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维埃贰角铜镀银币考略

2018-05-14洪荣昌

东方收藏 2018年1期
关键词: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铜币银币

洪荣昌

有一种币在中国近代造币史上,历经80多年的风风雨雨仍然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让我们大多数钱币收藏爱好者难以理解的事。很多人也许会问:真有这种事?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先来看看关于这种币的真假之说。

2014年5月中旬的一天,悠闲的我站在自家阳台上,出神地凝望着不远处风景如画的大院,感受缕缕阳光照耀,阵阵微风拂面,内心生起一股愉悦之情。都说江山如画,岁月如歌,生活如诗,确实不错,拥有今天这美好的一切,要感恩国家实行的改革开放,感谢党的富民政策,我们富足的生活来之不易,深受国家深受党的恩惠……正当我思绪飘远,内心的小舟随处荡漾时,客厅里忽然响起楼宇电话,原来是邮递员送快递来了。待我签收完打开一看,是北京诚轩寄来的春季拍卖图录。我踱着步坐到沙发上,顺手从旁边茶几上拿起那200度的老花眼镜,迅速翻阅着一本《古钱、银锭、机制币》图录。当看到第2301、2302号拍品时,我就来劲了,两个NGC国际钱币鉴定评级公司的评级币,一个62分一个64分,这在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贰角银币中是非常罕见的。一种收藏者的强烈占有欲涌上脑海,于是我又倒翻回开头,细细查看拍品预展时间和拍卖具体时间,盘算着自己的参拍计划。

等到拍品预展那天,我早早地到达了预展地点,哪料想现场已经有不少看拍品的人了,远远望去位置都被占满了。我只好默默地站在旁边排队,耐心等待人家看完。心想着,这般场景真是很适合用一句俗语概括——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我得争取下次再早些。排队等待的这段时间,我满脑子是图录上那两个小银币的影子。作为一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钱币收藏研究者,第一次碰上这么漂亮的钱币,着实是心动不已。还好,不久也就轮到我了。我坐到观看拍品的桌子前,填上表格,展示员很快就用盘子托出这两个币来了。我有点迫不及待,先观察的是62分这个币,感到从形制、包浆到字口、风格都没问题,暗自下了可以参与拍卖的决心。看到64分这个币时,第一眼的感觉是币的表面粗糙,字口、包浆不自然,引起我的警觉。我研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贰角银币的版式多年,曾经在解放军出版社公开出版过我的研究专著《红色货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发行货币版别研究》,对贰角银币的版式及其主要特征,都已经深深地印在脑海里了。它就像一把把尺子,看到同类的东西,很自然地会闪现出来,从多角度衡量,帮助思维进行正确的逻辑推理,作出真假判断。从多角度审视后,依据自己的辨识能力,我初步得出此币为镀铜银假币的结论。

回家后我再次翻开这本图录,惊讶地看到图录中关于这个币的简介:“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贰角银币一枚,银光甚好,此年份好品相罕见,耿爱德(E. Kann)旧藏,NGC MS64。”对此我感到不可理解,NGC公司与耿爱德(E. Kann)先生,一个是国际有名的钱币鉴定评级公司,一个是世界著名钱币收藏家,他们怎么可能看错呢?

5月21日,北京昆仑饭店的拍卖大厅座无虚席,正面摆放着一张齐腰高的桌子,西装革履的拍卖师站在桌子后面,尽显英姿飒爽之态。台前三三两两的工作人员在埋头抄录,右边有个播放拍品电脑图的大屏幕,左边一排桌子则坐着四五个电话委托报价的代理人。竞价者们手持号码牌静静地坐在位置上,竖起耳朵,瞪着一双双充满欲望的眼睛。开拍以后,台下的竞价者在自己心里价位内频频举牌,像是海潮翻涌,一币激起千层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台上的拍卖师连珠似地报着不断上升的价位,高峰时那喊价的速度,简直就像澎湃的洪峰,摧枯拉朽一泻而过。带着好奇的心理,我在拍完自己想要的那个62分币以后,继续等待这个假币的拍卖实况。这轮竞价的场面也真是非常激烈,用一场无硝烟的战场来比喻也不为过,经过几十个回合的较量,最终于32000元落槌,加上佣金是36800元。

这个币从1932年制作到现在,已经80多年了。一个币历经80多年,辗转无数藏家之手,特别是经过国际有名鉴定评级公司、世界著名钱币收藏家、中国著名大型拍卖公司之手,还不为人知其庐山真面目,真可谓是一个特别能“混”的币。

