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互联网+”时代下的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8-05-14文志雄
文志雄
[摘 要] “互联网+”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影响很大。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掌握新技能,使学生本身具有独特的价值。基于“互联网+”时代中等职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对中等职业学生产生的思想教育问题进行浅析和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希望从各个方面推动中等职业学生的思想教育。
[关 键 词] “互联网+”;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9-0068-01
一、引言
在21世纪“互联网+”的时代中,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但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却各有利弊。互联网是导致中等职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益复杂化的重要因素。互联网开始慢慢占据大部分中职生的生活,无形中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与交流方式。
二、互聯网时代,中等职业学生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虚拟网络世界中,很多青少年开始放纵自己,特别是正处于身心成长期的中职生,由于正处于对一切事物感到新鲜的阶段,最容易沉溺于网络世界,并进行无选择的效仿,因而导致许多负面的、堕落的事物生长与扩展,加重了中等职业学生思想教育环境的复杂程度。许多学生的学习动机不高,为了避免各种现实压力,导致了很多不良行为及事件的发生。
(一)西方文化影响
西方文化的传入为我们的思想带来了积极的一方面,同时也带来了消极的一方面。许多中职生盲目看待西方思想与文化,忽略中国文化与思想,将一些极端思想、享乐主义表现出来,这直接影响学生的精神生活。
(二)中职学生思想状况存在的问题
中等职业学生在“三观”中缺乏正确的指导,其中,(1)过于以自我为中心,许多中等职业学生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痴迷于互联网,寻求兴奋,并不考虑别人,不考虑自己多付出,为社会多奉献,自私地追求个人享受。他们缺乏团队精神,并将他们的偏好作为处理问题判断的基本标准。(2)自我感觉前途迷茫,虽然中等职业学生就业市场广泛,就业率高,但许多中等职业学生缺乏自信心,没有正确的“三观”,失去方向和目标,感到前途迷茫。(3)自我控制能力差。由于群体的特点,虽然中等职业学生有很多专业,但往往缺乏适当的指导和自我控制。因此容易做出一些冲动、无知的事,且屡教不改。(4)人格发展不完善。中职学生的家庭条件各不相同,且大多数中职生的父母都工作在外,这就导致许多学生缺乏父母关爱和家庭教育,人格发展不完善,存在各种心理障碍。
(三)中等职业学校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度及教学达不到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中职学校教学的重要一步,虽已得到学校的重视,但归根结底,教育水平的高低,教师与教育理念是决定性因素。目前许多中职学校的教学理念落后、不科学,学校的思想政治教师往往都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不具备专业知识素养,因此,在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上,无法传递给学生先进的教育模式和理念,这导致学生对学习思想教育没有兴趣,甚至排斥。
三、加强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一)建立思想政治理论的互联网教学平台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模式往往使学生丢失了主动思考的能力,常常不知道自己想要汲取什么样的知识,也很难因材施教到每一个人。互联网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改变教学模式,促进个性化教育的发展。“微课堂”便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它将授课与互联网相结合,受到广大师生的高度关注。“微课堂”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知识点被分散成独立的有趣的动画视频,时间短且内容有趣,学生很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微课堂”与线上教学相同步,学生若在课堂上没听懂所学内容便可在课后继续学习。因此这种模式做到了让学生随时随地地学习,并且还给予了老师更多时间和机会去了解学生的喜好与需求,有利于老师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这样的模式也可以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更充分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真正做到爱学生
教师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确的引导者,教师要真正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动向,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对不良思想和行为及时制止和批评,对他们多进行思想上的积极引导。不可一味的溺爱,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三)实现家校共育
良好的教育不仅仅来自于学校,也来自于家庭教育。只有在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传递给家长正确的教育方法,互相交流,这样才能教育出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学生。因此,父母及家庭的教育是思想教育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总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实现和推动了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中等职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重要影响。利用互联网的正能量对中等职业学生思想教育进行健康向上的指导。学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做到真正关心学生,了解学生,从而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朱艳霞.“互联网+”时代下的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J].才智,2018(1).
[2]冯凌.“互联网+”时代下的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J].改革与开放,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