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听艺术下文牧野短片的现实主义

2018-05-14贾贺鸣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12期
关键词:现实主义

【摘要】文牧野是我国青年导演,曾拍摄短片《石头》《金兰桂芹》《BATTLE》和《安魂曲》,以及电影《我不是药神》,并斩获了多个奖项。他的作品十分关注社会小人物和特定群体,反映残酷的社会现实中透露出朴素动人的温情,无论拍摄手法还是镜头的处理运用都力图更近距离地展现人物生活常态,在音乐和色彩这类辅助视听叙事的功能运用上也有他自己可圈可点的特色。

【关键词】文牧野;现实主义;社会群体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现实主义的本体性在于它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日渐积淀的规定性,即它的真实性、典型性和作为与其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意识形态性。“真实性”是其原则,“典型化”是其方法,“意识形态性”则是其应有的功能,现实主义正是依靠这些本体性的显现来实现它自身的审美价值。①电影本身自带现实主义,电影可以直观地展现影片人物的生活状态,反映一定社会背景下的社会现实,以此揭示社会矛盾,引发大众思考。本文将从视听语言的角度分析文牧野短片作品的现实主义风格。

一、运用晃动镜头和密集剪辑贴近生活

剪辑方法通过对场面的分解,使观众在单场戏内注意到有戏剧意义的细节,从而刻画出场景气氛和人物细腻的心理。②而导演运用何种剪辑手法讲述某一情节,甚至整体故事,并赋予其鲜活的现实质感,传递影片思想和引发社会意义价值讨论,这在表现现实主义层面是很值得推敲的。

文牧野的前两部短片《石头》和《金兰桂芹》主要是人情的塑造,在镜头处理上没有使用太多的技法,但就是在这样简单的镜头画面和叙事中更让人体会到空巢老人生活的平淡和无奈,产生“由此及彼”的思考。《金兰桂芹》开头密集剪辑的生活镜头表现了两个空巢老人彼此相依为命、互相照顾的状态,以及穿插全片的大量略微晃动的手持镜头和特写镜头都意在拉近观众与老人的距离,试图以消除这种镜头距离的方式带领观众贴近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贴近他们孤独的内心。经过两部小情节短片的历练后,文牧野的第三部短片《BATTLE》在视听和叙事方面更加精进了。《BATTLE》探讨的是自由、信仰以及个体挣扎,在技术和主题上都比前两部更有锐气。该短片也获得了第七届FIRST青年电影展评委会特别奖和2013年度FIRST青年电影展拍片季优秀影片奖。《BATTLE》最大的特点就是文牧野第一次尝试现实环境取景下的手持晃动摄影与快速剪辑。短片开头便用了一连串的镜头展现主人公维族青年阿迪力的生活和工作日常,紧接着便用了长达八秒的抽烟镜头,从全景切到阿迪力迷茫焦躁的眼神特写,揭示了阿迪力的“困境”:每天好似按部就班的工作,但其实内心是焦虑的,不知道自己的归宿在哪里。在短片后半段阿迪力与两个警察大打出手的场景,文牧野依然使用了手持拍摄,略微晃动的镜头将打斗的混乱感和紧张感十分真实地传递出来,最后定格的几秒,阿迪力被制服的特写镜头更是在镜头略微的晃动下将他所面临的焦虑和无所依附的状态极致地展现出来。

二、巧用音乐弱化剧情高潮,准确把控观众情绪

通常来讲,现实主义题材中影视音乐的听觉形象应与画面的视觉形象相配合,以贴合影片整体风格,配合剧情所表达的情绪,尽量带动观众回归现实场景时的感情状态。但是,文牧野反其道而行,没有使用应景的音乐烘托画面,而是试图借助音乐使之冷静化、客观化,带观众“脱离”剧情,只静静地观看故事的进程。

