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18-05-14王志鸿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5期
关键词:探索与实践高中历史新课标

王志鸿

【摘要】高中历史是高中的一门重要学科,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更新,高中历史教师要想做教学工作,就需要不断地学习新课改,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分析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在新课标下对历史教学进行探索。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高中历史作为高考的必要学科,要想保证历史的教学质量教师就需要在新课标下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明白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利用先进的教学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历史课堂氛围,培养学生运用发散思维来学习历史,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一、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历史是对人类过去实践活动的总结,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通过了解,在历史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多数学生对历史课没有兴趣,觉得课堂枯燥无味。这些都需要历史教师从自身来查找原因。虽然新课改不断强调教师要转变教学方法,把学生当成发展中的人,但是很多历史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中只是一味地进行知识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也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学生感到枯燥,就是教师自己也会对上历史课失去兴趣。出现这样的现象是教师缺乏责任心,没有重视新课改的要求,不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二、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一)树立正确的历史教学观

首先正确的教学观念是改变教学方法的本质,要想解决以往历史教学中的问题就需要教师从思想上引起重视,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历史教学观,要明白历史教学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把历史学科的教授只是看成单纯的知识解释和记忆,没有意识到学习历史对于学生的重要性,这样的课堂模式会让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降低,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新课改实施以后,很多教师都意识到了教学方法对于教学的重要性,大多教师都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历史教学观,不断地研究新课改,研究历史教材,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例如创新教学模式、小组教学模式等来提高学生对于该学科的兴趣。高中历史教师要想保证课堂质量就需要从自身观念上进行改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深入研究历史知识,自己先把历史知识形成一个清晰的脉络,使历史主干知识和分支能形成良好的衔接。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一个专业的历史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技能更受学生的欢迎,更能保证一节历史课的质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新型师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辅导者,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种民主的师生关系能是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愉快地学习。

(二)深化学生学习历史的学习观

历史教学中存在的根本问题就是观念的问题,上文我们已经解释了教师的历史教学观,同样学生的学习观也非常重要。教师要通过历史教学让学生明白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学习历史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知识带给他们的意义。让学生明白历史学习不但能丰富知识也能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精神素养。新课改下高中历史主要强调学生对历史的概念理解过渡到理解历史,掌握历史、运用历史、学生学习历史概念的时候需要明白概念具有承上启下串联整个事件的作用,明白学习历史首先要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从对概念的掌握到理解,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学生要明白学习历史可以让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观念转变以后要在教学中运用新课改的要求来帮助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历史的意义,让学生知道学习历史不但能丰富课外知识而且对于以后的人生之路也有重要的作用。新课改把学生当成发展中的人作为教学的核心理念,改变过去死记硬背、机械记忆训练的学习方法,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勤于思考、乐于动手。独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改下的新型学习法,是适合事物的发展规律的。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重点。教师在历史课中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学习。高中历史是按照人类的历史发展规律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进行叙述的,这能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四)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

新课改强调教师要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因材施教。教师需要不断地研究教材,不断学习,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往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被动地学习,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这样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容易是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厌烦情绪,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能力得不到改善。新课改下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再是以言传身教来进行教学了,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教师不能再要求学生单纯地记忆历史知识,需要把历史的结论和知识的学习过程进行融合,让学生在有效的学习中掌握历史知识。教师在进行历史讲解的时候可以选择多种教学模式,例如把历史事实和一些野史相结合,可以把整个历史事件融入到一个故事中讲解,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也能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好历史知识。高中的历史知识涉及面较广、知识点较细,尤其是历史时间和一些相似的历史事件学生容易记混淆,教师可以多交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建立知识体系,掌握历史的发展规律,形成良好的历史学习思维。

(五)改变教学策略,加强对学生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把学生当成发展中的人,不断地以发展的眼光来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历史事件。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强调的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这会让学生对学习历史产生厌烦心理,觉得历史课枯燥无味。教师在教学中对于历史的讲解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在讲解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在整个历史教学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重点,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最大的扩散。一节生动的历史课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而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历史、研究历史。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运用多媒体灵活运用教具,可以播放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散自己的思维。同时也可以讲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加强学生对历史的记忆。例如,在讲“灿烂辉煌的文学”这一节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具播放一首《关雎》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提出问题,例如:在语文中学过的文学名篇有哪些?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通过这些名篇让学生掌握我国的文学形式有哪些,让学生换各角度出发去理解文学在历史上的发展之路,通过联系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

(六)深度研究教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高中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觀形成的关键时期。高中的历史不仅能教给学生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形成较高的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历史教学中通过生动形象的例子来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情怀的教育非常有效。例如,在近代历史中对于解放战争的讲解可以通过对国共两党的对比让学生看到共产主义的伟大、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憎恶,让学生明白一切为人民利益服务的都会得到人们的拥护,对人民有害的将被人们憎恶,以此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结语

历史作为一门系统的学科,高中历史教师需要担负起责任,树立正确的历史教学观,转变教学方法,改变教学策略,运用先进的教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同时教师也要不断钻研历史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

参考文献:

[1]王黎粒.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2017(2).

[2]刘松榕.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下),2017(7).

猜你喜欢

探索与实践高中历史新课标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浅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项目管理模式在职业技能培训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
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