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艺术表演的三层境界

2018-05-14李敏慧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2期
关键词:直觉风格兴趣

李敏慧

【摘要】直觉、兴趣和风格,是音乐艺术表演的三层境界。直觉是上帝赐予的厚爱,兴趣是自身坚持的选择,风格则是基于努力和感悟后得到的硕果。钢琴大师范·克莱本是享誉世界的音乐表演大师,他传奇的一生,无疑绝好地诠释了音乐艺术表演的三层境界。

【关键词】音乐艺术表演;直觉;兴趣;风格;钢琴大师范·克莱本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音乐艺术表演,是千百年来选择停留在乐坛上的,无论是享誉世界大师还是籍籍无名的乐者们,一生都致力追求并为之奋斗的事业。通过几年来的学习与鉴赏,使我对音乐艺术表演有了更系统理论的认知,懂得了音乐艺术的表演不单是一个不断学习进步的过程,更是一种迂回式的前进与境界上的提升。音乐艺术表演的共分为三层境界:直觉、兴趣、风格,下面是我对这三层境界的一点浅薄认识。

一、直觉

直觉是人对某事或某人的直观感觉,它是一种不经任何严密逻辑分析和严谨思路推理的,可堪称毫无原因得出的观点。直觉通常是不以人类意志为控制的特殊思考方式,它是基于人类本能存在的一种思维形式。直觉具有迅捷性、直接性、本能意识等特征,刻意的开发往往收效甚微。只有当你不在意的时候,它才会像神来之笔一般给予你意想不到的惊喜。也正是这种不基于常理的意外,使它成为了音乐艺术表演的第一层境界,且是极其关键的基础性环节。

音乐界是一个从来不缺少年天才的行业,无数音乐天才,无疑自小就拥有上帝慷慨赐予的过人天赋,他们有异常敏锐的直觉,对音乐的精准感觉超乎常人,诠释音乐的能力也无与伦比。而这种羡煞世人的才华似乎与生俱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中,被誉为从“英雄”到“隐士”的乐界传奇,钢琴大师范·克莱本,便是“神童”标签的绝好代表。

四岁时的成功登台演出,是范·克莱本于乐坛初出展露他超人直觉天赋的开始,也奠定了他选择学习音乐的初衷,克莱本曾于那场演出时表示:“母亲希望我能传承俄罗斯演奏传统。列文涅先生的第一位钢琴老师就是安东·鲁宾斯坦。他们夫妇同时受到鲁斯坦与李斯特两系的熏陶。母亲听闻列文涅夫人与她的先生约瑟夫大名已久,她十分钦佩列文涅夫人,她崇拜她,她觉得只有列文涅夫人才有资格当我的老师。”而他的表现也果然没有令大家失望,从小受到母亲严格训练的范·克莱本十二岁时,又一举在美国国家钢琴大赛青少年组获得奖项。后来,他在母亲的鼓励下,进入了纽约茱丽亚音乐学院,师从资深钢琴名师罗西娜·列文涅。

至此,除去已有的“神童”的光环,范·克莱本的童年时代几乎占尽了所有音乐学习者梦寐以求的优越条件:良好的音乐世家背景,浓郁的音乐文化熏陶,闻名世界的优秀老师教导。这些优越的条件,为他童年的钢琴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而正是基于从小正确的引导和良性的教育,使得他的直觉天赋被最大程度地利用和开发,也使他“神童”的资质得以更持续、长久的保持下去。

二、兴趣

直觉是凭着敏感直接地臆测,认识到真理的非凡能力,是一种天赋式的馈赠,由于直觉具有自由性、灵活性、偶然性、不可靠性等特点,因而直觉也极易随岁月的流逝而消失。十几岁,正是童年向少年的过渡期,在这一时期人的身心飞速成长,但是对于许多“神童”而言,这段时间也是一段无奈而纠结的挣扎期。当先天赋予的才智,被时间的流逝和年龄的成长消耗殆尽后,许多“神童新星”往往学习动力不足,精神无以为继,就此销声匿迹,归于平庸,成为了乐坛上昙花一现又令人唏嘘感慨的过去。而时间的大浪淘沙后,所遗留下来选择继续坚持走下去的“神童”,支持他们的从此便不再是先天条件的优越,而是通过后天培养起来的,对音乐产生的单纯且强烈的热爱——兴趣。

兴趣是音乐艺术表演的第二层境界,它不同于直觉,既不是一种无缘由的感觉,也不能由他人的意志左右和支配。每個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地探索,并表现出心驰神往。兴趣以精神需要为基础,兴趣不只是对事物的表面的关心,任何一种兴趣都是由于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或参与这种活动而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而产生的。某人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感到强烈的心灵需要,他就会热心于接触、观察这件事物,积极从事这项活动,并注意探索其奥秘。兴趣又与认识和情感相联系,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没有长时间的熟悉和认识,也就不会对它有情感,因而不会对它产生兴趣。反之,认识越深刻,情感越炽烈,兴趣也就会越浓厚。

