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型医院胶囊内镜成本效益分析
2018-05-14陈宇玲
陈宇玲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某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胶囊内镜项目2017年的运行成本与收益方面的情况。用本量利分析法对该院年胶囊内镜项目进行评价分析。有助于积极探索胶囊内镜项目科学有效管理方法,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胶囊内镜;成本效益;科学管理方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检查的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胃镜和肠镜等内窥镜检查时会让人引起不适,而胶囊内镜舒适度较高,近年来许多医疗机构引进了胶囊内镜,其成本效益的情况引起医疗机构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某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胶囊内镜项目2017年的运行成本与收益方面的情况,探索胶囊内镜项目设备科学的管理方法,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应,对购置计划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资料
1.资料来源
广东省广州市某综合性三甲医院财务科、消化内科、内窥镜室信息统计中心的数据。
2.资料内容
2017年胶囊内镜技术检查例数、检查收入、胶囊内镜检查室员工数、年折旧费用、耗材等固定成和可变成本。
二、研究方法
1.成本分析方法
胶囊内镜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1)固定成本。①设备购置成本的折旧费用:年折旧费=设备总值髡劬赡晗蕖U劬赡晗蓿焊葜谢嗣窆埠凸普亢臀兰莆贫ǖ摹兑皆翰莆裰贫取罚岷细迷旱氖导是榭觯呀耗夷诰嫡劬赡晗奚瓒ㄎ?年,并且采取平均折旧法进行计算,即6年后设备的残值为0。②人员支出:由于目前病人较少,胶囊内镜检查诊断报告由消化科住院部医生核发,完成一份报告耗时约为2小时。而消化内科医生日平均工作时间为8小时,则可将一名消化内科医生的平均收入的四分之一,作为固定成本支出部分。③机会成本:年资金成本,2017年一年定期存款的利率为2.5%。
(2)可变成本。胶囊内镜使用的一次性胶囊。成本核算胶囊内镜成本核算的过程就是将上述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进行归集和计算,在成本核算中均采用直接成本。胶囊内镜综合效益分析方法胶囊内镜全年收入=收费标准(元/人次)啄昙觳槿舜危唤耗夷诰等曛С?固定资产折旧费+人员支出+年资金成本;胶囊内镜年收益=(年收入年支出);胶囊内镜成本效益率=年收益/设备成本?00%;胶囊内镜年保本服务量=固定成本/(次均收费单位变动成本),反映当年总成本与年收入相等,达到盈亏平衡时的服务量。
2.本量利分析方法
本量利分析方法也称为CVP分析(Cost-Volime-Profot analyses),是指在变动成本计算模式的基础上,以数字化的会计模型与图文来揭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单价、销售额、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的联系,为会计预测决算和规划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对成本、医院收入、实际工作量、单位收费水平、均次收费水平、单位变动成本、单位边际贡献(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保本工作量(保本工作量=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投资收益率(年收益率=(收入成本)/设备价值)进行分析和目标预测,从而揭示各相关指标的内在联系。
3.效益评价等级
效益等级是衡量设备经济效益的参考指标,以月均收益率来划分。月均收益率=月均收益/设备总值
标准共分四级:一级,月均收益率在10%(包括10%)以上为优秀;二级,月均收益率在3%~10%(包括3%)之间为良好;三级,月均收益率在0~3%为一般;四级,月均收益率是负值为差。
三、结果
四、讨论
胶囊内镜全称为“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又称“医用无线内镜”。其工作原理是:受检者通过口服内置摄像与信号传输装置的智能胶囊,借助消化道蠕动使之在消化道内运动并拍摄图像,医生利用体外的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了解受检者的整个消化道情况,从而对其病情做出诊断。胶囊内镜具有检查方便、无创伤、无导线、无痛苦、无交叉感染、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等优点,扩展了消化道检查的视野,克服了传统的插入式内镜所具有的耐受性差、不适用于年老体弱和病情危重等缺陷。
表1中,该院现有的胶囊内镜购入价格为218000元,收费标准为3850元/次,每例检查的一次性胶囊成本为2920元。如果设备的使用寿命按6年计算,年折旧额为36333元。2017年定期存款的利率为2.5%,则年资金成本为5450元。如上表所示,2017年实际工作量共计60例,未达到保本工作量,投资收益率为负,经济效益差。
由上可见,2017年该设备运营略有亏损,而设备购置前,该项目科室预估该项目每月的工作量为20―40例。而实际平均月工作量为5例,与预期相差甚远。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①消化内科严格控制该项目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从表面上看来,直接原因是该项目收费(3850元每次)较贵,考虑到经济承受能力,病人普遍对其接受度低。然而,该项目虽不在医保门诊报销范围内,但其住院报销比例为六成。据统计,截至2017年工作总量60例中,门诊工作量为25例,住院工作量为35例。从数据看来,住院工作量亦不理想。这与科室严格控制该检查项目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有关。胶囊内镜的一个缺点是胶囊随着肠道的蠕动自然排出体外,极少数病例可能无法自然排出而需借助普通内窥镜技术或外科手术取出胶囊内镜。针对这种情况,为了规避风险,消化内科要在其住院病人中提升工作量比较困难。②专业组对该项目的开展保持谨慎态度,胶囊内镜是对小肠病变排查非常有效的手段,可替代复杂的小肠镜检查。但其对胃部检查却存在盲区。受检者吞下胶囊后,它能够借助消化道蠕动在消化道内运动并动态地拍摄图像。但它的缺点是运动仅受重力及胃肠自然蠕动影响,不能人为控制胶囊的运动及走向,因此可能错过重要部位的观察,也无法对可疑病变重点探查。消化科医生对其使用存在隐忧。经调查,目前有些医院在该项目上的人员配备为一医一技,目的是通过技师指导受檢者变换体位,从而减少检查盲区,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在受检者的检查过程中介入体位的指导,尽量减少检查盲区,以弥补改设备检查可能造成的不足,消除消化科医生的忧虑,使其积极使用。③科室开展胶囊内镜项目的主观能动性不强,除了前述原因,科室人手不足等原因亦导致科室对该项目重视度不高,宣传力度不够,因此人们对该项目知甚少。胶囊内镜具有无创、安全、洁净、耐受性好的特点,相信会受到部分高端消费者的青睐。随着生活饮食的改变,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增多,心血管科病人服用阿司匹林较多,而长期服用此类非甾体药病人容易引发消化道疾病,因此,胶囊内镜检查可为该部分患者提供诊断手段的一种选择。另外,该院应筹划一系列宣传活动,通过电视、网站、报纸等媒介,在全区推广,发掘潜在的市场需求,这样才能发挥该设备应有的社会作用。
参考文献
1.梁伯进,廖勇彬,罗小燕等.大型设备――CT成本效益分析.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21(18).
2.严学术.管理会计中Excel的高级应用――本量利分析.商场现代化,2015(10).
3.付光富.多品种结构下本量利的案例解析.当代会计,2016(2).(责任编辑:刘海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