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树立文化自信对于文化创新与艺术创作的重要性
2018-05-14刘思彤
刘思彤
【摘要】五千年的文明史,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改革开放以来开放、包融、海纳百川的胸怀,滋养了文化上的自信。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如何看待文化自信对于文化创新与艺术创新的重要性,有了文化自信,又如何开展文化创新与艺术创新。
【关键词】文化自信;文化创新;艺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化自信”来自哪里?她来自于五千年的文明史,来自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诚实守信”的品格、“自强不息”的意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来自改革开放以来开放、包融、海纳百川的胸怀。
一、文化自信和文化创新与艺术创新的关系
文化自信和文化创新与艺术创作关系好比是“根”与“叶”的关系。文化自信好比是大树深扎在泥土下粗壮的根,文化创新与艺术创作则是大树向上伸展的枝条及树叶。根基稳固,才会枝叶繁茂。我们拥有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儒道墨法,诸子百家,群星璀璨,“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兼爱”“非攻”世世代代的积累与沉淀,固化进了民族的魂魄,这独有的东方文明需要继承与弘扬,不断地与时代相结合,新时代产生新文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二、从专业的角度看文化创新与艺术创新
(一)创新没有专业界线
拿钢琴专业来说,虽不是民族乐,也不专业搞艺术创作,似乎从西洋乐的角度来看,谈不上创新。但音乐无国界,是全世界都能听懂的语言,无论是民乐系、作曲系,还是钢琴系在艺术创新和文化传播上各有所长、各有千秋。
(二)民乐等的创新
学习民乐的同学可以直接将中国传统文化音乐作品用民族的方式演绎,只不过方式更直接一些,而且随着时代发展、科技的进步,交流的日益广泛,民族乐器会更加发展,在文化创新上,民乐系的同学可以用民族乐器改编西方人熟悉的音乐曲调,更好地传播民族文化。作曲系的同学还可以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依据中方音乐的各自特点进行融合,或是在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基础上,以一种新的形式去改编进行二度创作之后再传播。
(三)钢琴专业的创新优势
钢琴追源。钢琴作为古典音乐乐器象征之一,是西方音乐的传播桥梁。在我国传统文化里,我们很少看到钢琴的身影,在史书记载中钢琴曾经作为贡品从西域流到中国,但很少有人熟练这一乐器,所以,看起来文化自信又和它相去甚远。钢琴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钢琴在大众家庭不断普及,并且众多钢琴家陆续诞生,发现钢琴音乐并不仅仅是为了演绎西方音乐而存在,有很多钢琴家开始寻找属于国家属于民族的钢琴音乐。自身的钢琴实践。以自己为例,从小就听长辈们唱革命时期的红歌、民间小调、地方流传下来的小曲等,尤其印象深刻是革命时期的歌曲,很多CD、电影里也有一些传统的东方音乐。在课上,我们还会听一些传统音乐的复原片段,经常被东方音乐或辉煌大气或小巧精致的旋律震撼,此时,自豪感油然而生。经过作曲系的二度艺术创作,将作品以国人的身份去演绎,民族自豪感就会自然显现。我国的音乐作品只要保护完好、延续传承,就会演绎、表达出内在的灵魂。钢琴家们再将这些作品在世界舞台上演奏传播,犹可以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中华文化。
三、钢琴在文化创新与艺术创新中的形式
(一)钢琴演奏民歌的范例
结合社会实践,作曲系的同学可以将中国传统音乐进行改编,再以钢琴的形式进行二度演绎。《茉莉花》原是中国民歌,起源于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的《鲜花调》。这首广为人知的优雅端庄的民间小调,经过改编创新就成了钢琴曲。可以在演奏会上向外国来宾弹奏,将中国传统文化音乐以一种他们熟悉的乐器的方式进行传播。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传统的音乐感兴趣,理查德·克莱德曼曾多次演绎茉莉花,法国钢琴公主也曾在她个人演奏会上以压轴的方式演绎钢琴改编曲《梁祝》。在我看来,演绎了众多的西方音乐作品后再演绎中国作品时,大家的反应和热烈度会更加高涨。
(二)文化自信促进了文化创新和艺术创新
一个作品,一段音乐,唤起了大家对中华文化的热情。如果我们丧失了对自己文化的热情和那份自豪感,又何来创新,何来艺术二度创作?学习的音乐专业,可以从自身的角度去体会,从音乐的角度去解释,以一个音乐的视角去理解文化自信是什么,树立文化自信又为了什么。
四、结语
总而言之,文化自信对于文化创新与艺术创作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根基。有了文化自信,才能进一步进行更深层次的艺术创作和创新。
参考文献
[1]李大伟.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西方音樂大师及其名作[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