在音乐家的青少年发展时期,范·克莱本的家庭引导教育亦是其中典例。范·克莱本的启蒙钢琴老师是他的母亲,他总是称呼他的母亲为”激励我演奏的人”。他的成长过程一直伴随着母亲的督促和教导,并长久与钢琴为伴为友。在与钢琴的许多年亲密相处中,原本就热衷钢琴演奏的范·克莱本,更是对钢琴产生了近乎依赖的喜爱,而兴趣爱好正是一种无形的推动力,当人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感兴趣是时,就会异常投入,且效率极高。

1954年,范·克莱本以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首度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出。1958年他的传奇故事是从俄罗斯开始,那一年,年轻的范·克莱本到莫斯科参加第一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大赛。带着金牌回到美国时,他立刻受到美国人民英雄式欢迎。年方二十四岁的范·克莱本,已经颇具古典学派大师的风度,优雅而高贵的气质,端正而不泛滥的触键,使他从此蜚声国际乐坛。

范·克莱本的人生,几乎是以他在钢琴演奏领域的成就为坐标而发展的。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钢琴演奏在他的生活中,已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对钢琴演奏的热爱已经深深镌刻进骨血。因此,范·克莱本的钢琴艺术事业,得以在他少年的天才潜质消磨殆尽后,依旧平稳、顺利地前进着,将一切归功为兴趣使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风格

风格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面貌。风格的形成有其主、客观的原因。在主观上,艺术家由于各自的生活经历、思想观念、艺术素养、情感倾向、个性特征、审美理想的不同,必然会在艺术创作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区别于其他艺术家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显著特征的创作个性。风格就是创作个性的自然流露和具体表现。客观上,艺术家创作个性的形成必然要受到其所隶属的时代、社会、民族、阶级以及家庭环境等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而艺术作品所具体表现的客观对象,所选择的题材及所从属的体裁、艺术门类,对于风格的形成也就具有了内在的制约作用。

风格的形成是音乐艺术表演的第三层,也是最高层的境界,它不同于一般的艺术特色或创作个性,它是通过艺术品表现出来的,因此相对稳定,也能更为内在和深刻地反映出时代、民族或艺术家个人的思想观念、审美理想、精神气质。所以我们常说,风格是艺术家内在特性的外部印记。风格的形成是时代、民族或艺术家在艺术上超越了幼稚阶段,摆脱了各种模式化的束缚,从而趋向或达到成熟的标志,也是一位好的乐者由演奏家迈入大师领域的门槛。

范·克莱本青年时期就掌握了扎实的演奏技巧,具有简朴热情的演奏风格,在他演奏的黄金时期,有着高妙无瑕的技术、如诉如歌的音色和出神入化的音乐表现力,有如在音乐中飘荡着一股清新微风。这使得乐坛对于他早期的音乐风格定位为浪漫派。但这种广受大众喜爱和认可的风格,并不是范·克莱本自己真正的风格。因此,到了60年代中期,他的演奏水平依然没有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音乐也已失去了新鲜感,演奏往往单凭直觉,技术方法矫揉造作,音乐处理也变得粗糙。所以,70年代中期,克莱本毅然选择了从音乐会舞台上隐退。

“我知道迟早有一天,我得为自己休息一下。”克莱本回忆道:“甚至赴俄国比赛前我就说过:‘我知道往后一生都会很忙碌,但是我想在中途好好休息一会儿,因为我明白再来的日子会比先前更艰难。”在这次长达十年的卧薪尝胆中,范·克莱本放弃了以往多年已经成熟的演奏技巧,他选择像一个初学钢琴的稚儿一样,重新开始认识并学习钢琴,从头打磨自己。

暂时的退避,是为了更大声势的卷土重来。1987年,美国总统里根为了在白宫接待戈尔巴乔夫,特地邀请克莱本到白宫演出。这时,范·克莱本觉得他已经可以随时再度步上舞台。复出后的他在白宫欢迎戈尔巴乔夫的仪式上表现十分精彩,隨后,他又相继在莫斯科与列宁格勒成功举办音乐会,他以不可阻挡的声势回归舞台。事业再度达到高峰的他,风格比以前更大胆自信,音乐技巧更加成熟,音色处理也更加华丽细腻,在他的晚年,他以每年至少举办十二场以上音乐会的频率活跃在国际乐坛上。这次退隐也最终铸就了范·克莱本在音乐界至今屹立不倒的大师地位。直至逝世前,他都没有再退隐。

四、结束语

纵览范·克莱本传奇的一生,他的经历无疑绝好地诠释了音乐艺术表演的三层境界:直觉、兴趣、风格。直觉是上帝赐予的厚爱,兴趣是自身坚持的选择,风格则是基于努力和感悟后得到的硕果。范·克莱本生前的挚友,玛吉埃斯蒂斯曾说:“范·克莱本在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都是享誉世界的传奇,他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和耀眼的音乐才华将成为照亮后人的明灯。”他成功的经历告诉我们,在学习音乐的道路上,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努力同样不可或缺。钢琴大师范·克莱本从“英雄”到“隐士”,直至再度登顶乐坛的人生波折历程,也让我们明白了,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艰辛大抵总是多于甜蜜的。只有持之以恒、不懈努力,才能勇攀音乐表演艺术的高峰。

猜你喜欢

直觉风格兴趣
巧用“直觉”解数学题
你的直觉靠谱么?
电影视听艺术中的影像色彩表达
解读木刻版画在动画中的运用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昆虫料理,你敢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