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东吴青瓷谈官窑成因及其对中国陶瓷发展史的贡献

2018-05-14李绍斌

东方收藏 2018年5期
关键词:官窑景德镇瓷器

李绍斌

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官窑瓷器的烧造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官窑的形成、设置、作用以及其独特的贡献,应该是古陶瓷学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官窑的含义

何谓官窑?官窑究竟始于何时?值得探讨。一种说法官窑起自唐,唐代在产瓷区设有陶埴司务,如唐景隆初(707—709)派褚绥为新平(景德镇)司务,奉诏监烧祭器;一种说法始于宋代太平兴国年间(976—983),朝廷曾设立窑监,派殿前承旨赵仁济监理越州窑务。如果以是否派官监制陶瓷便是“官窑”的话,那历史可就太悠久了。如周代设立的专职官员叫陶正,负责掌治陶器烧造。《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昔虞阏父为周陶正”。战国时期管理陶器制作的官员叫“陶人”,《考工记》载:“陶人,主造甗甑之属。”其实,这些与学术界所说的“官窑”,不是一个概念。

在中国古代陶瓷史上所谓官窑,有不同的含义。广义而言,是指为官府烧造的瓷器。官搭民烧或官监民烧、地方官府为向上司进贡在民窑定烧的瓷器。

狭义的官窑,是我国古代由朝廷直接控制的官办瓷窑,专烧宫廷、官府用瓷。其管理体制有官方规范,其监制官员由朝廷委派,其营运资金为官府投入,其瓷器成品为宫廷垄断。宋代官窑瓷器,即为北宋大观、政和年间于汴京设窑所造,这有文献记载。北宋末年,宋室南迁以后,在临安由宫廷设立瓷窑,在凤凰山下设立的官窑,又称修内司官窑或内窑,在郊坛下设立的官窑,又叫郊坛下官窑。前者为北宋官窑,后者为南宋官窑,均烧造青瓷,其釉色晶莹剔透、紫口铁足,有大开片或呈冰片状纹饰。明代和清代的官窑又叫御窑,为官府在地方建窑,甚至宫廷大内造办处直接设窑。所烧官用瓷器与民用瓷差别很大,器型品种丰富多彩、胎质釉色品质优良、能工巧匠精心制作、皇家投入不惜工本、派遣官吏严格督造、生产技术严格保密、制瓷工艺精美绝伦,少有瑕疵便敲碎掩埋,禁止流入民间。故传世瓷器多是稀世珍品。这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官窑。可谓“皇家瓷厂” 。

从贡瓷到官窑的发展

考察中国古陶瓷发展的历史,官窑的形成是有一个过程的。最早应从贡瓷开始。

所谓贡瓷,就是地方向朝廷进贡并被皇家采用的瓷器。历史上的“贡瓷”制度,在唐代以前已经出现。在中国古代有一种贡赋制度,每年春秋两季或年终,地方官员向国君和后来的朝廷述职和进贺,主动进贡所辖地域的最好的土特产,表示谢恩之意;藩属为求平安也会定期向朝廷称臣纳贡,从而获得上级好感,希望提拔重用。贡瓷便是土贡方物的一种。贡瓷不一定是官窑瓷,可以是地方官员从民窑中“千中选十、百中选一”,挑选出来用于进贡的精品瓷器。之外,也有供皇帝特殊喜好,或根据皇宫祭祀、赏赐、陈设所需,给地方政府“锡命乃贡”的情况。贡瓷可以说历代皆有。但古代烧制贡瓷的窑场多非官窑,而是民窑。当时购买者看重的是物美价廉的使用价值,民窑生产者考虑的是制作经济成本,工料就不如官窑那么讲究,但也并非没有精美的艺术产品。纵览两宋民窑瓷器,也是异彩纷呈,创新瓷品迭出,所以许多民窑精品被选为贡品。

1983年江苏南京雨花台区长岗村发现一处六朝墓葬群,其中为三国吴时代的五号墓,随葬的青瓷釉下彩带盖盘口壶等瓷器,堪称珍品。盖钮为鸟形,上腹有一周贴塑,由四个铺首、两尊佛像、两对比翼鸟形系组成。它的出土证明我国早在三国时期就已具备烧造釉下彩瓷的先进工艺。 釉下彩绘青瓷质量之上乘、工艺之精湛、彩绘纹饰之严谨,给我们展示了东吴制瓷的高超技术和对瓷绘工艺的探索。南京作为东吴政治文化中心,一些重要地段,特别是三国东吴宫殿遗址出土的釉下彩绘青瓷残器及标本,有力地表明这些精美纹饰的釉下彩绘青瓷是东吴官用瓷器。这种釉下彩绘青瓷早于唐代长沙窑彩绘青瓷500多年,而且只在南京出土,别的地方皆无发现,无疑这是专为东吴皇室烧造的御用瓷器,也可以说南京釉下彩绘青瓷是在1700多年前中国最早的贡瓷。只可惜至今没有文献记载,也不知何处瓷窑烧制、何地进贡的瓷器。

