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引导与市场监管同时发力
2018-05-14秦永生
公民导刊 2018年7期
秦永生
近年来,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有的以“应试”培训为导向,造成学生课外负担过重;有的资质不全,存在虚假宣传,耽误孩子学习,增加家长经济负担。此类问题亟待整顿和规范,建议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重视在校学习,提高课堂效率。学校要积极改革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师资水平,既抓基础知识教学,又注重学生能力培养,顺应家长和社会期盼,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二是注重社会引导,家长理性对待。要不断完善招生考试制度,引导家长转变观念,重视孩子在校课堂学习,避免盲目报辅导班,造成本末倒置。家长给孩子报课外辅导班时,也应谨慎选择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维护好自身权益。
三是严格准入机制,强化市场监管。教育、工商等部门要对非学历文化教育类培训机构办学资质进行严格审批、监管,尤其对“超纲教学”“提前教学”“虚假宣传”等不良行为进行大力整顿,严厉打击违规办学。
四是加强教育督查,健全培训机制。建立健全校外培训机构督查指導制度,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将校外培训机构督查指导纳入国民教育督导体系,及时发现、纠正、处置违规办学倾向,形成长效、常态和系统化的督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