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文化人”工作思路刍议

2018-05-14张阳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2期
关键词:以文化人文化自觉群众文化

【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生存状态,是最终将人引向何处的精神指引。“以文化人”核心再“化”,最终归宿是精神的滋养,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实践。今天我们重视“以文化人”,是为了让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渗透到我们每一个生命机体的每一个细胞,真正让文化落地生根,让人们的精神有所寄托,形成一股向上向善的力量从而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繁荣。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开展好“以文化人”工作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以文化人;群众文化;文化自觉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梁晓声先生曾经对什么是文化做过一个精辟的概括: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和为别人着想的善良。“以文化人”是一个点滴积累的过程,成效不会即刻显现。但通过引导、教育、宣传、启迪等手段却能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教化人,入心入脑,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

一、“以文化人”工作开展存在的困难

(一)文化服务辐射范围广,但服务形式趋同,人群覆盖率不高

以文化馆为例,2016年组织各类活动覆盖10个镇(街区)、覆盖人次近50000人,2016年昌乐人口数量约62.3万,人群覆盖率8%左右。覆盖范围呈现城里多,农村少,城乡差距偏大的特点。

(二)文化设施建设基本完善,但管理存在漏洞,利用率不高

部分地区的文化设施、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等项目建设完成后,可能因没有专职人员管理等原因,实际运转存在困难,使用率较低,甚至不得已出现闭门谢客等现象。以2017年送春联下乡活动见闻为例,活动期间恰逢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检查结束不久,某乡镇工作人员正在忙着搬出电脑等设备,一领完春联的大爷打趣道,这才弄来两天还没使使,就又搬走了。虽其中可能有其他原因,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部分地区文化设施建设还没有真正发挥出基层文化阵地作用。

(三)文艺作品创作数量逐步提升,但精品主导意识不强

缺乏那些能够强烈反映时代精神和我县文化形象的优秀作品。以组织报送参展美术作品为例,2016年组织选送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类美术活动报送作品百余件,其中获国家级奖项0项,省级奖项2项,市级奖项30余项,此类情况在其他文化艺术门类中也较普遍存在。

(四)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充足,但缺少长效的文化需求信息反馈机制

由于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和经常性的了解,在面对服务对象提供文化服务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不了解他们的审美爱好、欣赏习惯和真实需求等问题。我们面向基层做各类调研的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制约,在对转述、提报的相关信息进行加工时,容易出现调查结果的样本分析与利用不尽如人意,难以依托群众的实际需求提供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五)文化民生改善成效显现,但社会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究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或许是我们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欠缺,导致群众距离感的产生;又或许是我们提供的很多服务宣传不到位、吸引公众参与的措施相對较少,信息无法及时传递导致。

二、“以文化人”要从文化认同走向文化自觉

文化,是人类精神的体现,是人们培育品性、提升素质的重要手段。用文化来感染人、教育人、凝聚人正是“以文化人”的题中之意。

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可以自主地选择接纳或摒弃某种文化,要实现“以文化人”的目标,其前提是文化被人们接受、认可、内化,从而形成稳定的价值意识。而价值意识的产生,首先源于群众对文化现象的直观感受,所谓文化现象,大到一个地区的传统、风俗,小到我们所举办的每项活动,乃至活动中我们每位工作者所呈现出的工作方式、组织纪律、职业道德等。

如何从文化认同走向文化自觉,我们或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探索性的尝试。

(一)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

我们每位文化工作者要先树立因文化而兴,依文化而强的价值认同,努力做一个健康、阳光、善良的人,牢固树立好服务意识,进而力争创作出让群众满意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让群众选择、接纳。

(二)全面梳理县域文化资源

以打基础、管实际、利长远为工作的出发点,下沉基层倾听群众声音,精心搜集材料,系统梳理挖掘我县域内的孝文化、红色文化、学术文化、创演文化、民间文化、乡贤文化、水域文化、农耕文化、饮食文化等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切实摸清可用资源情况和底数。同时,对全县文化资源从不可移动文物遗迹遗址、历史文化街区镇村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为后续我县核心文化的提出和认同做好铺垫。

