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山红色歌曲创作背景与艺术特征分析

2018-05-14周琨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5期
关键词:艺术价值

周琨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爱老山兰》歌曲的创作背景,以《我爱老山兰》为例,分析了老山红色歌曲体现的精神价值,分别从老山红色歌曲体现的精神和老山歌曲体现的意义两个部分展开论述,以《我爱老山兰》为例,介绍了老山红色歌曲的艺术形式,从演唱技巧主题意蕴的体现两个角度展开分析。

【关键词】老山精神;艺术价值;现实教育意义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老山红歌反映的历史时期离我们并不遥远,对年轻人来说,包括《我爱老山兰》在内的老山红歌具有深刻的思想教育意义,能够让青年人倍加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形成良好的价值观。本文从思想价值、艺术价值两个角度,对包括《我爱老山兰》在内的老山红色歌曲展开分析,以便于更好地弘扬老山精神,传承老山红色歌曲文化。

一、创作背景分析

(一)老山战斗

1984年4月20日成都军区奉命进入老山反击战的前沿阵地,同年4月27日昆明军区从越军占领区穿插到老山背后,攻占1072高地,傍晚七百多名官兵向老山丛林进发,越军发现后集中火力进行猛烈攻击,后来双方炮火进行轮番轰击,战场变为光与火的世界,在排山倒海的呼啸声中敌我双方士兵一片片倒下去,顿时,残酷、血腥、恐怖笼罩着战场。

(二)猫耳洞创作《我爱老山兰》

《我爱老山兰》有两名词作者,第一词作者为老山战斗中的一名重庆合川籍战士邹荣禄。第二词作者为蔡朝东,1968年参军,曾任昆明军区政治部宣传部文化处副处长,在他22年的军旅生涯中,2次到麻栗坡参加自卫还击作战,在前线挥指部从事战地宣传文化工作。邹荣禄和他的战友尽管条件非常险恶、艰难,依旧在猫耳洞坚守了四个月。怀着对战友们无比的敬意,蔡朝东与当时坚守在老山主峰的部队宣传股长邹荣禄一起,写下了《我爱老山兰》歌词,经师宣传干事雷鸣谱曲后,这首由老山作战的军人谱写、诞生于猫耳洞的英雄赞歌,传遍祖国大江南北。创作期间,兰草给了他创作灵感,老山上的兰草被称作墨兰草,邹荣禄便决定以墨兰为创作题材,为边防军人创作一首战地颂歌。野生墨兰草生长于老山崇山峻岭中,枝叶翠绿(象征着不屈不挠的生命),就像老山保卫战中展示钢铁般的躯体,就像战斗中战士们扎根于老山上的伟岸身躯,战士们称其为“老山兰”,在战火硝烟里经受风吹雨打,备受摧残。具有韧不拔的生命力,即使在战火中被摧残得支离破碎,但是只要有湿润的泥土,它便可以坚强地生长。《我爱老山兰》的歌词就在这种环境中在猫耳洞中一气呵成,初稿完成后,由雷鸣谱曲。

二、老山红色歌曲体现的精神价值——以《我爱老山兰》为例

(一)信念坚定、艰苦奋斗精神

老山保卫战以艰苦卓越、堅定的信念最终取得战斗的胜利,在老山保卫战中,广大官兵充分体现出视死如归、保卫家园的斗争精神和英雄气节。因此,坚定的信念是老山保卫战的核心和灵魂。为了守卫疆土,老山地区军民用鲜血甚至生命与敌人拼杀,用铮铮铁骨体现出反侵略的决心。《我爱老山兰》歌曲创作过程中充分体现出这种坚韧不拔的信念。

(二)自强不息、爱国主义精神

《我爱老山兰》,旋律高昂,音响雄浑,情感真挚,带来直抵人心的震撼。激励着广大参战官兵的决心。旋律响彻了二十余年,现在听来,依然催人奋进,带给听众独特而深刻的情感体验,爱国之情油然而生。这就是《我爱老山兰》的价值和意义,已经超越了音乐美、艺术美,在岁月的积淀中,赋予了《我爱老山兰》时代意义,充分体现了和平时期广大民众对红色歌曲的审美认识。《我爱老山兰》悠扬的旋律依旧回荡,无形中传递了正能量。

(三)思想教育、无私奉献精神

老山红歌反映的历史时期离我们并不遥远,对年轻人来说,包括《我爱老山兰》在内的老山红歌具有深刻的思想教育意义,能够让青年人倍加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形成良好的价值观。特别是对于当代的学生,处在在信息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中,外界的诱惑侵蚀着他们的心灵,容易受到消极风气的影响。包括《我爱老山兰》在内的老山红歌,歌词充满正能量,曲调激昂,催人奋进。在歌曲演唱或者聆听过程中,了解特定的历史事件和知识,在潜移默化中端正人生态度,树立伟大的理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维护和平、传承革命精神

红歌对于社会稳定发展至关重要。老山红歌在战斗岁月中加强了战斗力,在和平年代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如《我爱老山兰》等,歌曲现如今听来依旧动听,显然,这些歌曲传递了积极的正能量,使各民族同胞更加团结一心,共创美好家园。 另外,老山红歌歌词真情质朴,朗朗上口,加之旋律优美,突出的思想性、鲜明的艺术性给听众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象。群众在演唱或者欣赏老山红歌时,丰富了生活,陶冶了情操,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三、老山红歌创作的艺术形式——以《我爱老山兰》为例

