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黔东南七十二寨侗成年女性盛装研究

2018-05-14张顺爱全克楠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12期

张顺爱 全克楠

【摘要】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采访七十二寨侗地区的非遗传承人、技艺精湛的绣娘以及文化工作者,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选取成年女性盛装为研究对象,致力于分析盛装的组成配件、面料特征以及服饰功能。盛装是女性根据自己的审美并结合当地传统而创造的产物,体现了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统一,也是女性文化与审美水平的体现。

【关键词】七十二寨侗;成年女性盛装;面料特征;服饰功能

【中图分类号】TS941.2 【文献标识码】A

“七十二寨侗” 属于贵州省凯里市榕江县一个侗族支系,指居住在七十二寨区域的侗族村寨。本文中的成年女性指的是举行“笄礼”之后的女子,即满15周岁之后的女性,包括未婚女性和已婚女性。服饰是七十二寨侗表现美的重要方式,成年女性盛装是七十二寨侗的代表,也是区分其他侗族支系的重要参考物。

一、成年女性盛装

盛装按照面料可以分为深色侗布盛装与彩色绸缎盛装,形制皆为圆领右衽大襟型裙装。两者对应的组成配件基本一致,包括外罩衣、圆领右衽大襟内衣、百褶裙、围腰、飘带裙、绑腿或腿套、紧腿裤、鞋等,其中可拆卸袖套、朴素型绑腿、彩色围腰、平绒布鞋或绣花鞋是两者共用的配件,所以女性拥有的数量保持在2~3件即可。

(一)圆领右衽大襟衣

女性最外面的上衣为圆领右衽大襟宽衣,可以称之为外罩衣。大襟衣一般由五片面料拼合缝制而成,即前身两片、后身一整片、两个袖子两片。衣长至臀部,衣身和衣袖较宽,下擺呈弧线形,侧缝开衩约15厘米,用银质衣扣固定上衣。胸襟处的绣花装饰,从领口中部起直转右肩并斜至右腋下,绣块的右侧是一条黑色滚边装饰,最外侧是浅蓝色的包边。胸襟上精心绣制着龙、凤、鱼、云钩、卷草等纹样,构图自由奔放,线条流畅,色彩华丽,栩栩如生,多表达富贵有余、鸟语花香、生活太平、吉祥如意等美好的寓意。

内衣是女性必不可少的衣物。对于七十二寨侗女性来说,内衣不是当代女性所穿的胸衣和秋衣秋裤,而是指穿在外罩衣里面的圆领右衽大襟宽衣。内衣有单层大襟衣和夹层大襟衣两种,单层大襟衣贴身穿着,一般由黑、白色自织棉布制成,不作刺绣装饰;夹层大襟衣多添加羊毛或棉花来保暖,内衣的下摆一般会长出外罩衣二寸,显得有层次感 。

(二)可拆卸袖套

彩色宽袖套是单独制作而成,与衣袖分开,用时可用曲别针固定,不用时取下,这样的袖套便于拆卸和更换,称为可拆卸袖套。袖套是根据外罩衣的袖口宽进行尺寸设定,基本上大袖的袖口直径为26厘米,袖套的长度约20厘米。袖套上的装饰分为两部分,上端是两条黑缎,粉或浅蓝色线条镶边,下端的绣块是以红、绿等彩色绸缎为底,并精心绣制着龙、凤、鱼、蝴蝶、云钩等纹样,图案造型生动,用色素雅,层次分明,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百褶裙

成年女性盛装搭配的下装多为青黑色百褶裙,裙子以长到膝盖为准,一般长约1.3尺,宽约2.6尺。百褶裙多为自己手工制作,裙布经过米浆、染、舂、捏、晒、蒸等多道工序手工加工而成,前后耗时两个月左右,所以盛装所穿的百褶裙一般都不洗或者很少洗,用完之后就收放起来。百褶裙存放时要先把褶裥按照它的方向捋平,然后以一侧裙边为中心翻卷,一面卷一面整理褶裥,最终卷成圆简状,用裙子两侧的带子在裙腰处捆扎,外面用纸或布包好,褶裥才不致被损坏,还可以避免裙子掉色。穿新的百褶裙不能压坐,坐时把裙散开,以免坐皱。

(四)围腰

七十二寨侗族成年女性围腰形式有两种(如图1),一种是侗布制作的围腰,呈长方形状,长约1.5尺,宽约1.2尺,具体尺寸也会因人而异。围腰到膝盖以下小腿中部位置,两侧系腰带,腰头处为长方形绣块装饰,约1尺长,宽3~4寸。围腰正面上端的两侧有左右对称的两个三角形绣片装饰。侗布制作的围腰多搭配侗布盛装使用,较少搭配彩色绸缎盛装。

