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应用
2018-05-14王立刚
王立刚
[摘 要] 现代信息技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要充分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积极创建新型的校园形态——信息化校园,不断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努力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空间。
[关 键 词] 信息技术;校园文化;建设;应用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9-0024-01
一、信息技术在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现状
在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51亿,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学生群体的占比在50%左右”。无论是传统的技术,还是新兴的信息技术,学生是主要的信息技术应用群体,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职业院校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信息技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以云计算和大数据为驱动力,以电脑和手机为终端的创新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渠道,尤其是以手机为终端的各种应用软件,包括新闻类软件、社交类软件、影音视听类软件、游戏软件、购物软件和教育类软件等,这些应用软件以图文并茂的内容、活灵活现的感官优势越来越受到职业院校学生的追捧。
二、信息技术在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模式
(一)创建校园微信公众平台
职业院校打造自身的微信公众服务号或订阅号,实现与特定群体(学生群体)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信息传递,使学校信息更精确地传达到学生群体当中。可以将校园微信公众平台设置为四个板块,包括校园资讯、学生资讯、教学管理、招生就业,其中校园资讯可包括校园新闻、学校工作动态、校园最新公告、校园学术讲座或者演讲、校园文艺活动、校园招聘、校内校外的知识竞赛或科技比赛等信息;学生资讯可包括学生成绩、获得荣誉或者奖励、学生就业、创业动态或者优秀个人情况、自习室、阅览室、学校周边娱乐、美食的最新资讯;教学管理可包括国内外优秀课堂展示、教师个人魅力展示、互动教学评价模块等;招生就业可包括招生计划、专业介绍、招生简章和新生入学指南等。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每天可推送一条单图文或多图文的消息,内容要有创新度、有深度、积极向上,符合主流文化意识,传播主流价值思想,实现学校与师生的良好互动,逐渐实现校园文化建设从传统型向创新型的转变。
(二)开设主题官方微博
“微博”是“微型博客”,具有便捷性、原創性、交互性、追踪性等特点,在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时代,微博成为越来越多职业院校学生喜闻乐见的了解身边新闻热点的新途径。学校开通主题官方微博,通过该平台定时更新微博内容,发布学校新闻动态、历史文化、校园生活、就业信息等内容,如举办“读书分享会”“优秀学生评选”活动、“魅力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通过开展“微活动”“我眼中的校园”“老人跌倒,扶不扶?”“我的正能量”等活动,对引导职业院校学生主流文化意识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建立微博,加强学校、教师、辅导员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微博平台上放松、趣味、平等的氛围可使交流变得更加融洽。当学生遇到问题时,由于各方面原因无法与校方直接对话,可在微博平台上向相关校组织提出问题,并且提及相关校领导、老师、同学的微博,使学校更快捷地了解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从而采取措施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可以同步发布问题解决进程,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引导主流思想,树立良好的校园风气,营造文明的讨论氛围,从而构建开放、平等、权威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
(三)创办校园手机电子报
校园手机报是针对学生关注的校内动态、校园管理、娱乐、招聘、就业信息以及社会时事新闻等内容,以手机为载体,借助短信、彩信制作成的学校专属的“校园手机报”,更快速、更便捷地将信息及时传递到学生的手机中。校园发生的大事小情尽在校园手机报,即使是分散的校区依旧沟通零距离。宿舍、食堂、图书馆、自习室等这些每天必经的地方的新闻资讯也可以使学生及时获知。校园手机电子报要秉承贴近社会、贴近校园的理念,将电子报打造成传播社会主流思想的新渠道,服务全校学子的新平台。传统的校园报纸媒体更新速度慢,内容有限,但是以手机为载体,创办校园手机电子报,弥补了传统校报的缺点,充分发挥了新媒体的优势,使得信息内容丰富、传播速度及时。其中电子报的内容可设计为社会热点、国内外新闻资讯、校园新闻、文化活动、学生学习、教学通知与管理等板块,设立“每日一小事”板块,内容囊括社会、校园好人好事、名人事迹、谴责社会恶行,主动占领校园文化宣传的阵地,唱响网络舆论好声音。
参考文献:
[1]孙文杰.论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的构建[J].学习与实践,2013(1):135-140.
[2]蔡桂珍.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