(一)演唱技巧

老山红歌的创作者大多为“战友派”创作群,他们多在不对中接受考验和锻炼,深刻理解军人特质与军人肩负的责任,长期的军营生活给了他们丰富的阅历和经验,对战士作战过程中的思想内容、情感需要都有精准的把握。如《我爱老山兰》这首老山红歌,为4/4节拍,展现了在越南战争时期战士们参加老山保卫战的情境,《我爱老山兰》节奏平稳、旋律昂扬,全曲音程变化不复杂,通过级进的旋律来反映战士们抵抗侵略、保家卫国的决心和信念。《我爱老山兰》简洁、明快,字字铿锵,词作者邹荣禄通过生长在老山深处的兰草来比拟参战战士,歌颂在艰苦卓绝的作战环境下顽强生长的兰草和顽强作战的官兵。作者在对歌曲意境进行考察的同时,刻画出生命在备受摧残,但在有土壤和阳光的情况下,依旧生机盎然。

《我爱老山兰》第一部分带有散板特点,结合三连音、滑音和密集节奏符,歌曲力度和强弱的变化使得《我爱老山兰》旋律高亢、嘹亮,大气中不失细腻和亲切。接下来的快板部分是单二部曲式结构(AB),其中A部结构方整、节奏明快。A部结构拉开通过长呼吸乐句,跨小节连线的运用使得音乐更加流畅,增强了其歌唱性。《我爱老山兰》歌曲中间部分获得“完全终止”,第一部分如果说是歌曲具有引子性质的结构段落,第二部分则具有尾声性质,歌曲在这部分音区有所提高,但节奏又慢下来,再次体现出浓烈的抒情性。“沁入我心田,扎根在老山”一句高亢、嘹亮,具有抒情曲中“纵情唱法”的特征,接着“我爱你呀,老山”一句回到之前的节奏速度,表现出老山保卫战坚守一线的参战官兵的战斗意志,最后一句是全曲高潮,拖腔、最高音、长呼吸等音乐表现手法的运用,大大增强了该曲的技巧性,显露出高音的炫技特点。

在《我爱老山兰》演唱过程中,对演唱者的音区有较高要求,中音区要做到行云流水,吐音过程中要求字音清晰准确,母音饱满连贯,声音和气息的运用要合二为一,高音要求明亮通透,不能带有换声现象,这些都是演唱《我爱老山兰》的声乐基本技巧。在该歌曲的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如下技巧困难,真声和假声的转换问题,高音演唱能力问题,咬字和行腔的的转换矛盾问题、气息控制能力等问题。殷秀梅和李双江演唱的《我爱老山兰》是流传最广的一首,在演唱过程中旋律线条拉得较宽,开头旋律较为舒缓,到达A段的高潮,旋律下转,线条拉长,特别是“兰”字的停顿,之后旋律翻转八度,演唱者应当注意“田”“土”要想确保韵母发音的结实和饱满,在发音过程中声带要闭合。

(二)老山红色歌曲主题意蕴的体现

歌曲创作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融合了音乐因素和文学因素的艺术形式,歌词的创作对时代特征也有明显的折射作用。歌词作为一种 “话语”,也可被理解为是一种沟通活动。从《我爱老山兰》歌曲的文本来看,话语活动的生成语境越南战争老山保卫战时期,且看《我爱老山兰》(邹荣禄词,雷鸣曲)歌词以墨兰草为比拟,象征老山保卫战中战士的革命豪情,契合了在胶着不下的戰斗状态对于歌曲的心理审美。

四、结语

老山红色歌曲都饱含爱国主义情怀,体现了顽强的中国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每一部老山红色歌曲均为对越自卫反击战战争时期真实的历史写照,也时刻激励我们、提醒我们在祖国面对危险之时要团结一心。比如,歌曲《我爱老山兰》,旋律高昂,音响雄浑,情感真挚,带来直抵人心的震撼,不仅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战争时期激励着广大参战官兵的决心,旋律响彻了二十余年,现在听来依然催人奋进,带给听众独特而深刻的情感体验,爱国之情油然而生。这就是《我爱老山兰》的价值和意义,已经超越了音乐美、艺术美,在岁月的积淀中,赋予了《我爱老山兰》时代意义,充分体现了和平时期广大民众对红色歌曲的审美认识。《我爱老山兰》悠扬的旋律依旧回荡,无形中传递了正能量。因此,老山经典红歌对于处于和平时期的我们来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认真学习蕴含于其中的精神,才能更好地缅怀先烈、珍视和平。

参考文献:

[1]赵琳.论红色歌曲的艺术审美及代表意义——对革命时代的奉献精神与崇高品质呼唤[J].北方音乐,2016(3):143.

[2]饶勇.红色资源应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2.

[3]杜建华.“红色记忆”的嬗变:对“红歌”媒体呈现的考察(1979-2011)[D].上海:复旦大学,2012.

[4]王雅君.山西红色歌曲创作与传承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5.

[5]刘秀秀.苏区革命歌曲与赣南民歌的关联性及现状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艺术价值
苏轼《李白仙诗卷》风格探析
结合中国画教学谈人文修养的重要性及大学的功能
哈萨克族舞蹈的艺术魅力与艺术价值
对诺维尔“情节芭蕾”的艺术探究
以中国服饰文化为设计元素的生活创意品研究
赏析电影中的音乐
大型黄梅戏《余三胜轶事》艺术成果评析
浅析现代包装插画设计的商业应用
融合与创新:伪满洲国建筑研究
古城墙中所包含的艺术文化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