文牧野的第四部短片《安魂曲》获得了第12届全球华语大学生影视奖、最佳剧情片和最佳创意奖以及第12届亚洲国际短片电影節国际短片大奖,文牧野本人也凭借该片获得了第6届澳门国际电影节微电影大学生组澳天龙微电影导演大奖。也正是在他的这部毕业作品中,文牧野大胆地尝试了悲情画面和吉他音乐的组合。《安魂曲》讲述的是本土化的故事:一家三口遭遇车祸,妻子当场死亡却因无钱出殡无奈在太平间停放了一周,小女儿又因严重脑损伤急需进行手术,主人公自己也身受重伤瘸了一条腿。主人公为了能在一周内给女儿凑够12万元手术费,走投无路的他听从了太平间管理员的建议,将妻子的遗体卖到农村,与一个刚刚死去的年轻人结成阴婚。在出殡那场戏,文牧野大胆地使用了吉他音乐,这与类似影片的传统套路完全不同,在现实中也不符合大众逻辑,但是短片题材本身的诡异性容许了这种反常搭配。画面是交叉剪辑的:慢节奏的出殡队伍、快节奏的送小女儿手术、慢节奏的主人公等待,再到慢节奏的出殡场。文牧野有意将这场高潮戏弱处理,出人意料的吉他音乐并没有将观众的情绪推向高涨,反而使之冷静、客观。吉他音乐的运用很好地帮助了文牧野在尽情渲染悲情凄迷画面的同时做到不挑拨、不刺激观众的听觉神经,以至于观众的情感没有得到一个情绪点从而爆发出来,使观众可以旁观式的观看这一过程。这也是导演的用心所在:让观众看到并接受主人公从无奈和犹豫到最后平静下来的精神过程,以及在生活的残酷巨变中人物心态的慢慢变化。

三、采用慢镜头深化人物内心

在影视艺术中,时间是可以延长和缩短的。慢镜头的实质就是延长现实中的时间、延长实际运动的过程。在表现现实主义方面,慢镜头可以在放慢的节奏中引起人们的深思,创造抒情和深邃的艺术意境。文牧野的作品中出现慢镜头的次数虽不多,但也能看到他的独到之处。

从文牧野早期短片中隐约能看到他运用慢镜头表现人物内心抉择的意识。短片《石头》中,在慢镜头叙述人狗睡同一张床垫时,虽然画面是静谧的,但表现的人物内心是纠结挣扎的:石头因为尿道炎已经变的很虚弱了,主人公却无钱再医治它,最终决定将石头送回乡下。慢镜头在这里创造了表意抒情:在一人一狗的互相陪伴中,在时间的缓慢逝去中,主人公要对石头的去留做出选择。在《我不是药神》中徐峥饰演的程勇第二次回到印度,从药房出来看到漫天洒满了迷雾,两尊佛像被人运送着从他身边走过,和时不时传来的一阵铃声。浑浊不清的画面里给了佛像多视角的仰拍和特写,以及程勇茫然的看着眼前这一切的正反打镜头。慢镜头在这里放慢了此情此景下程勇内心的些许茫然和他最终决定卖药救人的心理过程。而这种茫然苍凉的场景也和《安魂曲》中被薄雾笼罩的出殡场景类似,慢镜头放慢了画面节奏,但放大了人物内心摇摆不定的艰难选择,慢镜头在这里抒发的其实是最强烈的内心情感,引发观众思考。

四、通过主题色彩彰显主题

说到色彩不得不提到张艺谋导演,他曾说:“我认为在电影的视觉元素中,色彩是最能唤起人的情感波动的因素……我自己认为,从生理上说色彩是第一性的,能马上唤起人的情绪波动”。③色彩确实是最具有感染力的语言,色彩可以巧妙地体现影视创作者的个人思考和情感倾向,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文牧野在色彩的使用上并不花哨,常常是采用一种主题色调贯穿全片。

《石头》和《金兰桂芹》通片都是暖色调的主题色彩。短片《石头》虽然讲的是小人物对故土复杂的情感,现代社会对底层人的挤压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感冷漠,但主人公因为有石头这条狗的陪伴而不至于形单影只。暖黄色调更使得短片温情满满,带有治愈力量。《金兰桂芹》更是如此,以喜剧的方式描绘出两个空巢老人抱团取暖,主题色彩也是阳光照射下的暖黄色。两个人一起去给电视缴费,以固定镜头全景拍摄两个老人的背影,两人左右并行前进,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洒满整个画面,色彩将此时的情感直观地外化出来,让人心生感动。在所有色彩中明度最低的是黑色,这类灰暗性的主题色被运用在《BATTLE》和《安魂曲》中。《BATTLE》讲的是信仰与自我的归宿,《安魂曲》是“以死换生”的灵魂挣扎。《BATTLE》的环境大多是阴暗潮湿的,主人公家里也是拥挤逼仄,短片整体氛围是压抑的,焦躁的,因此主题色也是阴郁昏暗,契合了主人公忧虑不安的内心。即使是父亲到来,对话的背景色也是黑暗的,打光也是小范围,外化了主人公内心自我的自由与信仰的无处安放。《安魂曲》中也是如此,文牧野在这部短片中使用了色彩对比来深化主题,短片从一开始就是灰暗色调,主人公的内心也是充满着绝望:无钱安葬妻子、无钱给女儿做手术。全片唯一一次出现暖黄色是在主人公已去世的妻子“出现”在他眼前时的场景中,他对妻子做出承诺:“放心吧,我接彤彤”,并最终决定将妻子的遗体卖到农村。这种短暂的对比也说明了妻子和女儿是他生命里的光,即使生活遭遇重创,小人物也依然怀有希望。

