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西南鼓吹乐的发展与保护

2018-05-14吴音子

北方音乐 2018年13期
关键词:发展现状

吴音子

【摘要】鲁西南鼓吹乐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山东鼓吹乐的重要流派,具有颇高的民间艺术价值,曾为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本文通过对鲁西南鼓吹乐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论述保护鲁西南鼓吹乐的重要性,帮助鲁西南鼓吹乐的爱好者和普通群众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它的艺术特点,以利于更好地传承和保护。

【关键词】 鲁西南鼓吹乐;发展现状;保护途径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鲁西南鼓吹乐的发展状况

(一)鲁西南鼓吹乐乐器的发展

汉代时期,鼓吹乐按照乐器使用种类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宫廷宴乐时专门用的“黄门鼓吹”。这是天子宴乐群臣的乐队,主要乐器是排箫和胡笳;军队中骑在战马上演奏的“横吹”,也就是指演奏横吹乐的乐队,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引入横吹曲,主要乐器为鼓和角;朝廷仪仗出巡时用的“短箫铙歌”,这是汉、魏至南北朝时期鼓吹乐最受重视的一种形式,主要的乐器有鼓、排箫和铙;“骑吹”,与“短箫铙歌”运用的场合比较类似,只是骑在马上演奏,主要乐器有胡笳、角等。

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鲁西南鼓吹乐在山东的西南部及其周边地区逐渐流行与发展起来,使用的乐器主要是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两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音乐文化的发展,各种音乐元素的相互渗透,吹奏乐器除了唢呐还有笛子、笙、管子、大号等,现在排箫用的较少。打击乐器除鼓和铙之外,还有小钹、梆子、云锣、小锣等。

作为鲁西南鼓吹乐主奏乐器,唢呐是中国民族吹奏乐器的一种,虽然于公元三世纪传入我国,但直到近现代才成为鼓吹乐中最常用的乐器。音色高亢嘹亮,管身由木头制成,整体成圆锥状,既可以作为一件有特色的独奏乐器,也可以作为器乐合奏的乐器,或者以戏曲和歌舞伴奏的形式出现。

(二)乐队结构的发展

鲁西南鼓吹乐的乐队组合结构随着时代变迁也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与完善。汉代至宋元时期鼓吹乐逐渐发展成了朝廷的大规模乐队结构编制,后来,由于鼓吹乐衡量标准由乐队规模转为乐曲数量,使得鼓吹乐逐渐衰落,直到近年才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鲁西南鼓吹乐发展与保护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现如今,主要的乐队结构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以一支中音唢呐主奏的形式

所用吹管乐器有唢呐、笛子、笙;打击乐器有小钹、云锣、汪锣、乐鼓。乐队人数正常为八到十人,是鲁西南鼓吹乐中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一种表演形式。

2.以两支低音唢呐演奏的形式

所用的吹管乐器有低音唢呐,打击乐器有小钹、云锣、铜鼓、乐鼓。乐队人数正常为六人。

3.以锡笛(这里的锡笛是指以锡制杆的海笛)为主奏乐器或锡笛、笙、笛合奏的形式

所用吹管乐器有锡笛、笛子、笙;打击乐器有小钗、梆子、大钹、大铙。乐队人数一般为五人.

4.笙、笛为主的合奏形式

这种组合主要演奏柳子戲曲牌或是民间小曲,所用管乐器有笛、笙;打击乐器仅用小镲。乐队人数一般为四人。

随着电声乐队的发展,鲁西南鼓吹乐在乐器的使用和乐队的组成上也出现一些变化。例如,鼓吹乐队的乐器出现了架子鼓、萨克斯、电子琴等现代电声乐器,调音台、功放、音响等也被大量使用。要找一个纯粹以唢呐、笙、小镲和梆子等传统乐器组成的鲁西南鼓吹乐乐队已经非常困难,演奏的曲目也被越来越多的流行歌曲演奏所替代。

(三)鲁西南鼓吹乐主要班社的发展

鲁西南鼓吹乐的主要流传地是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目前,嘉祥县具有较高艺术成就的鼓吹乐班社,主要有任家班、伊家班、杨家班、曹家班和赵家班,分别位于嘉祥县的中、东、西、北部。各班设具体情况见表1:

鲁西南鼓吹乐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伊家班的代表人物伊双来是嘉祥唯一的国家级非遗传人。值得一提的是,赵家班的传授方式为祖传,采用一种“铛铛衣铛铛”的土方法,没有具体的谱表,都是口传心授,也正是由于这种传统的祖传子授的继承方式,赵家班在当地唢呐界声誉极高。

除了上述表格中所列成就较高的五大班社外,还有少许较小的班社,比如郭家班、徐家班、王家班、高家班等,他们和五大班社一样,活跃在唢呐的艺术圈子里,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为唢呐艺术以及鲁西南鼓吹乐的发展和保护做出了贡献。

