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民间美术教学在中小学拓展型课程中的教育价值
2018-05-14陆晨宁
【摘要】在中小学二期课程教材改革的大背景下,明确将拓展型课程列为二期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美术教学作为一种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艺术教学形式,应积极参与到中小学拓展型课程的建设之中。本文从民间美术教学与拓展型课程的契合性,以及民间美术教学对于中小学生智力发展、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文化传承作用等诸方面,阐明了在拓展型课程中引入民间美术教学的价值。
【关键词】民间美术;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小学开设拓展型课程的背景
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是指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选择学习的能力为宗旨的,体现不同基础要求、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
中小学拓展型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1)拓展型课程扩大了课程范围,具有广域性;
(2)拓展型课程是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主渠道,具有选择性;
(3)拓展型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具有层次性。
二、民间美术教学与拓展型课程的契合性
民间美术绝大部分是“民间的工艺品,即是基于生活的要求出发,为人民群众所创作,又为自己使用的东西”。民间美术之所以能够在民间长期广泛地流传,在民众中拥在深厚的基础,是因为它来源于民众,反映人民的希望和要求;民间美术是人们在生产劳动、衣食住行、人生礼仪、节日风俗等方面的审美创造,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功能;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代表着民族文化群体的本原美学和民族精神。
无论是从民间美术的创作来源,还是其社会功能,或是表现形式,民间美术教学与拓展型课程的要求有着诸多契合。
(一)教育目标的契合
拓展型课程确定“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宗旨,把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的开发作为重点,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兴趣与爱好、需要与追求。
开展民间美术教学也是基于国民教育的初衷,我们的教育对象绝大多数不一定以美术专业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所以我们对学生所实施的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是生活美术教育。
(二)教育特点的契合
拓展型课程具有广域性、选择性和层次性的特点。民间美术形式多样,门类繁多,为教师的课程选择提供了条件,也为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自主选课创造了条件。
(三)评价方法的契合
拓展型课程的学习评价要求贯穿于拓展型课程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推动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民间美术作为一种造型艺术,其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方式主要是学生的交流合作、作品评比展示和学生特长认定等,通过设置学生自评、互评、专家评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评价中得到认同和提高。
三、开展中小学民间美术教学的教育价值
将民间美术教学引入中小学拓展型课程,其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及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
(一)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每个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都拥有多元智能,个别差异在于所拥有的智能和组合不同。学生在学习生涯中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寻找适合个人智能组合的学科和技艺,发现适合自己今后智能状态的职业甚至是事业机会。
民间美术教学作为一门以实践为主的课程,在学生动手力、想象力、观察力、思维力、创造力的培养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手脑协调,关注学生精细动作的发展
人们往往会抱怨,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动作比较慢,无法胜任某些较为精细的动作要求,而这一时期的孩子对手工制作又非常有兴趣。以折纸教学为例,学习折纸需要用眼睛看折叠的过程,并在看的同时思考、记住过程,这样就可以开动脑筋、活跃思维,从而达到手、眼、脑三位一体的综合协调。
2.从平面到立体,帮助学生空间想象力的构建
普通的绘画教学关注的是学生对于平面的构图能力,而民间美术让美术教学在空间上无限放大。例如,彩绘课可以让学生在瓶、碗、盘、蛋形等各种介质上进行绘画,彩泥课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个微缩的小世界,既有现实生活的物品,也有无尽的想象。
3.勤于观察,用丰富的色彩装点多姿的生活
民间美术教学除了带给学生空间造型的审美,还让学生感受到色彩的创意美。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民间美术在材质上的独特性,让学生体验不同材质的区别,从材料本身去发觉美、创造美。
4.依托造型,提升学生数理思维能力