为了确认这个币是铜镀银的老假币,我在预展时,曾经向负责这次预展的工作人员要了这个币,在征得主管同意后,进行了多角度拍摄。现在来看看这个币的细部特征。图1是这个币在拍卖官网截取的原图,图2是一个我收藏多年的一眼就可以看出的掉落了镀银的铜币。从图1和图2很明显可以看到正面右边那个五角星都是稍微往左边倾斜的;从图3可以看出两个中字是一样的,并且中字右下方多出一斜撇都是一样的;从图4可以看出“维埃”两个字都一样的,尤其是埃字的三角形头部开口;从图5看背面地图上部图形都一样。这里图3中字右下方多出一斜撇的特征最具有典型的意义,因为这一斜撇对于整个币来说是多余的,很有可能是钢模雕刻好以后,被某种东西碰撞而成的凹槽,待币印制出来后就变成短线状凸起的图案。既然这与币图毫无关系的一斜撇都一模一样,说明这两个币是同一钢模印制出来的币。只不过一个保管得比较好,镀银没有脱落;一个磨损比较厉害,完全成为铜币了。我还曾经用30倍放大镜看过,这个被评为64分币的边缘其实已经有不少铜锈。所以,这个币是当年制作的假银币无疑。

其實这类币,我曾多次在国内拍卖公司及其网站见过。2007年5月23日中国嘉德春拍“金银币金银锭古钱”专场,拍卖了一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932年贰角银币(第5507号拍品),品相很好,按现在国际金银币评级标准可能会在62分左右,估价1000—2000元人民币,经过激烈的竞争,最终以11200元成交。我用它的放大系统认真观察了这个币:正面101个马齿,“国”字无点并且右上角比较弯曲,右边五角星的左下角比较短,“角”字上方有一个小圆点,“一”字和“三”字下方的马齿边各有两个小圆点;背面97个马齿,左边24个谷粒,右边22个麦粒,党徽上方有一个小圆点,五角星有一条凹线。虽然没有办法知道它的重量和直径是多少,但从币的整个风格图样看,都与图6币一模一样。2011年11月18日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又出现一个这种版式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932年贰角银币(第1106号拍品),这个币评级为64分,最终以40250元人民币成交。2011年6月北京华夏藏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给我寄来一本金银币拍卖图录,按照图录号(第8572号拍品),我上网应用它的放大系统观察这个币,竟然也和图6币一模一样,这个币包括佣金最终以78400元人民币成交。后来我发现,不少钱币评级公司甚至是国际著名评级公司,都有一些把这种保管比较好的铜镀银币(一般都在60分以上的),错评为银币。如PCGS公司的15848365/80965711号币(这个币的鉴定说明“川陕苏维埃”造也不对)和2012年12月2日北京保利拍卖第10632号币(NGC公司64分),都是错误评为银币的铜镀银币。

这类铜镀银的假银币当年制作了多少无从考证,目前从收藏实践看有五种版式。一是1932年“无点国字版”(图6),这种币有四个特征:国字没有点;币正面右边的五角星左下角比较短;背面中心有一个圆点;背面上方五角星中间有一条斜阴线。二是1932年“有点年字版”。即国字有点且年字有点(图1、图2)。三是1932年“无点年字版”。即国字有点但年字无点(图7)。四是1933年“凹头埃版”(图8),这种币有三个比较明显特征,即埃字的三角形头部像凹字;背面五角星左边有拉丝痕迹;地图北极部分的经线中间少一条。五是1933年“三角埃版”(图10),这种版式除了埃字与背面的枚字与图8不同以外,其他方面与图8币几无差别。五种版式中,1932年的存世量略多些,1933年版凤毛麟角,尤其是1933年“三角埃版”,目前仅见一枚。品相较好的1933年“凹头埃版”币,在收藏市场交易价格早已经超过15000元。

2011年9月,我陪同解放军出版社编辑部的刘施昊同志去上海,参加全国图书发行订货会议。在《红色通行证》(解放军出版社2011年版)作者曾本清先生介绍下,认识了一个江西赣州籍的张先生。当他知道我喜欢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票证和钱币后,将保存了20多年的一个1933年版的贰角铜镀银币转让給我。原来它是一枚“光绪元宝”铜币改制的铜镀银币(图11),镀银大部分已经脱落,但“光绪元宝”四个字还清晰可见。去年,江西会昌县的一个朋友打电话给我说,在瑞金古玩交流会时买了一个很奇怪的铜币,说马上会把图用微信发给我,让我看看对不对头。过不久我打开微信一看,也是一枚1933年苏维埃贰角铜镀银币(图12),而且还遗留着龙的图案。这龙的图案实际上是“光绪元宝”铜币的背面,由于印花时压力不够,原来的图案遗留了下来。后来,我还收到一个1932年“有点国字有点年字版”背面“光绪元宝”版(图13)的铜镀银币。这说明苏维埃贰角假银币是使用旧“光绪元宝”铜币,印上苏维埃银币图案镀上银制作而成的。

