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体系音乐学浅谈歌唱的听觉认知与训练
2018-05-14董学征
摘 要:在声乐演唱实践与教学训练中,人们往往偏重歌唱技能技巧的运用,而相对忽视心理因素对演唱和教学训练的重要影响。本文主要从体系音乐学的音乐心理学、音乐音响学、音乐美学等多个视角,浅析歌唱听觉的特征、类型,及在歌唱活动中出现的听觉认知的矛盾与统一。同时指出在声乐艺术实践中,对歌唱听觉能力培养的重视,其能力越敏锐,越完善,更越有助于歌唱艺术的完美表现。
关键词:音乐学;体系音乐学;音乐心理学;听觉的矛盾与统一
1、歌唱听觉的概念
歌唱艺术是嗓音发声的技术,同时又是听觉的艺术。在与人类歌唱审美活动相关的诸项艺术活动中,歌唱听觉是与声乐作品的创作和演唱表演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审美创造活动。歌唱听觉活动不能简单等同于包语言听觉活动在内的一般听觉活动。它是一种更高形式的人类高级精神、心理听觉思维意识活动的产物。
2、听觉感知的矛盾与统一
(1)声音传导路径与听觉感知的矛盾
在我们的歌唱实践活动中,经常会发现倾听自己发声的听觉感受与别人听自己发声的感受或自己听自己的歌唱录音时的感受有所不同的听觉现象。例如:当在演唱中自己以為获得圆润、结实的声音时,在别人听起来却并非如此。而有时自己觉得声音不塌实、无把握,在别人听起来却是好的。再有,当把自己的歌唱声音录下来仔细倾听时,也总是觉得录音效果与自己在歌唱时听觉感受到的声音有很大差距,甚至会在心理上拒绝接受。事实证明,这种听觉误差只能来自于声音传导路径的差异所造成的听觉印象改变。
(2)主观听觉适应客观听觉
实践证明,只有运用建立内心听觉的方法,真正准确地掌握好调节和控制自己嗓音的发声机能,建立正确的歌唱方法,让自己从根本上认识和正确了解自己嗓音的客观音质与音色,使主观听觉尽快地适应客观听觉,达到主客观的统一,才能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演唱实践得以提高,从而获得正确而优美动听的声音。
(3)认识自己客观音质与音色的重要性
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曾经说过:“一定要使得我们的声音跟客观的耳朵碰得上,假如我们自己在唱的时候已经知道别人听的是什么味儿,假如你能够唱出什么感受,以你感觉对错的判断,等于一个客观的耳朵在听的话,那么从技术方法上来说,就已经掌握百分之八十五到九十了。”沈湘教授在这段话中所说的“客观耳朵”实际上就是指外传导听觉方式即客观听觉,听到的是歌唱者自己真实的音质与音色
(4)以内心听觉为先导 树立良好的声音审美观
我国著名声乐教授王福增曾明确指出:“要想得到优美动听的音色,首先要在内心建立起这种声音的概念。要在内心的想象中准确的知道这个声音的形象。用这种‘内心听觉指挥和控制发声机能,寻找最美、最动人的声音,我以为这是一种最好、最快的学习方法。”这段话明确的指出了内心听觉(心理听觉)在歌唱发声技术训练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歌唱者必须要用非常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这种听觉现象。当代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就特别强调歌唱时要具备内心听觉能力。他说:“歌唱发声时,我刚准备好发声,我还没唱出的声音已传进我耳朵,好坏我都已知道。”这位声乐大师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指出了成功的歌唱必须建立在高度发展的内心听觉基础上的真谛。
3、 歌唱听觉的培养
(1)歌唱听觉培养是建立正确审美的必要途径
我们要清楚认识到培养歌唱听觉是歌唱者演唱水平提高和发展的必要途径。在歌唱艺术审美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歌唱听觉的训练是伴随歌唱艺术思维与知觉创造活动始终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它时刻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影响和制约着歌唱者的审美艺术创造。因此,只有不断挖掘和发展歌唱听觉潜能,让它时时刻刻服务于我们的歌唱,作用于我们的歌唱,才能让歌唱永远充满激情,永远优美动听。
(2)内心听觉训练是培养歌唱听觉的主要内容
