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与企业岗位需求的对接

2018-05-14蔡阳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2期
关键词:实训岗位计算机

蔡阳

[摘 要]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已逐步深入社会的各种行业,如何培养出解决本地人才需求、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结合潮州市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学校),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明确培养目标,细化专业方向;构建“联动式”课程体系,创新实训教学模式;培养“企业型”教师人才,加强与企业文化對接等策略。

[关 键 词]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岗位对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5-0226-02

一、前言

《潮州市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职业技术学校要积极创新办学模式、继续完善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合作机制。要加大专业设置改革力度,促进专业设置密切对接产业、企业、岗位和生产过程,对应专业技能、职业岗位和职业标准。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及本地行业岗位需求,完善教学、岗位对接人才培养模式。但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发现现实中存在:一方面,每年有大量的中职计算机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或找不着计算机相关的工作;另一方面,企业却招不到所需的计算机应用和管理人员。为解决这一矛盾,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谈谈计算机应用专业与企业岗位的对接。

二、存在问题及分析

(一)培养目标、方向不明确,定位不准

跟踪调查学校2014级计算机毕业生就业情况发现:学生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的“专业不太对口”和“不对口”比例高达48%;学生“不知道学了什么,要干什么,能干什么”;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导致专业技能方向与电子商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方向混淆。计算机应用专业办成“半电商、半图像、半电工、半网络”四不像专业。(就业与专业对口情况具体如下图)

(二)教学方法、实训模式较为传统落后

长期以来,中职教育的教学方式始终未能摆脱普通教育教学方法的模式,没有真正形成具有职业教育自身特色的教学方法,只是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忽视以培养计算机实践能力为主的职业教育特色,忽视企业岗位真正需求,偏离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学校计算机专业实训模式较为传统:“上课—上机”,教师依靠传统的投影设备或网络教室,讲授计算机知识,做简单的实操演示,学生按照书本实例步骤上机练习。守旧的模式脱离市场、脱离企业、脱离岗位,学生实训时兴趣低下,无法有效掌握专业技能。

(三)师资队伍中“企业型”人才缺乏

中职教育师资贫乏是普遍性问题,职业教育的特殊规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突出专业技能、实践训练,注重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因此对教师提出特别的要求,既要具有职业道德、专业理论素质,还应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对相关行业发展及需求要有相当的敏感性。学校计算机专业师资力量有限,缺乏企业锻炼,对行业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无法适应,部分专业教师长期只讲授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缺乏有效的培训机制及激励机制。

三、计算机应用专业与企业岗位需求的对接策略

(一)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明确培养目标,细化专业方向

学校所在城市——潮州,中小企业居多,个体经济比重较大,对计算机人才的岗位需求往往是多面的:既要求员工懂计算机基本操作,也能安装、维护计算机、建设维护网站、维护网络等基本技能,还能创建、经营维护微信公众号等新信息技术。结合地方及企业的实际需求,确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培养目标:培养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善于学习和沟通的基层计算机技能型人才。

通过近几年毕业生反馈及用人单位的走访、地方人才市场的岗位需求分析,细分专业技能方向:办公自动化方向,面向办公文秘、文印店店员、信息化管理人员等岗位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方向,适合计算机安装维护技术人员、网络管理员等岗位群;影视动漫制作方向,面向影视广告制作、动漫设计制作及多媒体设计制作的公司的岗位群。同时根据市场企业岗位的需求变化,三个技能方向在某段时间应有所侧重,在一定时间内可动态调整。

(二)构建“联动式”课程体系,创新实训教学模式

根据当前职业教育各项改革创新的精神和方向性的要求,学校在人才培养中应综合考虑社会、学校、学生、企业各方面的利益,四方联动,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应与区域经济发展联动,符合区域特色经济需求;课程设置以及课程的内容应紧随信息社会发展需求,使培养的人才能够快速适应岗位;与高职动态对接,为学生持续发展夯实基础;增强实践教学课程,培养学生实操能力,增加拓展性教学内容,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知识拓展能力的培养。

实训教学是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计算机实践技能的一个必要且有效的手段。《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提出,大力开展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推行引校进厂、引厂进校、前店后校等校企一体化合作形式。规划建设一批集实习实训教学、技能考核、师资及企业职工培训、技能竞赛、教产研发服务“五位一体”的现代化职业教育实训中心。学校应抓住机遇,争取地方政府支持,以此为目标及标准,加大实训基地的投入及建设,完善相关专业实训基地的配套建设。

学校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不应该停留在几间机房、几间“云教室”的现状,要以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课程;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教学;以典型产品(服务)为载体设计活动;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明确定位。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促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和教研方式的转变,将信息技术融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中。

(三)培养“企业型”教师人才,加强与企业的文化对接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问题是教师队伍建设滞后,学校应充分利用扶持政策,对学校师资培养体系进行完善,对专业骨干教师的培养计划进行优化、完善;同时,学校要密切依托行业企业,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企业型”教师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培养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鼓励支持教师与企业技术人才加强交流及合作,创造条件让专业教师利用假期或脱产到合作企业学习或挂职,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能力结构。

中职学校在校企合作中比较重视专业知识传授及实训技能的开展,实训基地的建设,往往忽视校企软文化层面的对接,忽视学生职业道德、团队协作、交际能力等一系列职业素养的培养。学校应建立健全兼职教师制度,吸引企业优秀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或邀请计算机技术相关企业专家到校开展相关讲座,将企业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及岗位的新需求及时有效地融入教学中。“零距离”接触了解企业岗位,为学生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模拟企业工作室,营造工作氛围,借鉴企业的管理制度,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了解熟悉企业岗位需求。

四、结束语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明确培养目标,细化专业方向,构建“联动式”课程体系,创新实训教学模式,培养“企业型”教师人才,加强与企业的文化对接融合等,从而实现与企业岗位的精准对接,促进计算机应用专业稳定与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礼.计算机专业改革研究[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7(4).

[2]张劲松.浅谈中职校专业教学对接工作岗位的有效策略:以会计专业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5(Z6).

[3]吕志宁.中职学校岗位对接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教育学,2014(1).

[4]胡涛.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教学怎样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J].职业教育,2014(3).

猜你喜欢

实训岗位计算机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中国计算机报202007、08合刊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我为什么不能享受事业单位八级岗位退休待遇
一体式,趋便携雅兰仕AL-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