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课堂语言 提升音乐魅力

2018-05-14唐晓敏

北方音乐 2018年20期
关键词:课堂语言音乐课堂初中生

唐晓敏

【摘要】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要上好一节音乐课,课堂教学语言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说来,可以通过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和声情并茂的课堂语言提高上課效率,提升音乐魅力。

【关键词】初中生;音乐课堂;课堂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课堂的教学成果是否显著很大程度上受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这一点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老师枯燥的、干巴巴的灌输,或者呆板的照本宣科,课堂上,学生不知教师所云,整个课堂一片死气沉沉、毫无生气的迹象。那么,如何改变这种消极的课堂气氛,让课堂充满艺术魅力呢?笔者认为,作为音乐教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创造性地应用语言艺术,即优化课堂语言,从而达到提升音乐魅力的目的。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准确、简练的课堂语言提升音乐魅力

我认为,教师说好普通话是做到“准确”的基础,说好普通话是体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然后,课堂上我们在表达意图时必须要做到语言表述的准确,特别是在讲解、描述一些容易混淆的音乐知识时,语言的准确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学生犯知识性的错误。如“节奏越来越快了”,这是典型的“节奏”和“速度”概念混淆,我们一方面要跟学生耐心解释:节奏没有快、慢之说,描述节奏的词语有舒缓、紧凑;而快和慢是描述乐曲中的速度的;另一方面也要不断提醒自己,课堂上一定要注意音乐语言的准确性。而简练,顾名思义就是简要、精炼,简便实用。这要求我们在音乐课堂上尽可能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最明确的意思。比如,我在上“海洋与辛巴达的船”这节欣赏课时,首先让学生聆听引子部分苏丹国王山鲁亚尔的主题旋律,然后用精准的语言提问: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音乐形象?哪种线条更适合这种旋律,为什么?用bong来模唱旋律,进一步感受旋律特点。观看视频片段后,再次精准提问:音乐是由哪几个乐器组的音色表现的?铜管乐的音色有何特点等。通过老师精准的提问和准确、简练的语言描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从而达到让学生更好地吸收、掌握音乐知识的目的。

二、生动、形象的课堂语言提升音乐魅力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生动的语言艺术,通过生动的音乐教学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如苏少版八年级下册的欣赏课“川江船夫号子”,这是一首描写川江上的船工们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表现他们坦然面对险恶境地的乐观主义精神的地方民歌。我在上新课前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导入:滚滚长江水,孕育了蜗牛中华儿女,同时也造就了这样一群人,那么他们是谁呢,(播放视频《船夫号子》),教师继续语言渗透:他们在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你又听到了什么呢?这样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学习歌曲过程中,我又继续语言引导:片段中帮腔号子力度有没有变化?让你想到什么样的画面?船夫属于什么阶层?尽管自然环境恶劣,但为了生计,船夫依然负重前行,这一声声有力的吆喝声仿佛更像船夫们奋力前进的脚步。老师通过语言引导,让孩子们有了身临其境感,同时启发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切身感受和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了新的音乐知识。

三、声情并茂的课堂语言提升音乐魅力

我们知道,语言和音乐一样都是具有情感的,在阐述音乐作品的时候,语言表述要声情并茂,要通过语言表达出对音乐情感的流露。假如一首很高兴、情绪高昂的音乐作品,教师却用很悲壮的语言和情绪去诠释介绍,这样首先是违背了音乐所要表达的含义、误解了作曲家的创作意图。造成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误解。比如,我在歌曲教学《欢乐颂》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我应用现有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制作了大量的幻灯片,然后深情地向学生讲解,带领学生走近贝多芬:出生在德国波恩,父亲是位男高音歌手,他希望贝多芬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在贝多芬四岁的时候就逼他长时间练钢琴,因而养成贝多芬倔强的性格。贝多芬11岁辍学,13岁任宫廷乐队管琴手,14岁任宫廷第二管风琴师,18岁任歌剧乐队中提琴演奏员。后定居维也纳学习和演出。贝多芬从青年时代起,就不断的与耳聋作斗争,至49岁时耳朵完全失聪。他满怀对人类、对大自然、对艺术的爱,扼住命运的喉咙,顽强地生活,并以全部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到音乐创作中去。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学习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合唱部分《欢乐颂》。这样,通过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学生即在最短的时间内简单地认识了贝多芬,非常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的重点——歌曲教学中去。当歌曲教学结束,我让学生完整欣赏《第九交响曲》,乘着学生刚欣赏完的高涨情绪,我再一次完美总结: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因为史无前例的加入了人声合唱部分,也就是我们今天重点学习歌唱的部分,我们又把《第九交响曲》称作《第九合唱交响曲》,它是贝多芬从1793年开始,琢磨了近30年,几乎酝酿了整整一生的伟大作品。在维也纳首演时,当时的贝多芬两耳全聋,但他凭着内心的感觉亲自指挥演出。演出盛况正如罗曼·罗兰在《贝多芬》中描写:“获得空前的成功。情况热烈,几乎含有暴动的性质。当贝多芬出场时,收到5次热烈的掌声。在这个讲究礼节的国家,皇族出场习惯只用3次掌声,因此,警察不得不出面干涉。交响曲引起狂热的骚动,许多听众为此流泪,贝多芬在中场后感动的晕了过去。”当时,贝多芬已经完全听不见全场热烈的喝彩声,直到女低音歌手拉着他的手,让他面向听众,他才知道全场起立,掌声雷动。最后,我趁热打铁,不忘激励学生像贝多芬学习——热爱生活,做生活的强者,从而达到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学生从美育到德育的升华。教学过程不只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引起共鸣的过程。在音乐课堂上,声情并茂的课堂语言不仅仅适用于小学生,对中学生也同样重要。声情并茂的课堂语言可以增强语言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音乐课堂教学上,教学效果的体现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丰富多彩的无声课堂语言提升音乐魅力

音乐课堂上,无声的音乐课堂语言也很重要。所谓无声语言,顾名思义就是用言语以外的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图,简单来说包括各种肢体语言和默不作声。不容忽视的是:在音乐课堂上,无声的课堂语言相较于有声的课堂语言在教学效果上有时候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音乐课堂上发现有学生开小差,我突然停止讲课,直到那位同学了解到我的用心,重新认真上课。又或者,我在进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歌曲教学时,在跟同学们交流陕北民歌特点以及当地的特色舞蹈——扭秧歌时,我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干巴巴的跟学生们灌输陕北民歌怎么好听,陕北的地方舞蹈怎么精彩等;相反,我先带着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简单的秧歌步并且就着音乐热闹地舞了一段,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让孩子们热情地参与进来,同时通过形象生动的肢体语言更好地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绪,理解作品,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完成了音乐课堂知识的掌握,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作为一名一线的中学音乐教师,我深感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只有不断地钻研、学习,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今后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做到有“底气”、有信心。同时,不断挖掘各种音乐手段以优化音乐课堂语言,让我们的音乐课堂不枯燥、不死气沉沉,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音乐魅力,让孩子们喜欢音乐课并爱上音乐课,从而帮助孩子们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及高尚情操,最终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猜你喜欢

课堂语言音乐课堂初中生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课堂语言
试论体育教学中语言的巧妙运用
小学音乐课堂中音舞结合教学措施的分析
适应性教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实用性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