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雄安新区海外青年人才创业环境的研究

2018-05-14张楠楠夏青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8年22期
关键词:创业环境雄安新区新形势

张楠楠 夏青

摘 要:通过文献整理与实地走访,结合新形势下雄安新区海外青年人才创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分析现阶段海外青年人才创业的存在问题,发挥雄安新区的独特优势,探索海外青年人才创业环境的优化路径,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支持鼓励创业的各项政策,改善海外青年人才创业环境,实现雄安新区创业目标提供宏观决策指导与参考。

关键词:新形势;雄安新区;海外青年人才;创业环境

一、新形势下的机遇和挑战

一是发展机遇,即“四新”,政策新、产业新、理念新、途径新。中央和河北省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海外青年人才在雄安新区创业开辟绿色通道;科技含量高、污染耗能低的生物、环保、智能等绿色新兴产业是雄安新区经济发展的重点,为海外青年人才提供大量创业机会;雄安新区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有利于创业活动的顺利开展;利用雄安新区优质资源,营造良好的海外青年人才创业氛围,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创业意识,是优化创业环境的新型路径。

二是面临挑战,即“三不”,创业体系不完善,风险意识不周全,实践经验不丰富。当前尚未建立完善的创业体系,不能适应雄安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部分海外青年人才创业风险意识淡薄,风险控制能力较弱;一些海外青年人才虽有良好的理论基础,但缺乏创业实践经验,不能合理配置团队资源,创业项目营销模式单一。

为应对新形势带来的挑战,雄安新区创业环境需要尽快更新陈旧、落后的创业政策与人才引进制度;淘汰污染大、技术低、产能小的产业,企业转型升级慢,发展所需资金融资难、周期长;人员创业理念过于传统,思想固化,急需进一步解放思想,引进人才,优化创业软环境;拓宽单一、狭隘的创业途径,建构集新区文化、资金管理、市场开发、产品推广于一体的多渠道、立体化、全方位创业环境。

二、雄安新区的优势

一是地理优势。雄安新区坐落于保定市,地处北京、天津、河北腹地,背靠太行山脉,地理位置优越。同时,雄安新区地处华北平原,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连接主要城镇,距离北京、天津较近,为后续各项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交通基础。此外,雄安新区坐拥河北省最大的内陆湖泊――白洋淀,生态环境良好,水域资源丰富,可以提供充足的生活用水,为雄安新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居住保障。

二是政策优势。建立雄安新区是中央为了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决策,是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因此,建立雄安新区具有深刻的政策意义。首先可以缓解北京市在交通、住房、教育等方面的压力,缓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承载能力。其次可以通过雄安新区提升河北省经济发展水平,促进河北社会经济均衡发展。再次可以优化京津冀城市结构,创新人口众多大城市的发展途径,使雄安新區成为可以分担北京副中心压力的创新发展模式。

三是文化优势。雄安新区地处燕赵古地,自古以来文化底蕴丰厚。雄安新区的文化优势可以体现在自然文化和人文文化两个方面。自然文化上,雄安新区自然资源丰富,拥有“华北明珠”白洋淀、雄县温泉等。人文文化上,既有古代宋辽边关古地道,又有为了促进白洋淀文化发展而开发的荷花大观园、白洋淀文化苑,更有体现红色文化的白洋淀抗战纪念馆、雁翎队纪念馆。丰富的自然、人文文化资源可以促进雄安新区的旅游业,从而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是产业优势。雄安新区的发展重点在信息技术产业、生物科技产业、绿色生态农业产业、新型材料产业等高端、高新产业,对于污染大、能耗高的制造业严格限制,坚持走绿色产业发展之路,在产业分布上大力推广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着力打造高精尖生态产业。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洪潮下,雄安新区以高端高新产业必定会为海外青年创业提供历史性机遇。

五是城市理念。雄安新区在城市规划上,打造实体城市、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相结合的城市发展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各个领域跨域沟通合作,为雄安新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同时,雄安新区坚持打造绿色城市,把绿色视为新区发展的重要理念,除了在产业发展上要求生态环保,对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筑标准、交通布局也着眼绿色生态,引导新区人民形成绿色生态的生活理念。此外,新区还坚持把创新放在发展的第一位,走创新驱动的新区发展之路,积极引进国家创新平台,大力建设科技创新设施,形成一体化的创新服务体系,营造积极活跃的创新环境,使雄安新区成为全球化的创新高地。

三、海外青年人才创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海外青年对于国内的就业现状了解有限。随着近几年出国留学热,越来越多的海外青年在学业有成后选择回国创业,但是海外青年人才对国内就业现状了解并不充分。首先,对企业招聘时间和流程了解较少,回国安排时间与大部分企业招聘时间不能同步,导致丧失很多应聘机会。其次,对于国内企业的招聘要求不甚了解,一些海外青年仍旧想法守旧,认为留学教育经历可以在面试中脱颖而出,对企业文化、用人态度调研较少,导致部分海外青年错失良机。再次,大多数海外青年回国后都选择扎堆在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成为其回国后的首选,导致大多数海外人才集中去某些大型企业应聘,对于小企业的招聘并不青睐,错失一些有发展潜力的企业。

