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融合实践
2018-05-14邱苹苹
邱苹苹
[摘 要] 在法律专业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行政法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开展案例教学,对引导学生掌握法学理论、法学概念和法律条文,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法律问题起着积极作用,有助于推动法律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对行政法教学中案例教学法融合的重要意义和实践策略进行研究探讨,期望对提升行政法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关 键 词] 法律;行政法;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9-0120-02
一、行政法教学中案例教学法融合的重要意义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分析、研究现有案例,并掌握相关知识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讨论,而非知识灌输式传授,将其融合到行政法教学中,对提高行政法教学效果起着积极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傳统的行政法教学中,教师只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一直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虽然教师会在教学过程中提问或启发学生,但是却未能彻底转变学生被动式接受知识的现状。而将案例教学法融入行政法教学中,能够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以案件参与人的身份对案件进行分析,加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有利于确保行政法教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实现
在行政法教学中,教师融入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行政法律问题与争议,并且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和辩论这些问题与争议,最后得出案例分析结论。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既能够让学生通过案例直接掌握行政法条文与基本原理,梳理法律知识体系,又能够让学生掌握解决行政法律问题的实践方法,培养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应用能力,从而保障行政法教学同步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法律的能力
行政法是部门法之一,其具备内容变动性强、学科体系复杂的特点。若学生仅仅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习,则难以提高学习效果,不利于学生深入开展法律知识学习。而将案例法融入行政法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案例、自主归纳总结法律规则原理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行政法的自学技能,从而有助于学生积极开展课下学习,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
(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行政法包括实体法和程序法,对程序法教学而言,要着重于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规范操作程序,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具备一定的实践性。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会课堂听讲、摘抄笔记、死记硬背,导致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偏差,无法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真实案例中。而将案例教学法融入行政法教学中,能够促使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对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建立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同时,通过案例分析探讨,还能够让学生对法律规则的适用性提出质疑,丰富学生研判经验,促使学生扎实掌握具体的法律评判标准,实现对法律知识的内化。
二、行政法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融合实践策略
(一)明确教学案例选择原则
在采用案例教学法开展行政法教学的过程中,案例的选择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为确保所选的案例与教学相适应,必须对案例的选取原则进一步明确。
1.目的性。为使所选的案例满足实际教学需要,应当对案例的目的性加以明确,必须按照教学内容对案例进行确定,从而使案例能够真正意义上为教学内容服务,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案例在行政法教学中的作用。
2.典型性。行政法案例的数量相对较多,教师在对案例进行选取时,应当选择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案例,因为这样的案例更具分析和讨论价值。在行政法教学中,采用典型性案例,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及时性。行政法中的法律关系具有易变性的特征,故此,要求教学中选取的案例具有时效性,如果案例过于陈旧,则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所选的案例应当与社会热点问题相关,从而使学生及时了解行政法的动态。
4.真实性。行政法教学中所选的案例要具有一定的可信度,换言之,案例的来源应当真实。但由于案例是在教学中使用,所以并不需要案例为真实发生,可由教师进行精心编撰,案例中涉及的人物可以虚拟,而线索及材料所反映的内容却必须真实。同时,如果教学中,对真实发生的案例进行引用,则不可对其中的主要事实进行更改。
(二)灵活采用案例授课方式
在行政法案例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要求,灵活运用多种案例教学方式,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设疑式。教师可在正式开始教学前,利用准备的案例,为学生设置相关问题,并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前预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借此来使学生学会对行政法知识的运用。通过在案例教学中进行设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案例教学的有序进行。
2.讨论式。教师可结合行政法教学中的一些难点和重点问题,提出与之相关的案例,并与学生一起,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同时,也可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讨论式教学模式的运用,能够使原本比较抽象且难于理解的理论知识变得简单易懂,学生在对案例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对所学行政法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且还能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
3.比较式。行政法中存在诸多相似度较高的术语,并且还有一些概念也比较类似,由此增大了学习难度。鉴于此,教师可在案例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概念和术语进行对比,这样能够防止混淆的情况发生。在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时,会用到不同的概念,经过对比后,可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合理安排案例教学活动
1.案例准备。在行政法案例教学中,案例准备是一个重要环节,可由学生针对新课准备与之相关的案例。当案例中所涉及的行政法知识尚未讲述时,可由学生进行分析,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如果案例中与行政法有关的理论知识是学过的内容,则可由学生对案件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除此之外,教师应精心设计案例教学的内容和程序,并对学生分析案例时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答,从而确保案例教学的有序开展。
2.案例閱读。由于课堂的时间比较有限,为提升案例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师可在课前为学生布置案例,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对案例进行阅读,从而了解案例的内容。同时,可让学生收集一些与案例有关的资料,如案例的背景、涉及的行政法知识等,由此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案例分析。在行政法案例教学中,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是关键部分,应当选取案例中具有争议性的内容进行讨论,这除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之外,还能加深学生对案例的记忆。为使案例的分析讨论能顺利进行,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过合作互动的方式完成案例讨论。可按照案件的实际情况安排分析讨论的时间,如简单的案例可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分析,复杂的案例,则可在课下进行分析讨论。同时,要让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阐述理由和依据,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并且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组织开展案例总结与归纳
1.教师总结与归纳。教师作为行政法课堂教学的实施主体,应在采用案例教学时,对案例讨论的成果及学生对案例讨论的过程进行总结归纳,借此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案例中内容的理解,并促使他们思考案例中所发生的事件与行政法中哪些知识相关,从而在案例的学习中得到启发,了解并掌握行政法规的运用。同时,还应对案例的其他可能性及局限性进行分析,具体的分析过程如下:先对案例中行政行为的产生背景进行分析,以司法标准对该行为进行衡量,看是否与行政法的规定相违背;随后教师可以从行政立法与执法的层面,对相关的程序进行设计;最后,站在法律价值的角度对案例进行全面剖析,总结归纳出制度的构建方法。
2.学生总结与归纳。在行政法案例教学中,学生对案例的归纳总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的成效。当课堂讨论完毕后,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提纲与其他同学的提纲进行对比,并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整理,编写出一份详细具体的案例报告。同时,对案例的归纳结果,必须从理论的角度出发,这样才能使案例教学法的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也才能真正意义上达到行政法案例教学的目标。当学生对案例报告进行编写时,教师应提出如下几点要求:观点明确、论证严谨、论述深刻、论据清晰,学生应能够运用以往所学的知识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而且要具有科学性及学术价值,整体结构应当完整,且要有清晰的层次和流畅的语言。
总而言之,案例教学法在行政法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培养学生法律思维能力、案件综合分析能力、自学法律能力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在行政法教学中,教师要优选案例,灵活采用案例授课方式,合理组织安排案例教学活动,构建起完善的案例教学体系,引导学生领会法律精神,掌握法律技能,从而为后续法律模拟实训奠定坚实基础,满足学生法律职业能力发展需求,全面提升行政法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耿玉娟.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视角下行政法学教学模式的思考[J].河南教育(高教),2017(6):79-80.
[2]刘志敏.行政法课程建设中案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法制与社会,2016(4):56-57.
[3]袁晨钧.论公安院校行政法教学中视频案例推演的应用与完善[J].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7(12):124-125.
[4]黎慈.公安行政法案例教学的教案设计:全国公安院校教学技能大赛的参赛启示[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7(4):56-57.
[5]刘晶芳.案例教学法在行政法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1):29-31.
[6]王菁,刘欢.模块式教学在法学课程中的运用:以行政法课程为例[J].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