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在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18-05-14贺彦彦
贺彦彦
[摘 要] 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心理辅导模式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设计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不仅能够丰富班主任工作方法,而且通过对班级学生共性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辅导,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从班级团体辅导的概念、辅导内容、组织实施、常见问题及对策等方面对这一辅导方式在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进行探讨研究。
[关 键 词] 班级团体辅导;中职;应用
[中图分类号] G4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9-0006-02
中职学校的学生处于成长发育的青少年期,又被称为“暴风骤雨期”。他们在生理、心理和人际关系、社会认知等方面逐渐成熟,但面对陌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以及同质化的学生群体,学生自我意识与社会角色、要求他人尊重与不能充分尊重他人、理想我与现实我、情感波动性和内隐性、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等方面的矛盾,出现了青春期所特有的心理健康问题。
长期以来,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都在积极探讨一种新的心理健康辅导方式,既要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有助于学生个人成长,又要符合我国绝大多数中职学校的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人数不多的现状,充分发挥班主任在提高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在传统团体辅导理论基础上,积极倡导构建班级团体辅导模式,即以班级为团体情境,以班主任为辅导者的团体辅导队伍,在不脱离大多数班主任已有的专业水平,根据年级学生的特点与实际需求,设计系列简单、易操作、有成效的活动方案,通过班级成员的交互作用,帮助班级成员深化自我认识与自我接纳,改善人际关系,培养适应能力,提高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一、团体辅导与班级团体辅导的概念
樊富珉认为团体辅导又称团体咨询、集体咨询、群体咨询、小组咨询,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学帮助与指导的重要方式,它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探讨、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是以自然班级为单位进行的一种特殊的团体辅导形式,是在班级情境下,借助团体心理咨询和辅导的理念、技术、手段,营造温暖、安全、尊重和理解的氛围,以班级建设和学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实问题为内容,通过解决问题,促进班级、师生共同发展的教育活动过程,是一种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团体辅导方式,其理念与操作方法有别于团体辅导,在实施的过程中,既要借鉴西方的团体辅导理论,也要结合国内班级授课制的特色。班级团体辅导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辅导对象是有相同问题或某方面有共同成长意愿的同质性团体;第二,是以班级为单位的成长性团体辅导,即在以班级为团体的情境中,通过班级成员的交互作用,帮助班级成员深化自我认识与自我接纳,改善人际关系,培养适应能力,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第三,班级团体的稳定性使团体辅导效率更高,辅导效果更易巩固,推广性更强。
二、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主要内容
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学校必须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职业发展的需要,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设置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一般来说,同一年龄层次的青少年,心理发展基本上处在同一水平上,他们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基本呈现出一种普遍性和规律性。
经问卷调查,笔者发现中职生需要帮助和指导的领域主要集中在自我认识与接纳、情绪管理、压力应对、人际交往、沟通技巧、提高创造、有效学习、管理实践、求职择业等方面。同时,笔者通过座谈发现,不同年级学生关注的问题有所不同,如一年级的学生更关注如何快速融入新的班集体和新的宿舍,如何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如何更有效地学习专业知识;二年级学生更加关注团体地位、异性关系等;三年级的学生更加注重就业去向以及如何规划职业生涯等问题。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心理规律特点以及当前学生遇到的成长问题,可以将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层次化,有目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级团体活动,确定辅导主题。
一年级的学生主要以适应新生环境和改善学习方法为主,组织以环境适应、学会交往、学业辅导、思维训练等主题的团体辅导。
二年级的学生主要以自我成长和亲密关系为主。组织以自我体验、自我认知、自我接纳、人际关系、家庭关系、异性关系、沟通技巧、冲突处理等主题的团体辅导活动。
三年级的学生主要以生涯规划和压力管理为主。组织以职业探索、挫折应对、情绪管理、时间管理、目标选择等为主题的团体辅导。
三、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组织与实施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具有教育性、发展性、预防性的功能,班级成员在活动中通过交互作用,深化自我认识与自我接纳,改善人际关系,提高个人适应能力,促进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要着重把握好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的组织
确定辅导专题——这是进行班级团体辅导的前提。虽然通过问卷、座谈等方式,能够大致分析出每个年级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但毕竟每个班级都有其特殊性。班主任作为辅导教师,不仅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摸清学生关注的问题,更要着眼于影响学生心理状态深刻长久的事件,确定符合班情的辅导主题。具体设计步骤:发现问题,明确目标—确定内容,选擇形式—制定团体辅导方案。
(二)实施阶段的组织(以一节课40分钟为例)
1.开始活动(5分钟)
根据功能和目标不同,开始活动可以分为暖身活动、破冰活动和分组活动三类。暖身活动多采用肢体活动的游戏创建良好团体气氛,如“大风吹”“进化论”等;破冰活动可有肢体的,也可以通过言语交流和合作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以拉近学生间的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如“人际大富翁”“小小记者”;分组活动可以采用报数形式,也可以在暖身和破冰阶段完成,一般以8~12人为最佳人数,如“扑克分组”。
2.主题活动(20分钟)
这是整个班级团体辅导的主体部分。在这一阶段,班主任要根据团体辅导目标,设计1~2个主题活动,并提前理清操作思路,熟悉操作流程,严格按照活动设计完成。比如“学会团结合作”单元,可以设置“解开千千结”“同舟共济”两个主题活动,整个活动过程要以学生为主,兼顾趣味性、针对性、教育性、互动性,帮助学生自己体验情绪,发现问题,反思自我,学习技巧。
3.结束活动(15分钟)
团体心理辅导的意义在于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和心得,因此这一阶段的反思、分享、讨论才是最重要的。结束活动是一种承诺和反思的仪式,可以通过“轮回分享”“写给未来的信”“螺旋握握手”等活动结束团体辅导,从而引导学生体验到游戏过程中的自我成长和以后行为改变的目标。
(三)总结评估
在团体心理辅导结束后的一段时间,班主任要做跟踪调查,可以通过让学生写活动日记、活动感想等形式,及时了解班级学生的心理状态,并及时对下次主题活动进行相应调整,以保证班级每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使活动效果更好。
四、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一)班级人数过多,活动时间、空间受限
班级团体辅导的形式就决定了团体的规模至少30人以上。要解决人数过多,活动时间、空间有限的问题,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进行团体内分组,把学生分成若干个人数相当的小组分别进行活动,同时要注意打破原先班级划分的值日小组等,也可以在活动形式上多采用角色扮演等游戏形式。
(二)班级成员之间的熟悉度影响学生的参与度
班级团体辅导的成员之间是彼此熟悉的,在涉及某些心理问题的探讨时,学生原先的成见、冲突或者安全感等方面都比陌生群体阻抗大。因此设计活动方案时要循序渐进,特别是破冰、暖身或者分组环节不能因为熟悉就省略掉。班主任也可以主动加入团体中,以身作则,向学生示范如何互助合作等。
(三)过于关注活动或游戏本身,忽略自身心理成长
团体辅导在很多时候都会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但游戏本身只是辅导的手段而不是辅导的目的。设计和选择游戏是为了让学生获得体验式学习的情景和契机,有些学生会抱怨游戏设计得太难或者太简单,或者为了游戏输赢影响情绪,班主任要提醒学生团体辅导的目的不在于娱乐或取胜,而在于自身的心理成长。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刘颖.心理健康辅导:团体训练[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
[3]林玉琼.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班级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21):131-132.
[4]趙新华.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院校班级建设中的应用[J].当代职业教育,2010(3):44-46.
[5]石磊,钟国芳.谈团体心理辅导与高职院校班级德育工作[J].教育与职业,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