五、追踪现实的流动性引发思考

追踪现实的变迁是现实主义电影的一个首要的美学特征。追踪现实的变迁就要求创作主体能准确把握历史阶段性特征、有针对性地将时代的精神呈现出来,但是现实主义电影追踪现实的流动性并不仅仅就当下问题而言,也可以是对某个历史时期的审视。④文牧野在这方面做得很流畅,它的四部短片都在讲述一定阶段社会背景下小人物的生活状态,引发观众对不同社会群体的关注和思考。《石头》的主人公因拆迁进城又因狗狗生病回乡,在这两个进程中自然地进行时代发展下乡村与城市两种空间环境的对比,表现出主人公虽奋力打拼自己的未来,内心却不知道归宿的茫然,引发观众思考。《金兰桂芹》通过两个老人在给电视缴费路上的絮叨引出一个时代飞速发展背景下的空巢老人问题:老人得不到切实的照顾,她们该如何安度晚年?现实主义+人文关怀,再加入一种单纯的、瞬间的触动与思考,是《金兰桂芹》和《石头》的亮点所在。第三部的《BATTLE》用维族青年在北京打拼的故事揭示当代青年的焦虑:信仰与自我自由之间的迷茫。他想做点自己想做的事,在背上纹身,可父亲却告诉他:“这简直是天大的亵渎,安拉会诅咒你的。”《安魂曲》主人公突遭变故,在残酷的现实面前,面对“以死换生”的不二抉择,主人公的灵魂受到巨大折磨。这些都是文牧野综合一系列人物的特征而创造出的某一种典型,它在剧情上追求“合情合理”,主人公心态的转变和做出的选择是由现实环境催生的。除了典型人物的刻画,文牧野在作品中也融入了我们的“典型”文化。《安魂曲》让我们看到了“冥婚”这样的一种仪式的存在,《我不是药神》中吕受益妻子敬程勇的一杯酒以及黄毛买的回家火车票等这些情节都有我们的文化在里面,这种通过对外部世界艺术的客观描绘来填充细节的真实感也是文牧野的成功所在。

综上所述,文牧野的现实主义是残酷的,他在选择故事视点上稳又狠。但他的人文关怀是温情的,他可以生动地叙述人物的生活遭遇,让人看到鲜活的个体和群体在社会现实中的伤口,却不去声讨不去谴责,只是客观地展现人间百态中的某一种生活情形。通过一个个故事去触发观众思考:当我们在看遍了世态炎凉的时候,是否还愿意相信这个世界是好的。正如马伯庸先生所说:“一部好的电影不一定解决一个问题,也可以是提出一个问题”。⑤而这些,文牧野都做到了。

注释:

①于忠民.現实主义电影美学的现代性建构——读沈义贞《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研究》[J].艺术百家,2015(02):242.

②张菁,关玲.影视视听语言(第2版)[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4:117.

③孙中田.张艺谋的电影艺术谋略[J].东北师大学报,2000(01):35.

④李伊博.张杨电影的现实主义风格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28.

⑤曲展.“自我较劲”成就《我不是药神》[J].综艺报,2018(13):12.

参考文献:

[1]赵芳.慢镜头的功用和作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2):166-167.

[2]张德林.关于现实主义创作美学特征的思考[J].文学评论,1988(6):87-96.

[3]沈义贞.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

[4]沈国芳,蒋俊,伏蓉.影视视听语言[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贾贺鸣(1997-),女,河南鹤壁人,湖南科技学院2015级广播电视编导学生,研究方向:视听语言。

本文指导老师:龙运荣。

猜你喜欢

现实主义
政治现实主义浓与淡
现实主义与现实题材创作
用现实主义的力量迎对司法复杂性
浅析动画《萤火虫之墓》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
电影《逃离德黑兰》的现实主义影像剖析
1982—1990:连续剧时期中国电视剧美学风格的确立
为什么
俄罗斯文学界关于新现实主义的讨论
新现实主义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