至于苏维埃贰角铜镀银币的来历,80多年来也一直争论不休。《中国收藏》杂志钱币专刊第35期,刊登了一篇《苏维埃贰角铜镀银币争议缠身》的文章,归纳为“土匪造”“白军造”“苏区造”三种来历说。该作者认为:“土匪造”说法的理由是史料有记载,当年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处的江西会昌县筠门岭,土匪制作过一批铜镀银苏维埃贰角币。“白军造”说法的理由是国民党不但使用军队直接进攻我苏区,“围剿”苏维埃政权及其红军部队,而且竭尽全力扰乱苏维埃经济,破坏苏区金融秩序。1934年初在于都县、瑞金县、胜利县、兴国县、赣县等地都出现过这种假银币。众多地方出现这种假币,说明有可能是国民党军队统一制作的。“苏区造”说法的猜测有三:一是苏区当时白银极其匮乏,有可能用铜镀银代之;二是目前发现许多同模银币,当时钢模是手工雕刻,白军不可能雕刻出一模一样的钱模;三是这种假币1932年版的较多,1933年版的非常之少,如果是白军造的话,1933年甚至1934年都有可以大量制作。

早在1990年,江西省钱币学会主办《钱币研究》第一期刊登严帆同志《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发行铜币种类辩考》一文,他以江西省瑞金市革命纪念馆馆藏苏维埃贰角铜币数枚为依据,认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发行过一分、五分、贰角铜币。此观点一出引起钱币学界关注,赞成者反对者各有说辞。1991年,江西《钱币研究》也在第一期,刊登长期从事苏区党史研究的曹春荣同志《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铸行贰角铜币说质疑》文章,认为从来没有文献资料记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发行过贰角铜币,倒是有文献记载当时就有出现铜镀银贰角假币。1933年3月10日,江西省寻乌县苏维埃政府发出《关于严密检查假造苏维埃毫子的反革命行动》第一号密令,密令提到有铜镀银贰角假币在苏维埃区域流行,要求各级苏维埃政府严厉打击,并且告诉群众识别假币方法。

笔者认为,“土匪造”的说法是不准确的。据查史料,“土匪造”的观点最初来源于1932年春,苏区发现有铜镀银的苏维埃贰角币流通,毛泽东主席知道此事后,十分关心,就叫中央造币厂厂长陈祥生、业务处长谢里仁前去汇报。谢说:“敌人造的伪币是铜质而不是银质,他在红铜上面镀了一层银质。只要将伪币一摩擦,就可以看出铜质来。这种伪币是筠门岭的一个土匪制造出来的。”毛泽东主席听后指示,准备派两个师的兵力去围剿土匪。另外要造币厂出布告,告诉群众识别真伪,堵塞伪币在苏区的流通。从这段历史,可以看出“土匪造”,只是当时对伪币来历的一种普通说法。筠门岭这个地方我去过的次数不少,属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处,十万大山之中。看看图1、图8和图14就知道,这种假银币当时的电镀工艺是非常好的,历经80多年而不脱落,还闪闪发亮。土匪只是一群乌合之众,根本不可能有这种先进的设备。

“白军造”也不太可能。按逻辑推理,国民党军队当时就有很多先进兵工厂,铜镀银技术没有问题,制作这种假币是非常简单的事。但假币的数量与流通的区域都非常有限,所起到干扰破坏苏区经济的作用也极其微弱,这偷鸡摸狗之事,很难与堂堂国军划上等号。可以设想,和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纸币相比,这种贰角面值的假银币也太小儿科了,国民党军队要仿也是大量仿造大面额的纸币,才能起到干扰和破坏苏区经济的作用。