(三)重构县域核心文化

文化重构,既是对现有文化现象的再加工,再创造,也是人们对文化现象再次认知的过程。对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进行包装推广达成共识,便是核心文化的重构。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思想、价值观的多元化正在冲击着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文化认知。随着社会变迁,传统观念不断被突破,新的主流价值观念尚未形成,容易出现既失去了传统道德、人格理想的追求,又缺少现代进步价值观念的真空状态,使得一些地方缺少了对人的教化,出现了信仰缺失、道德淡漠、法制淡薄等现象。

(四)围绕核心文化,构筑一批“以文化人”工作亮点

1.文化采风活动

组织采风团队在县域内采风,使成员亲身感受昌乐风采,品味悠久文化。通过实地采访考察,多角度、全方位地挖掘地域文化特色,收集公共文化资源、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文化资源等人文历史资料,将有特色的地区打造为试点,通过文学作品、绘画、摄影、谱写乡歌等多种形式宣传报道出来。

2.阅读平台推广

在人流集中地,按照文化需求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推广。如依托图书馆资源,在一号楼内搭建机关阅读服务平台。通过提供自助图书借阅、阅读角等服务,充分发挥线上线下优势,促进党员干部素质提高和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以此为抓手,总结经验教训,逐步向其他区域推广。

3.文化交流品牌

充分挖掘昌乐特色,策划一批高质量的文化交流项目,将“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推动县内、县际与文艺团体间的交往与合作;积极参与到省级、国家级优秀作品的比拼中,以赛代练,提升精品质量。

4.文化志愿服务

文化志愿服务可以在弥补专业人员不足的问题上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培育志愿文化,鼓励和吸引更多的具有文化专长和热心文化志愿服务的人参与其中,通过文化志愿服务的平台展示自身才华,传播艺术知识,反哺社会,播撒一片文化的种子。

5.文化供给创新

创新文化供给手段,把公共文化服务的选择权和评价权交给群众。如,一方面可继续普及推广面向大众、接地气、合时宜的群众文化项目;另一方面精准定位,满足不同受众需求,逐步引进话剧、音乐剧等高雅艺术,使我县群众享受更好的“文化待遇”。同时,通过冠名、赞助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公益文化的建设中来。

6.文化产业优化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发展目标。我们讲“以文化人”,并不是说只注重人内在的修养,而忽视富民的力量。文化产业可以为我们带来更多优秀的作品,传播当地价值观念、体现优秀文化精神、反映群众内在追求,从而反过来促进“以文化人”的形成。

三、“以文化人”工作开展的几个关键词

(一)群众需求是根本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希望更多地参与文化活动,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选择也越来越多。因此,只有那些适应、引领群众需求的内容才可以被更快地推广。

(二)群众参与是前提

群众性文化活动门槛低、参与限制条件少,给更多人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更多的群众在寓教于乐中凝聚文化共识,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文化认同。传播核心文化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渗透,通过一个个文化现象的渗透的核心文化,感染着周围参与的群众,促进了“以文化人”的推广,引领着文化自觉的起航。

(三)把握机遇是关键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对文化的利好政策频出,以潍坊市为例,潍坊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建设“文化名市”的战略目标,确立了以打造潍坊“文化名市”品牌為统领,“内强文化实力,外树文化美名”的基本思路,为我县文化的借势宣传推广提供新的机遇。

(四)文化自觉是核心

“以文化人”的最终目的,就是人能在实践中实现无须提醒的自觉。冯骥才曾经说,文化的自觉就是要清醒地认识到文化和文明于人类的意义必不可少。反过来讲,如果人类一旦失去文化的自觉,便会陷入迷茫、杂乱无序、良莠不分、失去自我,甚至重返愚蛮。

参考文献:

[1]刘萍萍.基于文化自觉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2]韦寒燕.台湾文化创意品牌培育形成发展之道探析[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2(2):48-52.

[3]昌蓉.坚持以文化人?建设文化东宝[J].学习月刊,2014(2):51.

[3]池建东.社区自治中文化认同研究——基于上海市J社区的调查与思考[J].延边党校学报,2016(6):86-88.

作者简介:张阳(1987-),男,汉族,山东省潍坊市,硕士研究生,从事群众文化工作。

猜你喜欢

以文化人文化自觉群众文化
以文化人:“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价值目标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思索
浅析“文化自觉”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以文化人 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小传统的危机与乡村学校的文化使命
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