二是海外青年创业领域范围较局限。大部分的海外青年年龄呈现年轻化,这些海外创业者回国后大多数选择在金融投资、教育、电子商务、信息产业等领域进行创业,因为这些领域普遍收益更高,社会声誉更好,导致部分海外青年创业出现集中、扎堆的现象,反而增加了成功创业的难度。

三是针对海外青年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首先,国内与海外青年人才创业的相关计划并不完善,针对海外人才创业的政策更加重视高端的海外青年人才,对于海外青年的创业认定门槛过高,对于其他层次海外青年的创业扶持力度较小,资金投入、资源给予也不充分。其次,政府缺乏专门指导海外青年创业的有效组织和引导,不能做到针对每一位创业的海外提出有建设性的创业建议,也没有真正落实对海外青年创业的引导职能,致使部分海外人才对国内创业环境和创业条件了解不足。最后,政府对海外青年创业的办理程序烦琐,耗时时间长,海外青年创业需要通过一系列烦琐的流程和文件工作,可能导致部分海外人才选择就业而放弃创业。

四、雄安新区海外青年人才创业环境的优化途径

第一,完善海外青年创业环境的配套政策。在经济上,应当加大对海外青年创业的投资力度,解决其创业初期可能遇到的困难,对有前景的创业公司、创业项目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在产业上,加强海外人才和各类企业、研究机构、教育机构之间的沟通合作,建立起以海外青年人才为中心的产业链。在技术上,鼓励海外青年人才自主研发,对于技术创新的创业项目予以优先审核,并考虑纳入政府采购。在人才引进上,完善人才引进与考核制度,放宽海外青年人才的学历、专业等硬性条件,不只局限在名校出身、高端学历、对口专业几个硬性要求上。

第二,打造良好的产业环境。淘汰污染大、技术差、产能小的企业,推动企业转型向污染小、技术高、产能大的新型科技型企业转变,改变企业融资难、周期长的困境。在市场上,打造公平、公正、公开合理的市场环境,让海外青年在国有企业、私有企业、外资合资企业中得到同样的发展机会,在市场开发、产品推广中大力支持自主研发、技术创新的创业项目,保护知识产权,严厉打击技术侵权。提倡宽容、鼓励创业的社会氛围,加强媒体宣传、社会引导,激发海外青年的创业热情,对海外创业青年给予精神支持。

第三,做好创业教育、企业关怀、生活措施、科技交流、服务咨询等方面的创业服务。在教育方面,大力创建创业培训基地和教育课堂,培训海外青年人才具有积极的创业意识、清晰的创业规劃和充分的创业能力;在企业关怀方面,对处于创业初期的海外青年要加大扶持力度,做到企业和创业人才对口连接,企业领导对海外创业青年上门走访,让海外创业人才充分感受到企业的温暖,尽快适应雄安新区的创业环境,尽早开展创业工作;在生活措施方面,要完善与雄安新区海外青年创业息息相关的各项举措,改革海外创业人才税收方式,方便海外创业青年出入境和居留,为其提供社会保障和住房保障,为其子女提供入学教育机会;在科技交流方面,加强雄安新区的科技交流,邀请国内外知名学术机构、各类企业、行业组织在雄安新区举行学术论坛、科技交流、产品会展等学术交流活动,为身在雄安新区创业的海外青年提供交流信息、共享资源、分享经验的机会;在服务咨询方面,建立海外青年创业咨询平台,实现一体化服务模式,为前来雄安新区创业的海外青年人才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资金对接、业务办理的一站式服务,深入推动雄安新区海外青年人才创业的热情。

雄安新区海外青年人才创业的专项调研,为建构创业理论体系奠定了数据基础,为完善雄安新区就业创业理论制度提供了有益补充;以促进更多海外青年人才扎根雄安新区创业,推动河北省科技创新步伐,发挥雄安新区创业辐射带动作用为原则,结合雄安新区的独特优势,科学、合理设计海外青年人才创业环境优化途径,为实现高质量创业与充分就业提供了实践发展机会,为构建雄安新区和谐劳动关系,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提供了实际借鉴。

参考文献

1.常建坤.创业与创新管理:过程―实战―技能.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张帆.美国大学创业教育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中国人才,2014(8).

3.李政.创业环境应关注四大问题.中国教育报,2012-7-5.

猜你喜欢

创业环境雄安新区新形势
唱衰雄安新区论调为什么站不住脚
杨谊兴:积极参与“雄安新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社会化改造项目
杨谊兴:积极参与“雄安新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社会化改造项目
大学生创业中的高校协同作用
宁波市大学生创业环境分析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动机制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