民间美术教学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对于数理思维和逻辑思维也很有益处。以民间剪纸为例,从轴对称图形到中心对称图形,学生从很早就在折、画、剪的创作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习得了这些数理知识。
5.兼容并蓄,培养学生基于民间美术素养的创新能力
中小学生将是未来文明的创造者,他们的文化创造不是从零开始的,而是在不断传承与否定中创造新的文化,通过借鉴民间美术的方法,汲取民间美术的精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以此进行创新活动。
(二)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是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民间美术教学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合作精神、意志品质,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发展。
1.民间美术教学有助于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篇》)在中小學拓展型课程中,通过学生的自主选择,民间美术教师能与有一定兴趣的学生对接,激发学生对于民间美术的热爱,逐步培养学生对于民间艺术长期而稳定的兴趣爱好。
2.民间美术教学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
教师通过设计课堂合作活动环节、布置小组任务等形式将学生协同合作精神的培养无形地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在有限材料的分享中、在分工协作的作品中,学生由冲突到妥协,由矛盾到和谐。
3.民间美术教学有助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需要有具体的载体,而民间美术的学习为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提供了适合的载体。任何一件民间美术作品的诞生都需要作者付出时间和努力,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会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难度的任务,让学生感受努力后获得成功的体验。
4.民间美术教学有助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中小学生参加民间美术学习和活动所培养的审美情趣、良好性格、合作精神和意志品质,会迁移到他的学习、生活之中,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形成主体意识。
(三)推动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
在中小学民间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本民族的审美认同,对世界优秀民间文化的审美接纳,有助于学生审美理解力与审美判断力的形成,从而形成立足传统、面向未来的独特审美价值。
1.挖掘传统之美,倡导中国民间美术的文化传承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民间美术是民族美术中群众性最广泛、与社会生活关系最密切、历史文化内涵最丰富、民族地域特征最鲜明、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形态,它是中华民族从原始社会到今天的长达七八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
以剪纸教学为例,将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中的文化元素及其表现形式贯穿于教学始终。
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这种朴素的愿望,借托民间剪纸传达出来。民间剪纸《鹿鹤同春》是民间传统的主题纹样。据记载,在民间文化中鹿称为“候兽”,鹤称为“候鸟”,“鹿鹤同春”是春天和生命的象征。民间鹿与禄同音,鹤又被视作长寿的大鸟,因此,鹿与鹤在一起又有福禄长寿之意。在民间剪纸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反映生产生活的场景,这些作品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对主体进行夸大,大大的鱼、大大的辣椒、大大的蚕、大大的谷粒等,通过剪纸,人们虚构了美好的形象来慰藉心灵,来张扬人征服自然的伟大力量,期待建立自己的理想世界,并肯定人的力量,鼓舞人们继续奋斗的勇气。
2.运用新材料、新工艺,促进中西方文化融合
与世间万物一样,民间美术也有其生生不息的活力,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其中,不乏可以为教学所用的新材料和新工艺。例如,在陶瓷艺术的基础上,产生了更适合儿童身心特点、色彩更丰富、更易掌握的彩泥和超轻土,这种新型材质的明显优点使其一经面市就成为中小学民间美术教学的选择。
在不断产生新材料、新工艺的同时,民间美术教学更多地体现出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以民间折纸为例,教学内容中既有富含中国传统文化的折纸工艺画,同时也加入了日本折纸和欧美折纸工艺的元素,日本折纸工艺能更好地运用于装饰装帧,欧美折纸作品极富立体感和真实感,这些特点都成为民间美术教学的新课题。
四、结束语
民间美术教学丰富了中小学拓展型课程的内容,在带给学生美的体验的同时,为学生的智力发展、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起到了有益的促进作用。民间美术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积淀和融会的过程,它定会为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的开发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永强.论民间美术在当代教育中的作用[J].文化月刊,2010(10).
[2]郭华.剪纸在动画造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陕北民间故事《兰花花》为例[D].西安理工大學,2007.
作者简介:陆晨宁(1978-),女,汉族,上海,教师,中学一级,本科,研究方向:校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