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音乐类公共课程教学模式的思考
2018-05-14朱书兰
朱书兰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在课程设置中越来越全面化,试图通过多种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但在高职院校的公共课程设置中,虽然有音乐类课程安排,但教学的实效性较差。因此,本文以高职院校的音乐类公共课程为研究对象,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共课程;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一、高职院校公共音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设置专业化
在高职院校的音乐类公共课程教学中最大的现实问题就是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作为公共课程,势必意味着许多人没有专业的音乐学科素养与知识,非音乐专业的学生了解更多的是流行音乐,而非音乐领域的交响曲之类的复杂音乐。但是音乐公共课的教师却是音乐专业老师,他们缺少对流行音乐的了解,更多偏向经典类教学。这就使得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出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需求与教师提供的内容之间产生了严重的矛盾,课程内容的设置完全不匹配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与鉴赏能力,最终导致学生听不懂放弃课程学习的情况出现,大量的学生想方设法逃课,失去了对音乐类公共课程的兴趣并产生明显的排斥感。
(二)考核模式组成单一化
考核模式单一化是现代高职院校音乐类公共课普遍面临的问题。很多教师对于音乐类公共课程的期末考核就是让学生选择一首歌曲进行赏析。这样的考核方式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学生非专业生,对于音乐作品赏析往往无从下手,只能通过百度抄袭的方式完成,就出现期末作品千篇一律的现象。其次这样的考核方式过于单一化,难以对学生在本学期掌握与提升的学习能力进行考核,使期末测评流于形式,只是为完成考核与学分而进行考核,丧失了考核本该具有的丰富意义与促进学生更好学习的作用。
二、提高高职院校音乐类公共课程教学的措施
(一)结合学生兴趣优化教学体系
学生是否感兴趣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因此在高职院校公共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例如,鉴赏的作品中增加一些比如流行音乐、电影音乐等学生喜闻乐见且容易引起共鸣的音乐,用来唤起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其次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教师也要进行合理调整,要明确学生的基础与能力,在作品的选择上尽量从学生的现有理解能力与鉴赏水平出发,由浅及深,逐步提高学生对于音乐鉴赏的能力。学期开始,可以在课堂里进行问卷调查,征集学生感兴趣的音乐、电影作品,作为教学大纲的补充,尽量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公共课学习中都能有所收获与成长,使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自愿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最大程度发挥音乐鉴赏在培养学生兴趣上的价值与作用。
(二)丰富教学手段保证学生参与
高职院校音乐类公共课的教师应当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保证课堂教学方式的丰富性,以适应高职学生的学习需求。课堂中可以欣赏结合实践,如音乐欣赏中加入有才艺学生的歌曲演唱或器乐展示,电影音乐赏析增加歌曲模唱和音乐的听辨,音乐剧赏析加入音乐剧片段展演和校园音乐剧创编等。教师可以在课程中采取情景化教学或是采用活动探究的模式,尽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中,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也要关注在课堂中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并采取提问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多发言,多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把课堂归还于学生,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育真正为学生成长而服务,不是教师进行知识的强制灌输的阵地,满足现代教學要求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
(三)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对于高职院校非音乐专业学生,考核体系可以更加多样化,而非仅仅局限于应付式的书面考试,音乐类公共课程课可以以实践的方式进行考核。例如音乐鉴赏和电影音乐赏析,可以进行现场音乐的听辨及分析;而音乐剧赏析,则可以以音乐剧经典曲目演唱或校园音乐剧创编的形式在期末进行作品展示。这样既增加了实践的深度和考核的灵活性,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使书面考试不再成为单一的考核方式。而且考试方式的改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能更加投入,做到学以致用。
三、小结
高职院校的音乐类公共课程教学更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课程教学,对学生在教学中的实际学情进行认真分析,使课程教学更符合学生需求,不断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的效果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田莉.国内外多元音乐教育发展状况的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