另外一种是彩色绸缎围腰,由一块长约1.5尺,宽约1.2尺的长方形绣块和两条腰带组成,腰带由彩色丝绸和绣块装饰拼合而成,系扎时露出绣块装饰。围腰的面料内侧以自织的普通白棉布做底,外侧是彩色的绸缎,并且根据个人喜爱绣制图案纹样作装饰。围腰上的纹样绣块装饰一般分为腰头花边、外围四边、内围四边和中间大花四个部分,各个部分的纹样装饰有所不同,如腰头花边为长方形,荷叶形底,图案以龙、凤为主,配有蝴蝶、孔雀、鸳鸯、宝葫芦、梅花枝、卷草等。围腰正中部位有主体图案装饰,如双龙、对凤、蝴蝶、蜘蛛等,也有龙凤、龙鱼、蝴蝶和花等搭配。围腰整个图案层层叠叠,虽满地铺陈,但纹样清晰,层次感强。

(五)飘带裙

七十二寨侗族女性喜欢用飘带裙来装饰背面,相当于后围腰,女性一般拥有2~3条飘带裙。飘带裙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面是一条长方形的绣片,功能似腰头,左右两端缝制有花带或者彩色绸缎,用于系扎于腰。下端由六条或七条花带组成,花带主体部位以刺绣为主,还缝缀有彩色的珠子,主要图案纹样多为蝴蝶、鱼、蝙蝠、菱钩、花草等,左右图案多对称。花带的下端装饰有各种色彩的穗子,更显灵动。

(六)绑腿和腿套

绑腿和腿套具有御寒和保护腿部肌肤的实际作用,也具有装饰美化作用。女子着盛装时搭配的绑腿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朴素型的长条带绑腿,绑腿主体色彩为黑白色,用青黑色线绣上花草等图案,用时缠绕在膝盖上下的位置;另外一种是彩色筒形的腿套,它是根据膝盖以下的围度缝成而成,高约4寸,腿套没有弹性,穿着时尽量往上推,但不超过膝盖,与腿部紧紧贴合,防治滑落。腿套以彩色绸缎为底布,上面的刺绣装饰分两部分,上窄下宽,上端主要是卷曲型的花边;下端绣有龙、鱼、鸟、蝴蝶、花草等图案,并添加亮片点缀,一丝不苟。

(七)鞋

盛装搭配的鞋子有两种:一种是黑色平绒布鞋,有鞋带,鞋面无任何刺绣装饰,常与白色长袜搭配;另一种是翘头鞋,又名勾鞋,翘头鞋自汉代即有,一直延续至20世纪。[1]鞋头翘起2-3厘米,俯视如同龙舟形,造型别致。鞋面两侧镶有用青或黑布剪成的彩云或波澜图案,前端用彩色丝线绣有吉祥如意的花纹,并配有五颜六色的金鱼眼,使鞋面装饰更加丰富,色彩更加艳丽。鞋底厚约2厘米,除了着地的最底下一层棉布外,其余全是用一种类似宣纸的白色薄纸一层层粘在一起的,有几百层,可见其工艺复杂。侗族穿花鞋有讲究,平时均踩着鞋跟,只有过世老人才像穿其他鞋一样拔着鞋跟。[2]虽然鞋属脚踩之物,但侗族妇女也不遗余力地精心缝制,透露出她们勤劳的品质和纯朴的审美趣味。

二、成年女性盛装面料特征

成年女性盛装的面料主要为侗布和彩色绸缎。彩色绸缎是根据个人喜爱在市场上挑选的,侗布则是自织自染的家布。侗族服饰非遗传承人杨春懿概述了侗布的制作过程:首先是调制染料,先要种出蓝靛,几个月后收靛秧,连根带叶浸泡八九天,再加入糯禾草灰水和石灰水,待沉淀结块即成蓝靛。把蓝靛和烧酒溶于碱水中,在染缸中发酵十几天,直至染料变青黄色;接下来是染色,织好的布或者市场上买来的棉布至少需要进行为期七天反复的蓝靛染色—漂洗—晒干等步骤,每天在蓝靛水中浸泡三到四次,每次四十分钟左右,使面料染为深蓝色;然后是固色,在盆子或其他盛有蓝靛液的容器中先后加入融化了的牛皮胶和普通白酒,将一卷布一点一点伸开放进去,保证其均匀染色,同时将染好的布均匀卷成一卷,晾干之后放在蒸锅上蒸15分钟左右,再进行晾晒,这一阶段的布呈现为蓝黑色。加牛皮胶分两个阶段,前后各三天且数量不同,如一匹长20米,宽40厘米的布前三天每次需要加半斤牛皮胶,后三天加三两即可。最后是捶打,女性多用木榔头多次捶打布,一匹布大约捶打一两个月,每天半个小时左右,捶打可以使原本干燥的布面变得平整有光泽,最终呈现为深红棕色,所以侗布也称为“亮布”。七十二寨侗制作侗布不加鸡蛋清或青柿子浆等能使布油光发亮的材料,所以整体布面没有那么亮。