二、影响鲁西南鼓吹乐发展的原因

(一)经济价值观的影响

目前,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于经济不太发达、现代文明相对滞后的地区,特别是在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乡村地区,百姓生活相对贫困。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依照当地的风俗习惯,只有在婚丧嫁娶这样的重大事件中才会高价请来鼓吹乐。所以,鲁西南鼓吹乐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被当地人当作一门挣钱的手艺流传至今。文化的发展依附于经济的增长,在这个经济发展迅速的社会大背景下,“鲁西南鼓吹乐”属于能挣钱的“技艺”之一,因此有人愿意学习和演奏。

目前,从事鲁西南鼓吹乐演奏的艺人,对于鲁西南鼓吹乐的了解并不能升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更谈不上发展和保护。在不少艺人们看来这只是一门手艺,一种能养家糊口的营生。如果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收入,他们可能就会转行。

(二)意识形态的转变

现如今,虽说学习鲁西南鼓吹乐这种艺术的年轻人不多,但还是有一部分年轻人愿意去学习和传承,但是他们对传统演奏形式的传承,在现实生活中受现代媒体的多样化、迅速化和各类现代艺术形式冲击,正在进行着文化的自我抛弃以及对现代流行文化的“模仿”。

传统的表演形式,对老一辈的艺术家以及和他们年龄相仿的观众来说,是熟悉和喜爱的。通常农村地区在婚嫁丧娶时,以唢呐、笙、小镲等传统乐器组成的乐队主要演奏一些传统的曲目。如《春来到》《大桃红》《小桃红》《哭五更》《哭黄天》等,表达人们欢快喜悦或者悲凉哀愁的情绪。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的演奏人员和观众不太接受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更愿意用一些现代乐器来表达他们的音乐思想,于是架子鼓、电子琴等乐器陆续加入了鼓吹乐队。这种改变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流行元素,忽视了传统模式,是不利于鲁西南鼓吹乐的传承与保护的。

三、鲁西南鼓吹乐的保护途径

(一)制定保护政策

鲁西南鼓吹乐一般是用于农村的婚丧嫁娶的仪式上,这种风俗虽然也影响到了周边的部分地区,但对于更远的省份和地区,影响力还是比较弱的,生存发展的空间也比较小。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首先要被更多的人了解、认知、接受,而后才能得到发展。要想让更多的人近距离地了解“鲁西南鼓吹乐”,首先可举办一些有关于鲁西南鼓吹乐的文化活动、比赛等,让人们在娱乐活动中感受到国家、政府对这种艺术形式的重视和保护,领略到蕴含在锣鼓声中的文化;其次,扩大宣传,使国内外的音乐工作者更加完整地了解鼓吹乐队的风格特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鲁西南鼓吹乐”这个传统而杰出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宣传展示,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产业。

(二)重视传承人利益

非物質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需要同时完成“传”和“承”任务。由于很多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来传承的,因此,对于老艺人们保护非常重要,就成为非遗保护常用的措施之一。

对传承人来说,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能和方法与未来的事业或实际的经济利益有所联系,生活有所保障,才会吸引更多的人来学习鲁西南鼓吹乐,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重视传承人切身利益,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发展,真正解决非遗文化的传承问题,这对展开非遗传承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杨红.民族音乐学田野中的音乐形态研究——鲁西南鼓吹乐的音乐文化风格探析[J].中国音乐,2007(01):82-92.

[2]李卫.功能视野中的礼俗与鲁西南鼓吹乐[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04):76-82.

[3]朱珠.跟随穗子手法走进鲁西南鼓吹乐[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5(17):40,43.

[4]荣蕙荞.鲁西南鼓吹乐曲牌《开门》及其调名溯源[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02):81-90.

[5]岳雷.文化遗产保护在变革中发展——鲁西南鼓吹乐的保护思路[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06):180-181.

[6]魏占河.鲁西南鼓吹乐中的两颗明珠[J].中国音乐学,1993(04):25-32.

[7]袁静芳.鲁西南鼓吹乐的艺术特点[J].音乐研究,1981 (03):54-64.

[8]李永.鲁西南传统音乐史[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4 (04).

[9]王希彦.鲁西南鼓吹乐中的“穗子手法”[J].人民音乐,1984(07):38-41.

[10]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62).

[11]向云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义重大[EB/OL].中国文联网.http://www.cflac.org.cn.

[12]朱珠.跟随穗子手法走进鲁西南鼓吹乐[J].音乐时空,2015(17):40,43.

猜你喜欢

发展现状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电力变压器绕组轴向振动稳定性分析
浅析电力多经企业的现状及其管理对策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