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歌剧《苍原》中《情歌》的作品分析及艺术处理
2018-05-14刘菁
刘菁
【摘要】歌剧《苍原》之所以被誉为歌剧艺术史上的里程碑,不仅仅是因为它将音乐和剧情能够巧妙的结合,而且还通过歌剧工作者的大胆构思,有选择性的借鉴西洋歌剧的艺术形式,给予了人们震撼的视听效果。《情歌》又是贯穿全剧的爱情主题,在曲调及演唱方式上具有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所以分析《情歌》这部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情歌;背景;作品分析;艺术处理
【中图分类号】J617.2 【文献标识码】A
歌剧《苍原》由黄维若、冯柏明编剧,导演曹其敬,作曲是沈阳音乐学院的徐占海和刘晖,由辽宁歌剧院演出,魏松、幺红、车英主演。该剧取材于阎德荣的广播剧《奔向太阳升起的地方》,講述了在清乾隆年间的土尔扈特蒙古族部落,不甘忍受俄国沙皇的残暴统治,在首领巴锡汗的带领下,通过不懈地努力浴血奋战,突破重重困难终于回到了自己的祖国故乡天山。
一、《情歌》的创作背景
《情歌》作为整部歌剧的爱情主题,少不了故事中的爱情元素,深爱着男主人公的的娜仁高娃却并不知情,以为舍勒已被处死,悲痛欲绝的她抱着被舍勒的鲜血染红的长袍,动情地唱出了这首《情歌》,表达出了对舍勒无限的思念。《情歌》这部作品在艺术形式方面进行了多种尝试,在创作手法上有了很大的突破,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正因此才产生出了这部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的艺术作品。
二、《情歌》的作品分析
音乐是弱拍子起的,伴随着主旋律的出现,给人一种悲壮的情感,其旋律能把人带辽阔的草原意境。该曲为二部曲式结构,分为A段与B段。A段(1-19小节)是F徽调式,该段的节奏属于散版性质,在舒展的旋律中,女主人公娜仁高娃拿着“血衣”望着远方,满怀复杂的心情唱出了贯穿全剧的主题曲。B段(20-最后)是F羽调式,3/8拍的节奏型,它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舞蹈性与流动性,把蒙古族的音乐风格体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多个层面的比喻表达出了娜仁高娃对自己深爱着的舍勒的深情与信任。
三、《情歌》的艺术处理
(一)气息与咬字的运用
在演唱中能够做到吐字清晰并且能够很好地运用气息来演唱,这对于演唱者尤为重要,例如歌曲中的“送”和“到”有一个八度的跳跃,这需要大量气息作支持并且要保证气息的稳定,而且也要注意咬字,使两者统一起来,注重技术与情感要相结合。由于“送”字是弱起,因此在音量上要比“哥”字稍弱一些,这里表达的是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情感的倾诉,所以演唱者应注意情感的把握。
(二)演唱时的情感表现
在演唱《情歌》时一定要带有感情的去演唱,这里说的感情是指既要表达出作品中主人公的情感,也要有演唱者对作品理解的自身感受,也就是说要有丰富的想象力与表现力。《情歌》是一首歌剧声乐曲,剧中有鲜明的人物特色和故事情节,尤其是剧中女主人公娜仁高娃对于舍勒的爱情可歌可泣,她对爱情的执着与坚定,当误以为男主人公被处死时的悲痛欲绝,深深地感染到我们每一个人。随着女主人公年龄增长,思想慢慢成熟,当被要求交出舍勒而而换取部落的回归时被舍勒误会,女主人公表现出的沉稳以及对部落忠心不二的决心。充分体现出了她的坚强与勇敢。所以在演唱时一定要表达出主人公的情感,例如第一句“送哥送到太阳升”的“哥”和“升”可以把声音送远再收回来,这样眼前就会出现辽阔的大草原。同时演唱也要注意气口的运用,如果设计不好就会破坏原有的音乐线条,破坏了音乐的整体性。
演唱的过程就是演唱者对于声乐作品的二次创作的过程,一名优秀的演唱者必须准确地把握歌曲的艺术特征,并对其进行正确的艺术处理,才能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声乐作品。但是对如何演绎出更好的声乐作品这个问题,仍然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张平平.歌剧《苍原》中娜仁高娃的人物形象塑造和演唱处理[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3]詹桥玲.民族声乐的润腔美[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0(01).
[4]丁义.透视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声、情、字、味、精气神[J].中国音乐,2005(02).
[5]张锦华.声乐表演教程[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 1998.
[6]李晓贰.民族声乐演唱艺术[M].长沙:湖南文艺音乐出版社,2001.
[7]付翠屏.古韵今生-中国民族声乐艺术[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2.
[8]王海红.论歌剧《苍原》中《情歌》的演唱特点及情感表现[J].北方音乐,2014(18).
[9]王康华.咏叹调《情歌》的演唱分析[J].四川戏剧, 2008(05).
[10]邬丹.民族声乐演唱的艺术处理[J].大舞台,2011(06).
[11]刘媛媛.浅谈《情歌》的音乐表现[J].黄河之声, 2011(24).
[12]亓文鹏.声乐演唱的艺术处理[J].韶关学院学报, 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