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音乐艺术教育的路径选择
2018-05-14王晓旻
【摘要】音乐艺术教育是实现民族艺术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能够培养高质量的艺术人才,提高国家的文化实力反映国民素质。在新形势下,音乐艺术教育普及程度日益加深,教育手段也发生了转变尤其是新媒体的应用。文章介绍了音乐艺术教育的新变化,提出了应选择的教育路径。
【关键词】音乐艺术;新形势;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音乐艺术教育在新形势下的新变化
近些年,学校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加深,在这种背景下从中小学到各大高校的音乐艺术课程的开课率都在提高,音乐课程的内容设置也由单纯的学习演唱向音乐鉴赏和音乐文化等深度内容转变。特别是在高校的课程安排上充分突出了音乐艺术教育在学生素质培养上的作用和地位,设置了音乐鉴赏选修课。在这种新的发展形势下,音乐艺术教育的第一个新的变化就是教育普及程度的广泛[1]。
二、音乐艺术教育路径
(一)进行感性教育
音乐艺术教育的实质就是一种审美教育,因此,首先要对受众进行感性教育,提高审美能力。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首先要处理好理性和感性的协调统一,特别要重视受市场经济影响产生缺失的感性思维,使得音乐艺术教育不仅能够提高音乐艺术素养还能健全审美结构形成审美人格。其次,音乐艺术属于文化范围要体现人文精神,将人文精神融合进音乐艺术教育中引导发展,能够更好地体现它的作用。例如,可以在音乐鉴赏的选修课中增加艺术导论、交响乐欣赏和戏剧鉴赏等内容。由此可以看出,感性教育和融合人文精神是新形势下音乐艺术教育发展的未来方向和路径。
(二)回归生活,重视实践
音乐艺术的形成来源于生活,将音乐艺术教育同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激发内在的品质和赏析能力,自然地激发创新能力和引起情感共鸣,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改变人们对音乐艺术的原有认识。实践是实现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要方法,将音乐艺术作品和现实结合可以让接受人表现生活并对生活进行美化加工,从精神上得到解放。比如,高校可以利用资源优势,结合当地的音乐艺术形式请专家学者进行课堂教学或讲座,如民族音乐专家、戏曲学家。并且可以将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结合起来,结合当地的民俗节日和“三月三”歌节等民间艺术活动,带领学生进行音乐采风,鼓励学生对民间音乐进行二次创作,锻炼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通过亲身体验了解当地的文化,感受生活中的音乐魅力。
(三)融合科学和采用先进方法
音乐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且目前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已经是一种发展趋势,科学对音乐艺术理论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创新推动作用明显,同时又在音乐艺术教育和创作中形成新的音乐艺术形式。所以,要立足于原有的音乐艺术教育融合科学方式,推广多样化的音乐文化,开拓视野借鉴西方音乐的理念,实现多元化的发展[2]。
现阶段,音乐艺术教育处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形势下,因此必须在信息资源、人群、物质环境等内容上充分利用新媒介的优势。首先,要建设教育课程资源新媒介系统,有效利用校内和校外的优质资源,满足教和学的需求。然后改变音乐艺术教育中的浅显内容,通过网络的丰富信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音乐鉴赏材料,尤其是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录制简短的教学视频让学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自行学习。
(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音乐艺术教育之所以在以往的形勢下不被重视,究其原因是无法满足学生特别是音乐专业的就业要求。所以在新形势下,音乐教育要面向社会就业,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能够在社会环境中生存。这条教育路径有以下两点:
一是增加音乐教育课程结构。面对就业压力的学生主要是高校的大学生,高校音乐教师要结合学生和学校情况,开设音乐艺术教育课程如非音乐专业学校可以开设音乐艺术类选修课,而专业的音乐学校则要将必修课程学科系统化。课程可以添加音乐鉴赏课程、音乐表现课程以及音乐文化课程等,帮助学生接触不同的音乐形式延伸专业素质具备表演、编舞等多种能力。而且,要强化音乐艺术教学管理和研究的力度,创新特色课程,实现基础的音乐艺术教育目标。
二是改变音乐艺术教育培养风格。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音乐艺术教育的重点要放在构建合理科学的知识结构和能够满足市场经济对音乐人才的要求上,而对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则主要培养音乐鉴赏能力即可。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音乐艺术教育的普及程度、师资力量、社会认知等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为了更好地进行音乐艺术教育就要合理选择教育路径,从感性教育、回归生活、融合科学、重视实践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几个方面出发,推动音乐艺术教育的发展。
作者简介:王晓旻(1988—),女,汉族,山东济南人,硕士,武汉理工大学教师,助教,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