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管理中的价值探析
2018-05-14甘利华
甘利华
[摘 要] 唐代李世民曾说过:“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虽是一位帝王对百姓在一个国家中所拥有地位的解读,但“以人为本”的理念适用于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领域。当代高校发展迅速,大学生作为高校中受教育的主体,高校有义务和责任对学生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让学生在一个健康、民主的环境中发展。各大高校都要秉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培养出具有创新性和能动性且具有当代风采的大学生。探讨了高校管理实施“以人为本”理念的意义,分析了当代高校实施“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现状,探析了“以人文本”理念在高校管理中的价值。
[关 键 词] “以人为本”;高校管理;价值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5-0210-02
“十九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主席始终不忘人民的主体地位,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民本邦本,本固邦宁”,说的就是人民是治国安邦的根本。“以人为本”的思想古已有之,当代在高校管理中更应该实行“以人为本”的理念。高校管理“以人为本”的理念重在促使学生自我发展更加完善,让学生在越来越人性化、科学化的管理模式下,自我意识得到尊重,同时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一、高校管理践行“以人为本”理念的原因
(一)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
我国一直倡导“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无论是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还是“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他们共同强调人的重要性[1]。人作为世界的主宰,创造和发展了历史,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我国始终坚定“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践行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阶层,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当今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转变,要想建成富强民主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就必须践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无论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都必须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只有尊重人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建设美好的家园。
(二)“以人为本”理念符合培养高校管理的目标
我国教育事业已经发展了几千年,早在春秋时期,圣人孔子就已经提出了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说的就是施教者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制订符合学习者特点的教学计划,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当代高校培养的是今后为国家贡献自身智慧的人,学校不能按照一种模型培养出千篇一律的人,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要以學生为主,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培养自我意识。
“以人为本”就是制定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管理制度,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切实做到“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高校管理学生是为让学生成为适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在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我们培养的是更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人才,是可以在一切问题前提出新思路新方法的人才,而“以人为本”理念完全符合培养高校管理的目标。
二、当代高校“以人为本”理念的实施现状
(一)高校注重“以人为本”理念力度不够
一方面,高校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中的“人”包含具体哪些人,并没有做出充分的定义划分。高校管理一般情况下指的是管理者对包括教师和学生的被管理者的管理,“以人为本”理念中的人不只是以管理者为本,更准确的是包括教师和学生在内的本体。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就是让教师和学生都参与到学校本身的管理中。学校在制定相关规定时,应该采纳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在民主参议之后做出真正可以体现所有参与者意愿的制度和方案。例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每一位学生对学习时间段的要求不一样,有的学习时间长,有的学习时间短,学校在针对自习室时间管理上就应该让学生参与进来,通过投票或者学生代表进行提案的方式做出没有异议的自习室开放时间表。
另一方面,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一切事物都是发展着的。管理理念本身就应该是一种发展着的动态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曾说过,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动性,这是教学中应遵循的教育理念,而这也同样适用于高校管理之中[2]。在我国开始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就已经实践“以人为本”的理念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以人为本”理念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育理念中,更深入到高校管理的方方面面。面对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需要做出适时的调整,根据新的情况和时局做出适当的资源配置,必要时做出制度上的改变。
(二)学生对“以人文本”理念理解不透彻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高校一直在倡导,但是许多学生对“以人为本”理念中的人这个主体概念了解得不是很透彻。
在学习方面,学生进入高校学习不只是为了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进入大学之前,我们就一直强调学习时要注重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进入高校之后更应该积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能像高中一样只是听老师讲,要根据自己的专业和自身对学习的理解有一些自己的想法,积极发挥自身主动性,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在实践方面,大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在进入大学之后能够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要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要积极参与校园的各种活动,为更好地进入社会打好基础。
(三)高校管理方式过于简单
高校对学生的监督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管理层而言,他们对被管理者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听话,学生和教师需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对任何决策最好保持沉默,即使有异议也要表现出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高校管理者需要关心的是学生的发展是否健康,这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在此基础上,管理者应该坚持国家要求“以人为本”理念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我国相关教育文件也曾多次提到,遵循学生的主体性,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学生是促进学校进一步发展的有效动力,学校管理层的工作对学生的行为和发展十分重要。曾在2004年,网上报道四川大学吴某某等二十余人因为英语考试作弊而被开除学籍。2010年,四川大学的曾世杰杀害该校一名女生,杀伤两名男生,后经证实此案的嫌疑人疑有精神方面的问题。高校管理关注的除了学生外在的发展之外,更应该关注学生内心的发展,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三、在高校管理中实践“以人为本”理念的价值
(一)“以人为本”是高校管理的基本原则
21世纪最宝贵的是人才,最稀有的也是人才[3]。高校的办学理念是为国家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让在校大学生能够在毕业之后快速适应社会岗位。我国的高校制度最早借鉴的是西方办学制度,但是中国的院校都附属于教育部门,无法行使自主权,在教育部门的指导下,呈现出了“千校一貌、学生同样”的局面。国家根据现有的教育弊端提出了各所高校要根据自己的特点独立办学的要求,致力于改变“万生同质”的面貌。
“以人为本”的高校管理理念,让学生居于主体地位,体现了学生的本体价值[4]。我国办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高校管理只有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能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置于教学的核心位置,为提高学生的能力而改进教学方案,增强广大学生的竞争力。“以人为本”理念是高校办学的基础,是高校管理的基本原则,各大高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二)“以人为本”是高校管理追求的目标
自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传授式教学法以来,我国的教学模式最常用的就是传授式[5]。但是传授式最大的缺点就是忽视学生的能动性,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学生是一个没有能动意识的接受者,这样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性、能动性的人才。
“以人为本”强调的是把学生看作一个具有能动意识的主体,无论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管理过程中,学生永远都是学校所有工作的中心。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要想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只有把学生作为发展教育主体,才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制定更加合理的教學制度。
(三)“以人为本”是高校健康发展的动力
学校为学生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场地,让学生在一个适宜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反过来,学生也为学校的发展增添活力、增加动力。学校的教育主体是教师,创造主体是学生,学生是学校永葆生机和活力的能量所在。
“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所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学习和实践,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发挥主动性的根本所在[6]。教育部要求各所高校要根据自己学校特色独立自主办学,因此高校完全可以运用办学自主权,根据自身的特点,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和教育制度。同时结合学生的需要,让学生在课堂和实践中能够全面发展。
(四)“以人为本”是高校管理制度的价值体现
我国高校一直受行政力量的干涉比较大,无论是从办学理念,还是办学目标上,政府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但是“以人为本”理念提供了我国的高校管理自主发展的机会。在实践“以人为本”理念的过程中,高校的科研团队有了明确的管理制度,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并重。学校提供更多选材方面和学科方面的选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培养更加适合社会主义发展的人才作出贡献。
四、结束语
高校管理遵循“以人为本”理念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具有深厚的价值基础,我国高校管理在未来的发展中依旧需要坚持这一原则,在营造“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氛围的基础上,进一步培育出适合“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土壤,发挥“以人为本”理念在我国高校管理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永梅.高校“与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价值实现及探索[J].知识文库,2016(14):39-40.
[2]黄文丹.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19).
[3]刘玉照.论“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管理中的现实路径探析[J].传播与版权,2017(8):147-149.
[4]李子毅.分析高校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价值[J].赤子,2017(25).
[5]聂玉风.以人为本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价值及应用措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6(38):20-21.
[6]文青.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析[J].财讯,2016(33):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