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穆索尔斯基艺术歌曲创作的写实性体现
2018-05-14高京伟
高京伟
【摘要】穆索尔斯基是19世纪俄罗斯一位伟大的且不顺应时势的作曲家。他主张音乐批判并反映现实,强调音乐作品一定要表现人民大众的精神面貌。他的作品具有较为强烈和浓厚的民族性与民主主义思想。
【关键词】穆索尔斯基;艺术歌曲;现实主义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19世纪后半叶起,俄罗斯处于社会动荡与变革之中,使之日益成为欧洲革命运动的中心之一。随着矛盾与冲突日趋激烈,不同的意识形态与哲学思潮得以发展并广泛传播。相较于俄国民族乐派创始人格林卡与之后柴可夫斯基所创作的浪漫曲而言,穆索尔斯基的艺术歌曲却较为迟晚地为人所熟知并接受,以至于在他的作品中只有其中的少部分在他的生前得以出版。其中,主要原因在于穆索尔斯基对于以往俄罗斯浪漫曲主题的摒弃和对现实主义题材的强调,转而针对于将歌曲音乐上的整体完型一再屈从并让位于歌词细节的微观结构。舒伯特借鉴语言节奏所创作的艺术歌曲《替身》(Doppelgaenger)可以成为穆索尔斯基最为崇敬的德国艺术歌曲。
在19世纪60年代的一段时间里,穆索尔斯基曾居住在圣彼得堡的一个艺术家公社里,这使他能够充分接触和得以了解当时盛行的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潮。这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尼古拉·加夫里洛维奇·车尔尼雪夫斯基(Nikolai Gavrilovich Chernishevsky)所极力主张的以图格涅夫的小说和故事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他指出:“艺术必须回避其自身的惯例,毫无修饰地直接呈现其主题”;主张并强调艺术创作的最恰当题材应当是真实的日常生活,尤其是要充分体现刚获得解放与自由的俄罗斯贫苦农民的真实生活。
受这些观念的影响,穆索尔斯基在练习为民族音乐风格作品谱曲之初,他首先决定选用尼古拉·捏克拉索夫的诗作《卡里斯特拉》(Kalistrat)作为歌词。诗中描写一个农民襁褓中的儿子被预言将会有一个幸福的未来,在成人后却自嘲自己的悲惨命运和极度贫困。然而,穆索尔斯基却并未使用举步维艰的旋律与幽暗深沉的和声来表现这种痛苦境遇,恰恰相反,他在多句诗行的结尾处谱写了花腔,并使用没有导音的上行或下行的终止式,以此来体现对现实的疏离与批判。
在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的语境下,通常“诗歌及其风格的形成与演变是时代文化、历史生活的反映。”这也说明对于诗语形态的剖析与解构应将其置于“文化语境(时代精神、知识范型、价值体系等)、语言场景(普遍性语言状况)和文学(散文、小说、戏剧,其他诗派)语言的相互渗透和共生的多维视角中进行,以避免语言与文学研究各自的封闭与隔绝以及由此产生的片面。”然而,当时生活的重负,世界上的新发现、新理论及由此生出的新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充斥和打破了人们以往的经验世界。所以,在面对当时城市的世俗和虚伪与浮华时,捏克拉索夫创作了多首充满愤慨和悲哀的現实主义诗作,极大地表现出了他积极干预社会生活的思想冲动与激情。
捏克拉索夫的诗歌创作更为突出地暗示自己的想法与心智,虽略显模糊和隐晦,却因此而显得更为直观并“精准”地指向现实世界。然而,极具敏锐洞察力与感受力的穆索尔斯基的艺术歌曲创作基调和音乐美学观念则与捏克拉索夫的诗歌创作的思想与动机不谋而合,就根据捏克拉索夫的批判和抗议工厂雇佣和剥削童工的诗歌《孩子的眼泪》谱写了同名歌曲,以表现他积极干预和批判世俗社会生活黑暗的激情。这种创作的激情与冲动也表现在穆索尔斯基在1868年根据诗歌《孤儿》所谱写的一首关于描写饥寒交迫、生活窘困的儿童的歌曲。在歌曲的开头,反复出现并且刻意强调的短促旋律与急切的节奏,加之紧缩并刺耳的和声,获得了极具震撼力的效果。
在穆索尔斯基1866年所创作的艺术歌曲《美丽的萨维日娜》中,也深刻地反映了对受苦之人的同情与对苦难生活的痛斥。在歌曲当中,讲述一个执着的智障者向美丽的乡村姑娘倾诉衷肠,表达忠诚爱意与情愫。穆索尔斯基在这首作品的音乐创作中,旋律没有任何的间断,连续出现235个小节的1/4拍拖着沉重步伐且沉闷阴郁的和声,之后便自然过渡为5/4拍的流畅线条般如歌的旋律,使用没有约束性的语言节奏所产生的言语般的单调乐曲形式,倾诉了当时社会年轻人对于爱情的价值观。而在这首歌曲开始创作之前,穆索尔斯基早已在地主明基诺家的窗户前观察这个景象很长一段时间了。
穆索尔斯基一贯主张音乐必须批判并反映现实生活,强调音乐作品一定要表现人民大众的精神面貌。他的作品具有较为强烈的民族性和独创性。在穆索尔斯基1863年返回圣彼得堡后,他的创作又进一步受到了以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代表的俄国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在经历了深刻的思想转变后,民主主义思想和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也更为深刻地体现在他的艺术歌曲以及整个音乐创作之中。
参考文献
[1]王瑞年,吴美华.穆索尔斯基创作理念浅析[J].人民音乐,2007(07).
[2]于修海.浅析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的研究现状[J].音乐时空,2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