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思考
2018-05-14徐荣政,王明绪
徐荣政,王明绪
[摘 要] 高等职业院校要做好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需要转变观念、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强化内部审核员队伍,树立现代质量文化。
[关 键 词] 诊改;转变观念;质量保证体系;质量文化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5-0217-01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全国各试点院校积极行动,书记、校长亲自带队参加学习培训,聘请专家到校内培训动员,组织得力人员制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完善了质量保证的制度,形成了常态化的职业院校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机制。经过半年多的运行实践并不断聆听全国诊改专家教诲和与兄弟院校交流,总结、分析与反思,认为要想很好地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需要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观念,强化自律意识,特别是学校党政领导转变政绩观念
教学诊改工作与以前的国字号工程都不一样,具有鲜明的特点,即自我诊断、自我改进、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没有固定的标准和指标体系,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更重要的是教学诊改工作进行的好与差没有上级权威部门的评判结论或者奖牌。教学诊改工作的最终结果是社会满意、学生满意、政府满意、用人单位满意。这就需要职业院校的党政领导改变原有的政绩意识、政绩思维,带领全校教职员工认认真真抓教育、扑下身子搞教学,时刻提醒自己,我目前所干的工作是否违背初心?是否有助于人才培养工作?在自己的思想深处是否真的认为“以学生为本,以教学为中心”。
二、完善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教育部《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明确了职业院校教学诊改工作的内容,即“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查找不足与完善提高的工作过程”;《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为职业院校指明了构建质保体系的方法,通过分析质量生成过程,寻找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控制点(环节),即“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不同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强化学校各层级管理系统间的质量依存关系,形成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运用制度、机制、能力、文化、行动等实施控制,让制度运行成为机制,让机制坚持成为能力,让能力升华为文化,让文化自觉成为行动,从而实现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三、成立学校质量保证体系运行内部审核员队伍,制定内审制度
教育部推出的全国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试点工作,得到了高职院校的积极响应,纷纷要求参加试点,特别是校长联席会议(唐山会议)以后,很多非试点院校都积极参与高职院校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培训,可以说是期期爆满,大家都意识到:要想提高职业院校的社会影响力,必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社会、企业、政府、学生及家长的满意度。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就是要建立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保证人才培养全过程都能严格按照标准和实施程序进行教学与管理,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实时进行自我诊断与改进。
四、强化质量意识,树立现代质量文化
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完备的制度,严谨的程序(流程),严肃的内部审核,看起来天衣无缝,对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是没有任何问题,但这些都是僵硬的、被动的、没有活力的,人才培养工作的成效也就可想而知了。唯有强化意识,树立现代质量文化,才是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有效运行的灵魂。
总之,高职院校要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事情。唯有全体教职员工转变思想观念,紧紧围绕“学生为本,以教学为中心”开展工作,分析质量生成过程,找准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控制点,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完善制度,严格程序(流程)、严肃内部审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与改进,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抓教学,“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提高政府、社会、企业、家长、学生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旭东,曾立雄.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下“一带一路”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物流科技,2017(9).
[2]鄭莹,施春峰.基于专业竞赛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