贡瓷是皇家获得御用瓷器的主要形式。根据文献记载,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14件秘色瓷,是唐代懿宗皇帝奉献绘佛祖的珍贵物品。其中的八棱长颈瓶和两件银棱碗造型规整,釉色清亮,显然是越窑烧造的秘色瓷,而且是所有秘色瓷中最精彩也是最具典型性的作品,其制作达到了唐代青瓷的最高水平。而且是至今为止发现的有物衣帐碑文记载证实的最早、最精美的宫廷瓷器。唐人陆龟蒙有诗道:“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五代诗人徐夤更明确:“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有力证明唐五代时期南方的越窑为朝廷提供了大量精美的贡瓷。

考古资料表明,除了窖藏外,唐、五代、北宋和辽的一些皇室重臣墓中都出土过“官”字款的越窑、耀州窑和定窑瓷器。可见这类瓷器是由官府订烧,皇帝赐给皇室、大臣的,由于死者喜爱,特作陪葬用品。

《新唐书》中明确记载:邢州钜鹿郡,天宝元年更名,土贡:磁器。 《元丰九域志·河北路》:“邢州土贡:绢一十匹、瓷器一十事。”

在北宋建立官窑前,皇家御用瓷器是由全国各大名窯承旨进贡。在宋代哥窑、汝窑、定窑、钧窑、邢窑、越窑、耀州窑、建窑、景德镇等窑场曾先后生产过贡瓷。因此还有“官汝”“官钧”之说,以及“供御”“进盏”“官”“新官”款。

《宋会要辑稿·食货》载:神宗熙宁元年十二月,尚书户部上诸道府土产贡物:越州,秘色瓷器五十事。

北宋《元丰九域志》载:贡瓷州府:河南府二百事,越、耀两州各五十事,邢州一十事。

《浮梁县志·述旧》载:宋真宗遣官制瓷,贡于京师。应宫府之需,命陶工书建年景德于器底,天下于是知有景德器矣;仁宗庆历年间,景德镇烧造的瓷器就博得了皇帝的喜爱,成为了贡瓷或官瓷。

定窑虽然是民窑,唐代中后期之后,定窑成为白瓷的主要代表,工匠们对烧制方法的改进,使得定窑在北宋达到顶峰,并在北宋初期便成为皇宫定制贡瓷,为当时的宫廷和官府提供大量瓷器,这些瓷器被称为贡瓷或者“官府定烧瓷”。

在中国陶瓷史中,“貢瓷”“官瓷”和“官窑”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由于皇宫贵族用于祭祀、赏赐、日用瓷器的数量越来越大,陈设的器型、欣赏的纹饰、雅致的釉色等高端瓷器要不断创新,仅靠地方进贡已远远满足不了需要,达不到更高的要求。于是,官窑便应运而生。

官窑的杰出贡献

宋顾文荐《负喧杂录》载:“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据此可知,北宋后期曾在国都汴京设官窑,称“汴京官窑”,亦称“北宋官窑”。具体窑址至今尚未发现。北宋的贡献是由于朝廷的审美情趣与重视,形成影响全国的名窑和诸多窑系。宋代汝、钧、哥、定,以及建窑、龙泉窑、耀州窑、景德镇窑等与官窑瓷器交相辉映,珍贵器物,蔚为奇观。宋代几大名窑之说,始见于明代皇室收藏目录《宣德鼎彝谱》:“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名窑器皿,款式典雅者,写图进呈。”清代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说:“吾华制瓷可分三大时期:曰宋,曰明、曰清。宋最有名之有五,所谓柴、汝、官、哥、定是也。更有钧窑,亦甚可贵。”

宋高宗南渡后,在临安另设新窑,称为南宋官窑。宋叶真《坦斋笔衡》载“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宛,号邵局,袭故京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油色莹澈,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别立新窑,比旧窑大不侔矣。”此文表明,南宋初营建的“官窑”有二:一是“修内司官窑”,亦称“内窑”;二是“郊坛官窑”。作为汴京官窑的继续。由于北方南迁官窑工匠的参与,提高了制作水平,改进了烧造工艺,龙泉典雅的粉青、梅子青、仿官青瓷;景德镇精美的青白瓷、新定等脱颖而出,形成新的影响巨大的窑系。

