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设类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问题及对策
2018-05-14范湘涛
范湘涛
[摘 要] 从建设类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来看,目前存在诸多问题,必须从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创业教育师资培养、校园创业文化培育、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等方面予以加强。
[关 键 词] 建设类高职院校;大学生培养;创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8-0226-01
当前,建设类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着创业能力培养的系统性不强、创业能力培养的师资力量相对不足、创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教材缺乏、创业能力培养的平台建设不够完善、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支持力度不大等诸多问题,必须从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创业教育师资培养、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等方面予以加强。
一、建设类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现状
建设类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意识正在逐步增强,但从这几年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来看,既不普及也不深入,存在以下问题:
1.建设类高职院校受到就业导向办学思维的影响以及教学课时的限制,没有着力组织建设系统性的课程培养体系,而是把创业能力培养置于《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的相关教学章节中做一些简单介绍或者组织一个创业策划书大赛,至于如何创业、创业者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或能力等则很少涉及,就创业能力培养方案而言,系统性不强,缺乏以学生为本的针对性培养。
2.建设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市场创业机会不多,创业能力教育并没有成为学生素养教育的重点,而建设类高职院校并没有动力引进专门的师资力量来应对这种需求,造成建设类高职院校无法配备充足的符合创业能力教育的师资队伍,在校从事创业能力培养的教师绝大多数并没有创业经历,课堂上照本宣科,空讲理论,创业能力培养流于形式。
3.当前,还没有哪一类高职院校有创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教材。部分建设类高职院校着手准备开发适合本校行业背景的校本教材。但是由于创业本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实践层面的成功经验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梳理和理论总结,而高职院校大部分专业教师又缺少创业经验,并不能很好地把握创业能力培养的内在规律。再加上创业能力培养资料匮乏,课程体系的建设遇到了不小的瓶颈,导致目前创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教材缺乏。
4.建设类高职院校普遍具有较为完善的实训基地,但创业能力培养作为一种实践性非常强的活动,以职业岗位能力为目的的专业实训对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不具有针对性。尽管部分建设类高职院校设置了专门的创业基地或者创业协会,但是这些平台建设存在缺乏资金投入、创业内容形式单一、市场参与度不高、权利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5.建设类高职院校部分专业,如建筑设计、建筑装饰设计专业等,草创工作室的可能性给了部分在校学生非常强烈的想象空间。但由于没有创业经验,草创初期所掌握的各种资源非常有限,自主创业存在诸多的困境,而学校对学生自主创业的支持力度不大,也缺少相应的激励机制、配套措施以及对接专业培养方案的学分沟通机制。
二、建设类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实施路径
基于建设类高职院校在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方面的现状,必须从实践层面提出应对各种不足的对策。
1.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组织编写适合建设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校本教材,在教材的编撰过程中,内容上要融通专业课程的目标岗位要求,案例的选择要有针对性。课堂教学可以侧重于学生的创业素养教育,以专题的形式融入《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課程。实践教学则强调能力培养,通过虚拟经营、参观考察创业孵化基地、各种创业工作室,积极组织创业社团活动、开展成功创业校友讲座、举办创业计划大赛、访谈企业家等。教学方法以参与式的能力训练为主,通过创业计划书撰写、小组讨论、创业案例教学等形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大力培养具备创业素质的师资力量。建设类高职院校跟建筑企业、建设单位有紧密的联系,大部分建设类高职院校都已实行教师企业挂职制度,要求专业教师在一定的周期之内必须到对口企业挂职一段时间以便了解相关岗位群的能力需求并提高自身职业实践能力。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创业导师积极带领学生创业;还可以通过聘请有创业经验的行业专家(特别是成功创业的校友),培训校内专职教师、指导学生的创业实践,不断培育合格师资力量。
3.加强校园创业文化建设。通过引导组织创业社团把相关的学生组织起来,举办创业计划大赛,邀请创业校友或行业内的成功人士来校演讲或者直接担任创业导师,并把创业计划大赛办成投资者对投资项目的选拔赛。还可以通过组织主题班会、主题研讨会、利用学校官微传递创业正能量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营造学生创业氛围、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使学生在各种创新模式的实践中收获创业能力。
4.建立多样性的创业实践平台,一方面可以通过鼓励支持学生成立符合其价值需求的创业协会,创业协会在创业导师的指导下开展工作,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来组织,凝聚志趣相投的创业学生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另一方面,根据建设类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特点,成立各种学生创业工作室,满足建筑设计、装饰设计、城镇规划、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还可以通过制定配套措施,在教师的绩效考核与激励制度以及学生的学分与证书制度方面予以鼓励性政策倾斜,有力地推动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院.自主创业持续上升“重心下沉”趋势初显:2015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N].光明日报,2015-07-17.
[2]杨晓慧.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瓶颈问题与策略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10(18):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