良好的歌唱听觉能力是学习声乐的基本素质。这种听觉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每个人的歌唱听觉能力都可以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培养和提高。对于每个声乐学习者来说,首先必须培养对歌声的听觉感知能力。只有不断提高对歌声性能的认识能力,不断追求更加美好的歌声,才能逐步提高声乐技艺。所谓听觉感知能力,实质上指的是在头脑中经历一个“确立正确声音观念”的过程,即建立正确的内心听觉。建立正确的内心听觉,是培养歌唱听觉的主要内容。只有建立了正确的内心听觉,我们的嗓音歌唱才具有了正确歌唱的标准,才能够在它的引导下使我们逐步地规范嗓音发声行为,逐步地完善歌唱技巧,从而真正确立成熟的歌唱表演能力。
(3)歌唱听觉的培养与训练
理论的指导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更重要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良好的歌唱听觉,需要在正确的理论认知基础上,通过声乐教学的训练及歌者的大量实践逐步形成。声乐教学应把培养学生的歌唱听觉特别是内心听觉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并以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为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打下坚实基础。
①正确的模仿对建立歌唱听觉的积极作用
模仿是声乐学习的重要途径。是每个声乐学习者必经的一步。模仿是建立在听觉基础之上的。模仿可作为一种手段融入培养歌者歌唱听觉能力的系统活动中,可以帮助歌者找到歌唱方法的共性和规范的声音与艺术标准。
②对比是提高歌唱听觉能力的有效办法
在声乐教学中,当学生不理解或是达不到老师所要求的歌唱状态和音色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至少两种不同状态和不同音响的声音对比,让学生鉴别哪个声音是正确的,哪个声音是错误的。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学习过程其实是个比较的过程,只有比较才能发现问题,发现了问题就会提出问题,提出问题也就给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运用对比的手段可以使学生对正确声音的形象加深印象,便于理解,从而有利于提高听觉能力。
③听课是提高歌唱听觉及分辨能力的有效途径
听课是提高歌唱听觉及分辨能力的有效途径。郭伟萍副教授要求我们经常相互倾听。这样既能提高自身的歌唱听觉,而且也会对不同声部、不同条件的声音有进一步的了解,有了一定的鉴别力,对培养歌唱听觉能力十分有益。
④观摩是建立良好歌唱审美听觉的重要途径
在声乐学习过程中,要多观摩,多欣赏中外优秀歌唱家的演唱。如果没条件赴音乐会或歌剧演出时,可以从音像资料中获得巨大好处。因为这些声音形象是声音概念高水平的示范,可以丰富欣赏者的听觉表象,视觉表象和动觉表象等,具有多方面的观赏和借鉴价值。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可引导学生透过歌唱家的声音,通过联想去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并体会他们的发声方法。
以上几种方法和手段在训练中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通过这样一种由繁入简,循序渐进的训练学习方法,内心听觉能力就会逐步建立,从而能够清晰的知道自己形成的正确的声音概念,并且能够运用这一声音概念去调控歌唱,使自己的歌唱能够具有灵活性、准确性和迅速性。
结语
本文秉承老师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理念和方法,结合笔者的学习实践,从音乐心理学、音乐美学、音乐音响学等方面对歌唱中的听觉认知与训练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与探索。本人才疏学浅,文中必有许多不足,尚有待于自己在以后的研究学习中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伊·卡·那查连柯《声乐译丛》[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P66
[2]孟昭兰《普通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P85-99
[3]王福增《声乐教学笔记》,[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P133
作者简介:
董学征,男,汉族,1993——,山东高唐人,就读于聊城大学,2017级音乐与舞蹈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音乐(声乐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