“苏区造”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其一,苏区白银并不是非常紧缺。史料记载,当时中央造币厂不仅铸造过这种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名的贰角银毫,为了到白区购买物资,还铸造过不少“袁大头”“孙小头”“鹰洋”等银币,铸造的量也不小。从收藏实践看,有不少苏区时期的证章都是用白银制作的。其二,同模币根本不存在。起初我也曾误认为存在同模币。后来才知道根本不存在同模币,所有所谓的同模币实际上都是品相较好的铜镀银币。2012年夏,我浏览古泉园地网,看到图8这个币,卖家确认是银币,根据我多年研究经验,认为是一个非常漂亮的1933年铜镀银苏维埃贰角币。在与卖家交换意见时,两人还争论不休。因为是裸币,所以我建议他用放大镜看看币的边,有没有露出铜质。卖家是上海人,不懂得1933年铜镀银币的交易价格,在江西地区高出相同年份银币价格的好几倍,或者是经过我指认为假银币之后心虚,竟然低于原来一半的价格卖给了我。币拿回来之后,在高倍放大镜之下证实了我的正确判断,币的齿边果然裸露出铜来了(图9)。2013年初夏,我在钱币天堂网又购买了一个这种币(图14)。从网上图片看,的确非常像银币。我对这种币非常熟悉,一眼就能看出来。但买回来之后,我却犯愁了,左看右看也找不到一点铜锈的痕迹。心想:难道真有这种同模版银币?自己的判断出了问题?我不甘心,于是用磨刀石磨了一下,然后抹了点盐水。不久,被磨破的地方黄黄的铜锈就出来了(图15)。经历过这两个币的研究,对过去发现的所谓同模币,我重新进行了严肃认真的再研究,结果发现所有同模币其实都是保管比较好的铜镀银假币。其三,1932年版多1933年版少不是“红军造”的因果关系。真正原因在于:首先,造假者趁我苏区贰角银币刚刚发行使用,立脚未稳,群众还不是很熟悉的时候,抛出假币,以售其奸。其次,假币一经我方识破,便进行了严厉打击,迫使其没有立足之地。如1933年8月16日《红色中华》报道,瑞金县黄安区禾安乡一个叫赖以辉的地主,从广东偷运170元假银毫子到苏区,查获后被处以死刑。如此强大的压力之下,谁还敢再去造假贩假?其四,苏区政府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和人民军队,是取信于民的政府和军队,根本不可能去干这种损害苏区群众利益的事。其五,假币的电镀银历经80多年还那么好,以至于蒙骗了那么多行家里手,可见当时的制作技术之精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要掌握这种技术不是件容易的事,资料显示,电镀技术到20世纪初我国才开始引进。苏区生活那么艰苦,经济技术那么落后,战争环境那么恶劣,不可能掌握这种先进的技术。退一万步说,苏区造币厂要是有造铜镀银币的技术,首先要造的也不会是贰角币,面值太小了,不如多造点铜镀银“袁大头”“孙小头”“鹰洋”等壹元的假银币,去白区购买物资。所以,怀疑苏维埃贰角铜镀银币是红军或者苏区自己造的是毫无根据、毫无道理的。

那么,这类假币究竟是谁制造的呢?由于我已进入这个研究领域,较注意倾听相关这类假币的见解。一种观点认为,人具有唯利是图性。不管是土匪还是白军,不管是市侩还是商人,有利可图的事都有可能干。制假这种事,绝大多数都是个人偷偷干的。就像目前发现制作假人民币的人,谁能说清楚这个人是什么团体、什么派?纯粹是一种个人行为,这种人现代术语叫做“不法分子”。

苏区时期关于制作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假币的报道较典型的有三个,第一个就是前面所述《红色中华》1933年8月16日报道,瑞金县黄安区禾安乡地主赖以辉,从广东偷运170元假银毫子到苏区,查获后被处以死刑。这里没有说是谁制作的。第二个是永定县反动“团总”阙渭明,藏匿到长汀县的汀州城里伪造苏维埃币,被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政治保卫局及时查获,判处死刑。第三个是1934年3、4月间,福建连城县林坊区林朋映、林积记兄弟一起用木刻印版印制苏维埃一元假纸币,被查获,苏维埃政府在汀州文庙召开宣判大会后,他们被枪毙,有力打击了制假之人。

上述报道,不管是地主赖以辉,还是反动“团总”阙渭明,或是林氏兄弟,既不代表土匪,也不代表白军,更不是苏区人员,这些人都是以个人身份出现的不法牟利行为,其实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唯利是图的不法分子。所以苏维埃贰角铜镀银币实际上就是不法分子制作的。

猜你喜欢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铜币银币
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到陕甘宁边区政府的转变
中华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中的协商民主探析
面包里的银币
小品中的数学问题
试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商业贸易政策的意义
王戎·随波
阿凡提分饭钱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统一发行的流通货币
一枚银币
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