侗布多用来做盛装的外罩衣、内衣、围腰等,七十二寨侗女性爱美爱新,很多女性一两年内至少会做一套深色侗布盛装外罩衣,新衣服在参加重大节日时穿着,旧衣服用于赶场、走亲串友或其他节日活动时穿着,无法再穿的衣服则收押箱底,而不是随意丢弃。女性拥有的彩色绸缎外罩衣数量少于侗布外罩衣,她们每三四年可能会做一件绸缎外罩衣,女性拥有数量少则五六件,多则十几件。这样的数量差别是因为彩色绸缎是市场上买来的面料,而侗布是七十二寨侗长久以来所使用和认可的面料,它是七十二寨侗人民劳动的产物,也是其服饰审美的体现,他们以侗布为美,以侗布为荣,并不余遗力地继承和发扬着这一传统。

三、成年女性盛装功能分析

一方面来看,盛装是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统一。盛装作为参加节日活动的必需品,它首先具有实用功能。盛装组成配件多、外形庞大、刺绣板块硬,它与人体密切接触,但不会给肌肤带来刺痛感,因而盛装具有舒适性与可穿戴性;女性在侗年节(春节)、斗牛节、结婚等场合穿戴盛装,无论炎热或寒冷,往往会载歌载舞或进行其他活动,所以盛装具有保暖透气性,而且盛装的结构设计能够满足人体伸展和跳动需要。再者是审美功能。盛装的组成配件,如外罩衣、围腰、飘带裙、腿套等,皆有工艺精细的刺绣装饰,而且各部件的色彩与图案纹样一致,增添了盛装的和谐美与整体美;盛装外形庞大但不显得人体臃肿,衬托出女性的雍容华贵之美。

另一方面是盛装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功能。首先是族群标识功能。七十二寨侗女性盛装独具特色,其体型庞大、组成配件多、色彩素雅清丽、刺绣手法和装饰工艺独特,是七十二寨侗的代表,也得以区分于其他侗族支系服饰。再者,盛装体现出了女性的社会地位与分工。七十二寨侗以“萨”为尊,萨即祖母之意,女性普遍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女性熱衷于服饰的设计生产制作,是民族服饰生产的主力,体现了传统的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每逢侗族盛大节日,黎平侗族各地区的女子必然要着盛装参加盛会,层层穿着的上衣,衣服上各种繁复的刺绣装饰,头顶、耳际、颈间、胸前都佩戴着沉重的银饰,都在说明自家的富有”,盛装为展示个人财富提供了空间,[3]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七十二寨侗女性盛装。同时,盛装是女性文化和对大自然审美的体现,盛装上的装饰图案,如龙、鱼、鸟、花草、蝴蝶等,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的升华之物,女性将这些图案绣制在衣物上,借以表达内心意愿,比如龙和鱼、花鸟和蝴蝶表达着富贵有余、生活欣欣向荣的美好愿望。

四、结语

盛装是七十二寨侗女性服饰的代表,也是区分其他侗族支系的参考物之一。成年女性盛装一般由外罩衣、可拆卸袖套、圆领右衽大襟内衣、百褶裙、围腰、飘带裙、绑腿或腿套、布鞋或龙舟型绣花鞋等部分组成,整体上来看成年女性盛装具有体型庞大、色调清雅、刺绣装饰工艺精美、组成配件多等特征,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盛装的面料以侗布为主,侗布从种棉、纺纱织布到染布、刺绣装饰,都是女性亲力亲为,体现了七十二寨侗的民族传统,以及对侗布的推崇与热爱。盛装是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统一,它不仅具有族群标识功能,也体现出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分工,更是女性文化和对大自然审美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曹万平.侗族服装类型与文化特征[J].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5(2):74.

[2]周梦.从穿着文化看侗族女性盛装的服饰审美——以贵州榕江县归洪村为例[J].民俗民艺,2015(2):120.

[3]何歆.黎平侗族服饰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库,2010:56-57.

作者简介:张顺爱(1965-),女,朝鲜族,黑龙江汤原人,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博士,同济大学上海国际设计创新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少数民族服饰、服饰文化、服饰社会心理学;全克楠(1992-),女,汉族,河南邓州人,东华大学硕士研究生,艺术学理论专业,研究方向:文创产业及艺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