宋代以后,中国瓷器的主要产地南移,江西景德镇渐渐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

元代时,元朝“国俗尚白、以白为吉”, 卵白釉瓷深受元代朝廷的喜爱,常命景德镇窑烧制供官府使用,由官衙枢密院去景德镇定制白瓷,故卵白釉瓷又称之为“枢府”瓷,自然是朝廷定烧的高档瓷器。1278年元世祖忽必烈设置“浮梁磁局”,元代虽设有“浮梁磁局”,那是为了税收,因为“有命则供,否则止”,能不能称得上官窑,定烧的枢府瓷是贡瓷还是官窑瓷?值得研究。或许可以当作是民窑向官窑过渡时期的一种形式。然而尽管元代存在短短九十几年,依然创新出枢府瓷外的元青花和釉里红。

明代是中国瓷器史上光辉灿烂的时代,明洪武建国后不久,在景德镇珠山设立御窑厂,成为明代景德镇最早的官窑。朝廷特派督陶官,经费出自地方,设窑达数十几座,专门烧造御用瓷器。以后历朝由于制瓷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各朝皇帝对不同瓷器器型、装饰的偏爱,更是集中能工巧匠与画师们所共同制作的官窑瓷,各种前代所未见到的瓷器被成功地烧制出来,譬如洪武釉里红、永乐甜白瓷、宣德青花、成化斗彩、弘治娇黄、万历五彩等等。较之民窑,官窑的制作更精细优雅,而且宫廷用品不论纹饰、器型、款识都有其规范定制。其成就令人赞叹。中国陶瓷器到明代几乎变成了景德镇的一统天下。景德镇瓷器产品占据了全国的主要市场,因此,真正代表明代瓷业时代特征的是景德镇官窑瓷器,为景德镇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瓷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清代是中国制瓷史上的集大成时期,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加上皇帝的爱好与重视、督陶官的严格管理、政府财政的大量投入,使景德镇千年的烧造经验、窑工高超的制作技术、优质的瓷土原料,得以充分发挥,其制瓷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因此清初的瓷器,器型不断创新,装饰精细华美,成就非常卓越。《清史稿》记载:皇家御窑烧造,归养心殿造办处负责,即由养心殿造办处提供型、制、纹样、工艺要求,很多样品均在京城试烧。朝廷专门派遣官员督陶,其中雍正、乾隆亲自委派的督陶官唐英最为突出,其“任事最久,讲求陶法,于泥土、釉料、坯胎、火候,具有心得,躬自指挥。又能恤工慎帑,撰陶成纪事碑,备载经费、工匠解额,胪列诸色赩釉,仿古采今,凡五十七种。自宋大观,明永乐、宣德、成化、嘉靖、万历诸官窑,及哥窑、定窑、均窑、龙泉窑、宜兴窑、西洋、东洋诸器,皆有仿制。其釉色,有白粉青、大绿、米色、玫瑰紫、海棠红、茄花紫、梅子青、骡肝、马肺、天蓝、霁红、霁青、鳝鱼黄、蛇皮绿、油绿、欧红、欧蓝、月白、翡翠、乌金、紫金诸种。又有浇黄、浇紫、浇绿、填白、描金、青花、水墨、五彩、锥花、拱花、抹金、抹银诸名。”唐英督陶,为了传承与创新官窑瓷器,可谓鞠躬尽瘁、呕心沥血。

由此可见,清朝前期,随着国内外及宫廷对景德镇瓷器的需求量的激增,康、雍、乾三代的景德镇制瓷业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达到了历史高峰。康熙的青花、五彩、三彩、郎窑红、豇豆红、珐琅彩等装饰手法,别开生面,花色品种、丰富多彩;雍正的粉彩、斗彩、珐琅彩、颜色釉瓷器等,温润柔和,精致可人,朴素淡雅,清新飘逸。乾隆时期的玲珑瓷、象生瓷、仿古铜、仿竹木、仿漆器等特种工艺瓷,惟妙惟肖,精妙绝伦,器型大方,发色沉稳。清三代景德镇官窑瓷器已经使中国的陶瓷艺术发展到了极致,代表了国内乃至世界制瓷的最高水平,成为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最为光辉灿烂的一页。

综上所述,从宋代开始,直到明清,完备的官窑建制、雅致的官窑瓷器,为中国陶瓷工艺的传承与创新,为中国陶瓷文化的弘扬与传播,为中国陶瓷手工业的大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为人类的文明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一丰厚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猜你喜欢

官窑景德镇瓷器
《景德镇陶瓷文化概论》前言
地质视角看冮官窑陶瓷
我的家乡景德镇
中国的名牌瓷器
“官窑驿站”寻踪
此“官窑”非彼官窑
2017“小猕猴欢乐行—景德镇陶瓷文化之旅”
高傲的瓷器
用景德镇话与世界对话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