室外活动场所;一问使用面积不低于100平方米、有取暖设施的室内活动场所;一套能满足日常活动演出、排练使用的灯光、音响、服装、道具和乐器等器材。软件建设已达到“五有”标准:有一个热情的带头人或管理组织;有一支经常表演娱乐的群众队伍;每月至少有一次文艺演出活动;有一名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的文艺人才;有一套实用的管理制度。管理有队伍。在推进文化大院建设中,北林区高度重视文化队伍的培育和建设,确保可持续发展。每个文化大院都有一名懂文化、会管理、热心文化事业的专(兼)职管理员,负责文化大院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日常管理。北林区文体旅局、文工团、群众艺术馆,定期派出文化工作者、专业人员,深入农村文化大院进行工作指导,确保方向不偏、标准不降。邀请志愿者到农家大院教、学、帮、带,培育基层文化活动骨干和带头人,弥补了大院文化人才资源缺乏的不足。建设有新意。在推动乡村文化大院建设工作过程中做到“用”“兼”并举。“用”就是文化大院以农家书屋为平台,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使农民群众通过读书增长见识、学会本领、得到实惠。“兼”就是把大院活动与农民党员、团员教育结合起来,使农家书屋真正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达党和政府声音以及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阵地;把大院活动与农业技术培训结合起来,增强农民群众致富本领;把大院活动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化思想文化建设,使之成为农民思想教育的阵地。每年组织各类教育活动百余场次,受教育群众达20余万人次。

二、乡村文化大院建设成效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塑造了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生活富裕了,农民群众的物质需要得到了满足,而精神文化产品供给与城镇居民相比还不平衡不充分。北林区以乡村文化大院建设为载体,通过开展党的方针政策宣讲活动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切实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活动中,把思想引导与核心价值观引领有机融合,通过“讲故事”“拉家常”,不断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目前,北林区文化大院已成为对农民群众有凝聚力、向心力和归属感的精神家园,农民群众在文化大院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寄托。

抵制不良生活习性,推动了农村地区的移风易俗。以往一些农民在农闲和重要节日时主要娱乐活动就是喝酒、打牌甚至赌博,让传统佳节走了样、变了形,而文化大院将广大农民聚集在一起,创作剧本、排练节目、欣赏表演,提升了农民的文明素质,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不仅如此,通过充分挖掘、利用民俗文化资源,大力弘扬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忠厚传家久等传统家训,有效引导了广大农民摒弃不良生活习惯,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多方援手共同发力,促进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北林区把群众“要”文化和政府“送”文化对接起来,推进“菜单式”公共文化服务配送平台建设。宣传文化部门注重引导和帮助,比如,做好文艺骨干培训,支持引导群众自建文化团体,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提高文化大院水平,引导群众在文化活动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各镇党委、政府注重财力物力的支持,在加强场地建设上给予资金支持。

弘扬乡村文明风尚,凝聚了农民向善向美的价值共识。推进乡村文化大院建设,展现了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追求,它不仅有“自娱自乐”的实用价值,还有创新精神的传递。北林区注重发挥大院的教育教化功能,把好家风编成小品、小曲、小故事,列入活动菜单,结合重要传统节日等重要节点,广泛组织民俗礼仪、文艺演出等活动,讲给百姓听,演给百姓看,培育好家风、好村风,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夯实了党的群众基础。

传承传统礼仪民俗,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北林区乡村文化大院建设的另一个亮点就是把传统文化活动作为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如,东北“二人转”,满族花棍舞、大秧歌,朝鲜族民族舞蹈等,在文化大院都得以展示、传承。通过结合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和重要节庆假日,广泛开展各种礼仪活动,组织各类民俗文化活动,使传统礼仪与现代文明的交融中不断继承创新、发扬光大。

三、推进乡村文化大院的对策建议

一是找准满足农民文化需求的切入点。迈入新时代,农民在物质文化逐步提高的同时,对文化需求呈多元化趋势。推进乡村文化大院建设,应以“要我建”到“我要建”,“要我来”到“我要来”为目标,切实发挥农民的主力军作用,积极培育农民文艺个人、团体、群体组织,结合新时代特点和农村文化需求,不断丰富表演形式,鼓励支持民间自行创作、自发组织、自主编演文艺作品,使农村文化大院更能接地气、聚人气。

二是突出活动内容与时代主旋律的融合点。只有坚持与时俱进的群众文化,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和农民新的精神需求。在推进乡村文化大院的建设中,应注重思想引导,唱响乡村振兴主旋律,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宣传时代精神、革命精神,宣传新乡贤文化,反对封建迷信低俗庸俗,坚决抵制影响和破坏先進文化的不良行为。

三是构建全民参与农村文化活动的支撑点。应号召和动员全体农民群众参与,积极参与到不同形式和特色的文化活动当中。引导不同农民艺术群体广泛参与,注重参与农民年龄的均衡发展,保持文化活动的承接力与承载力。注重文化技能的全面性,着力培养学、懂、会、动、演渐进发展的农民文化活动,努力打造全体互动、全面发展的文化格局。

四是善于激活内容各异文化活动的联动点。单一的文化活动形式,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和参与性。农村文化活动应突出时代性,强调站位精准,主题鲜明,富有特色。建议在不同主办单位间加强开展互动连片展演,互相激励,取长补短,形成你追我赶之势;鼓励各文艺团体同台互动展示,相互比拼,通过各具特色的展示,吸引农民积极主动参与,激发农民积极性、主动性,让农民自愿地走进文化广场,走上演播大舞台,由“路人”转“演员”。

五是打造文化活动多样化发展的增长点。繁荣新时代农村文化应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满足大众需要,增添吸引力,贯彻“双百”方针,展示地方特色,注重多样性。坚持以“提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和谐、彰显特色,展示风貌、繁荣发展”为着眼点,重点推动金色田野、农民文化节、群众大舞台等富有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有针对性地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推动农村文化持久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讲师团)

责任编辑/贾程秀男jiachengxiunan@fendouzazhi.cn

猜你喜欢

大院农民群众
耕牛和农民
“大院子弟”说“大院”
农民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中国大院故事多
中国大院故事多
恒大院线未来3—5年将建影城335家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