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背景下职业学校混合学习模式的探究①
2018-05-14周延霞
周延霞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慕课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这种课程模式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在这种大环境下,一些职业学校为了顺应社会发展潮流,也在不断地对传统的学习模式进行改革。就慕课背景下职业学校混合学习模式作了简要的分析,帮助职业学校在慕课的背景下树立准确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这种大环境下能够有效完成学业。
[关 键 词] 慕课背景;职业学校;混合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5-0010-01
在慕课的背景下,职业学校要想有效地实现教育目标,必须要将混合学习模式有效地落实到实际教学工作中,使学生能够通过慕课准确地实现自主学习。为此,职业学校以及相关教职人员必须要从三方面着手进行相关的教学工作。本文以《威尼斯》一课为例,提出:(1)完善课前自主学习环节;(2)优化课上教学模式;(3)加强课后巩固,以实现职业学校混合学习模式的效用最大化。
一、在慕课的背景下,加强课前自主学习建设
在慕课背景下,职业学校及其学员要想有效地将混合学习模式准确落实到实际中,必须要加强课前自主学习建设。由于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以传统学校的教学内容有着较大的差别,相对来说,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因此,在课前阶段,对职业学校的教职人员来讲,需要有效地掌握教学进度以及学生的自主學习能力,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通过慕课的形式,在相关平台上发布所要讲授的知识点以及相关理论。对学生而言,学生要及时关注相关的平台,并且重点关注老师所要教授的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扩展自身的思维能力,进行资助学习。只有在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在慕课的背景下职业学校才能将混合学习模式落到实处,学生才能够通过混合学习模式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例如,在讲授《威尼斯》这一课文的过程中,课前做好备课工作,了解威尼斯的具体情况,并且准确了解这一篇散文的写作手法,另外还要领会到文章中作者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然后通过慕课的教学模式,在平台上进行讲学,最后设置一些问题供学生进行探讨研究。学生也要积极地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通过阅读相关的资料,或者网络查找等方式,了解《威尼斯》这一篇散文的中心思想,这样不仅可以实现混合学习的目标,还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二、在慕课的背景下,加强课内优化建设
慕课背景下将混合学习模式有效落实,加强课内优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就职业学校而言,学生只有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学习,才能极大地提升知识基础以及技能水平,可以说课堂就是职业学校学生的训练场。为了加强课内优化建设,职业学校的教职人员必须要充分利用课上教学实践,明确每一时间段的教学内容,进而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等。学生在课堂上要积极进行学术交流以及技能互动,通过互相合作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解决所遇到的难题。例如,在《威尼斯》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将整个课程的时间分为三个阶段,并在每一个阶段讲授不同的内容。第一阶段,重点介绍威尼斯的特点,学生在这一阶段要适当与同学进行交流,将自身所了解的内容讲述出来,大家各抒己见,相关的内容就会得到扩展。第二阶段,教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通过朗读将文章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指导学生要认真的听讲,体会文章的内涵。第三阶段,教师要将文章的思想进行重点讲解,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要进行思考,准确地总结出作者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这有这样才能在慕课的背景下准确有效实现混合学习目标,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
三、在慕课的背景下,加强课后巩固
加强课后巩固,不论是对普通学校而言还是对职业学校而言,其都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慕课的背景下,职业学校要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要加强课后工作的建设,学生在课下也要及时巩固课上所学内容以强化自身的技能。为此,可以通过在课后布置一些基础题以及附加题来完成既定目标,但要注意基础题是学生必须要完成的课后作业,而且必须保证学生能够独立的完成。附加题,必须要求学生自发地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来共同完成。另外,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所布置任务不要过多,如果作业过多会适得其反,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例如,教师在讲授完《威尼斯》一文之后,可以让学生搜集一篇相似的文章,并通过慕课平台发送给自己,这项作业可以列为基础作业。附加作业,就是使学生自己建立一个小组,搜索一些威尼斯的资料以及作者的资料,通过慕课平台递交给教师。这样不仅可以巩固课上的知识,还能扩展知识内容,进而实现在慕课的背景下混合学习的目标。
综上所述,在慕课的背景下我国的职业学校为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职业技能,必须要将混合学习的模式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并且要不断探索混合学习的模式。
参考文献:
[1]韩锡斌,刘英群,周潜.数字化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6.
[2]邓宏钟,李孟军,迟妍,等.“慕课”时代的课程知识体系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