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少数民族声乐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2018-05-14周雪霏
周雪霏
【摘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因生产生活、历史发展、地域习惯等形成了各自特色的民族声乐文化。高校作为传播平台,对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师资力量、教学方法、教材使用等方面对高校少数民族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创新性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少数民族声乐;教学;现状;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高校少数民族声乐教学的现状
(一)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各大高校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声乐教师教学体系。对少数民族的声乐教学,师资力量还不够强大。甚至好多高校都没有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声乐的课程和教师。大多数教师的学习生涯都是以西方美声唱法和学院派民族唱法为主的。很少有专注于某一少数民族声乐学习和教学的,而在少数民族当地的老师有理论的,演唱经验不丰富,有演唱经验的老艺人,理论又不够完善,造成了高校少数民族声乐老师的断层,师资力量较薄弱。各大高校应开设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声乐教学的课程,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和学生,传播少数民族声乐音乐文化。
(二)教学方法不当
目前,高校少数民族声乐教学中,大多数老师选择用美声唱法学院派的民族唱法去教学生,甚至把这两种唱法作为衡量少数民族声乐传统唱法的标准,而用这种形式作为标杆,就发现少数民族传统唱法有很多的“不科学”。但少数民族的声乐之所以有自己的特色,往往就是因为这些所谓的“不科学”。少数民族的学生如果也用美声唱法去演唱本民族的声乐作品,就会使自己的作品变得千篇一律,失去了本民族声乐独有的演唱风格和特色。
(三)教材使用专业性不强
目前,各大高校中使用的声乐教材普遍都是《声乐实用基础教程》《声乐卷》等书,或者一些国内外经典作品的作品集。如果外聘一些杰出的民间艺人讲课,民族班的学生可能连教材都没有,演唱的都是老师多年演出经验攒下来的曲子或者是老师自己的曲目。各大高校在声乐教材使用方面都存在着问题,没有专门的适合本少数民族学习的声乐教材。
二、高校少数民族声乐教学的思考
(一)构建完善的少数民族声乐教学体系
目前少数民族声乐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理论不完整,导致了教学体系的不完善。所以,各地的文化部门、教育部门、政府机构应联合起来,组织一批少数民族声乐的民间艺人、高校的教师以及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专家。对少数民族声乐唱法进行研究,将少数民族声乐与医学、心理学等学科进行交叉研究,了解少数民族声乐的发声、演唱等特点,从而形成一套完备的少数民族声乐理论研究体系。
(二)编撰少数民族声乐的专用教材
目前,各大高校中使用的声乐教材普遍都是《声乐实用基础教程》《声乐卷》等書,或者一些国内外经典作品的作品集,很少有专门的关于本民族的声乐教材。而声乐教材对于做好少数民族声乐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教材对于少数民族的声乐学习来说没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所以,各民族应组织专门的人才,有教学经验的老师、民间艺人,结合本民族的发展历史、语言及演唱特点等,编写一本专门针对本民族声乐学习的教材。例如新疆艺术学院赛雅拉老师就曾编著了维、汉文版《维吾尔声乐作品选》,它的出版促进了少数民族声乐教学的发展。
各少数民族高校可借鉴学习新疆艺术学院,编写本民族的声乐教材,在教材中可用本民族的语言、汉语两种语言,请当地有演唱经验的民间艺人进行加工,将本民族特有的声、韵等都加到教材中,例如内蒙古一些老艺人在演唱长调歌曲时,一些颤音在谱例上是找不到的,以此方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让一些汉族学生也可以更好地学习少数民族的声乐,促进高校少数民族声乐的发展。
(三)完善师资队伍,提高教学水平
在整个声乐教学体系中,教师是至关重要的。有一支素质过硬的声乐教师队伍是做好高校声乐教学的前提。高校应加强建设少数民族声乐教师队伍,提高教学水平。各高校的声乐教师受地域环境、教育背景以及自身学习经历等影响,不可能对各个少数民族的语言、演唱特点等都熟悉。这就要求老师要“专”,专注在某一民族上,积极学习某一民族的文化、音乐以及声乐演唱等,并定期向当地的民间艺人或高校老师交流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学校也可定期聘请一些杰出的民间艺人到学校进行讲学,让学生能够和更专业的老师面对面交流学习。
三、结语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音乐文化。高校作为最重要的传播平台,应担当起传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责任,建设好师资队伍,编写好本民族的教材,掌握好教学方法,更好地传播少数民族声乐文化。
参考文献
[1]李悦丽.关于民族声乐教学现状的思考[J].黄河之声,2018(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