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中职语文人文教育的作用
2018-05-14蔡巧聘
蔡巧聘
[摘 要] 语文的人文教育就是要注重育人,采用适宜的应对策略解开当前中职语文教育所面临的困境,让教育真正回归到“人”的教育,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世界、对生活的向往与探索,对人、对社会的关怀,充满活力、不屈不挠的意志力,上下求索的探索精神等良好的品格。因而,中职语文的人文教育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养成起到关键性的促进作用。
[关 键 词] 人文教育;良好品格;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9-0046-02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00后”几乎是人手一部手机,网络的迅速发展,也对“00后”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成了社会、家庭和教育者需要认真面对的一个问题。教育就是一个明心见性的过程,整个教育的过程是关键,中职生刚好处在人格养成的关键期,而语文教育是关键中的关键。
一、当前中职语文教育的现状
现阶段职业教育面对的学生基本为“00后”,作为21世纪快速发展期的学生,“00后”的教育条件和教育氛围较好,家庭和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高于以往。对“00后”的教育更加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全球化进程加速,“00后”更加深层次地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因而“00后”更具有自由精神和开放的思想,呈现多元的文化认同和创造力。这样的学生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仍有部分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对教学缺乏正确的认识。一方面,这部分教师认为中职生的基础薄弱,综合素质相對较低,面对学习没有正确的态度;中职语文课程对学生没有多大作用,语文就是一个工具,学生之前所学的语文知识基本能应对生活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学生认为自己来中职学校就是为了学一技之长,其他的文化基础课不重要,特别是在语文学习上,没有足够的兴趣,从而导致教师对语文教学产生懈怠心理,对教学不够重视,学生逐渐对语文失去兴趣。
二、面临的困境
要深入了解语文的人文教育在促进学生良好品格养成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语文的人文教育,什么是学生的良好品格。
(一)语文的人文教育
语文的人文教育强调语文学习过程对学生思想感情熏陶的文化功能,不仅能让学生实现自我成长,而且使学生受到真、善、美的影响,保护学生自身独特的经验,尊重学生情感和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二)学生的良好品格
学生的良好品格指的是表现正能量的个人品格,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钱穆在《人生三步骤》中指出:人的行为要合乎自己的天性,而所谓的“天性”指的是人超越动物性,追求心灵的安与乐,精神境界的满足,即人的德性。中国人所说的良好品格大抵都从这里延伸出来。
(三)目前中职语文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说:教育是创造真、善、美的活人。中职语文教育非常多的时候恰恰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教育,更多时候重视的是语文的工具性。特别是在学业水平测试的背景下,我们语文教学安排的课时不够,很多时候上课仅仅是赶教学进度、完成教学内容、应对学业水平测试,而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教育。
中职语文教学主要的问题是始终没有找到真正适合自己、属于自己发展的特色和方向。在职业教育改革之前,所有中职语文教材体系、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更多是为了迎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在教学和考核的过程中尽可能降低相关的标准和要求。而现代中职语文教学理念的要求是,不但要将基本的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如何为人处世。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一教学理念教师并不是十分重视,依然还是按照传统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这样不但限制了中职生的发展,同时中职语文教学的质量也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解决目前所面临困境的应对策略
针对目前中职语文教育所面临的困境,笔者根据十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结合目前学生的特点,提出了以下应对策略。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
人文教育就是做人的教育,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席勒说过:“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整的人。”当人玩耍时,他的感官被充分调动,他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教育才更富于人性。正因为这样,根据中职生的特点,最佳的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如《哈姆雷特》中对于哈姆雷特“生存还是毁灭”的思考是人类社会一直讨论,却没有正解的问题。哈姆雷特在遭遇命运的捉弄时,到底是选择活下去还是复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请2~3位学生来扮演哈姆雷特表演这段内心独白,并进行竞赛看谁表演得到位,再让其他学生对表演的学生进行评价,最后每个学生都会根据自己的认知结合课文内容,对哈姆雷特这个人物进行分析,有的人以为,哈姆雷特是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莽夫;读者的经历不同,对他的评价就会不同,这就是一次自主化的学习体验过程。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畅所欲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指导。学生在讨论和评价的过程中会产生对人生的思考,有助于学生养成对社会、对人生积极思索的良好品格。
(二)发掘语文教学中的“真善美”
教材中的文章选择都是艺术的瑰宝,每个人物都是经典的塑造,每个作品都有作者的真情流露。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曾皙,《我的母亲》中的母亲,《荷塘月色》中的“我”,《威尼斯商人》中的安东尼奥和夏洛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林冲和陆虞侯,这些经典人物的再现都是对真理、善与美的呼唤,鞭打虚伪和丑恶。当教师和学生融入作品中时,不是一次又一次的灵魂洗涤吗?我们面对的是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种种虚假、丑恶和邪恶,这不是历史的再现吗?语文的大量优秀作品是锻造人灵魂的最好精神食粮。这一部部的作品令人百读不厌,你可以得到美的享受、心灵的陶冶。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想法,帮助他们及时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树立正确的“三观”,以便在各种诱惑面前具有相应的抵抗力。
四、回归生活理念
“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教学内容回归生活是在现实世界中培养与他人共事和生活的人。语文课程的教学应树立“大语文观”,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进入社会,积累生活素材,运用知识,积极观察,了解社会,思考生活,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由于考试因素的影响,我们的教学非常重视教材的教学,以免学生对教材的认识不足。事实上,语文教学对学生来说只是一种非常有限的教育资源,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永恒内容。语文教学也是生活内容的载体,但其内容是有限的,反映了狭隘的生活。因此,应尽可能地将生活的内容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教材内容,以生活内容为载体和素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师应该有一双眼睛来寻找生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使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科书。例如,在学习《致橡树》时,我们可以结合前段时间热播的爱情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把两者反映的爱情观念进行对比。爱情本身就是中职阶段学生比较关注的话题,再加上热播电视剧,制造话题让学生结合教学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在分析和讨论的学习过程中学会逐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学习《月是故乡明》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很多学生是背井离乡跟父母到打工的地方生活和学习,相似的经历对家乡也有跟作者同样的情怀,更容易产生“共情”,更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总之,我们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语文的人文教育对促进学生良好品格养成的重要性。在课堂中坚持人文教育就是做人的教育,这不仅要有“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善于及时发掘语文教学中的“真善美”的慧眼,还要有让语文教学内容回归生活的理念以及确实把这些落到实处,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才是实实在在的,富有生机和创造力,才能更恰到好处地促进每位学生良好品格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文义.浅谈中职语文开展探究式教学的策略建议[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1).
[2]张兵.挖掘语文教材内涵 培养学生人文精神[J].山西教育(教学),2011(1).
[3]李庆霞.结合课堂教学 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A].2008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