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的中国传统文化

2018-05-14曹波

好日子(下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相互关系中国传统文化新媒体

摘 要:随着网络时代的迅猛发展,微信、QQ、微博等社交软件逐渐成为大学生学习接受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如何处理好新媒体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对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较为详细阐明了网络时代下新媒体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内在关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新媒体;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关系

在网络大数据时代下,中国传统文化如何与时俱进,运用新媒体形式使之不断适应新的时代发展,值得我们深思。

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多次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社会的意义,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概括为“抛弃传统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与之相应,“中国传统文化”也早已成为目前高校普遍开设的通识课程。但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是,网络时代下大众文化的泛滥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和传播形成了极大的冲击,这一状况也让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在高校教学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在网络时代背景下与新媒体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在二十一世纪之前两千余年的时间里,主要是采用纸笔记录和口传心授、亲身体验的方式进行传播。随着文化背景的发展变化以及现代学堂和学校教育的发达,传统的官学和私学教育方式都已不在。互联网时代的“媒体融合是一场自下而上、不可阻挡的产业革命无论在产品层面、技术层面还是市场层面,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需求都非常强烈,并且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现实”。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当然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意义上,而要借重各种媒体资源,并且参与其中,力求让人们更广泛的认清中国传统文化新时代赋予的意义和关系,进而为其更好的适应新网络媒体时代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的媒体化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创新式发展,也是一种创造性继承。虽然传统文化在今天以媒介信息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但是除了“作为直接对象”这一类型较能直观、形象地展现传统文化的内涵外,其它的都表现出一种碎片化、间接化甚至隐藏式的信息特点,如何更好地将新媒体技術在中国传统文化上应用使之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中国传统文化更加形象化

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以故事化叙述将中国传统文化抽象的内容进行具体信息化呈现,比起生硬的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往往效果会更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今天中国传媒界的呼声,其实也潜在地要求了大众媒介能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进行故事化、形象化的传播。具体来说,应该以传统文化内容的事件化、人物化、性格化、细节化作为故事化叙述的主要方式,挖掘不同文化内容背后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人物和细节等,并通过多元符号系统向大众娓娓道来,使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更加形象化,易于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接受和理解。

2、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中国传统文化更加内涵化

新媒体能够将传统文化通过数字化智能设备播放出来,使观看者更便利地学习知识、增长见识。一旦传统文化与数字化网络的结合,便找到了一种覆盖面最广和覆盖观众人数最多的现代传播载体。前段时间流行的中国诗词大会,立足传统文化,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把博大精深的古诗词拿到电视节目上来,这种新颖独特的做法不仅获得了极好的口碑和收视率,而且还满足了观众的多样化需求,极大地传播了中国传统诗词文化,树立了一个新的风向标,唤醒了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们对于我们自己的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也是传统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有内容的传播,其实最终都指向中国精神的引导,即形成一种中国精神的认知与认同。并且这种中国精神的内核也是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这种文化精神应作为媒介组织的一种文化体现,更应成为媒介信息的重要内容,以直观或隐晦的形式渗透进不同的媒介传播信息之中,中国传统文 化内容作为媒介信息的现代化进程,无论以何种方式、何种路径前行,都要以中华 民族为背景,将这种文化精神作为凝结民族意识、树立民族自信、建构想象社群 认同空间的钥匙,正因为如此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中国传统文化更加内涵化。

3、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中国传统文化更加凝聚化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存在,往往都显现出一种较为强烈的仪式性。而这种仪式性具体体现在其凝聚力上,将媒介事件借由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构成去表达特定群体的共同信仰、意义、情感的过程,具有较高的表演性和象征性。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中国传统文化更具备了凝聚性。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几乎所有时代的进步、新兴经济理论和新型生产模式的产生与发展,都是以一定的文化背景为基本前提的。这种文化背景就是文化的核心,文化的凝聚力。它唤起人们的理想追求,提炼出民族思维的精华,整体向上的价值取向,激发人们自强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新的生产力才能产生,并得以发展壮大。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在经济发展之外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是经济发展内在的必然要求,而新媒体的发展正逐步加深人们对于传统文化中凝聚力的理解。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媒体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正从过往的门户媒体时代、现在的社交媒体时代,走向未来的智能场景时代。不久的将来,中国传统文化也将在现有的媒介呈现形式基础上,借助大众媒介的数字化、智能化实现内容的整合化、传播的场景化,更好的展现在大众面前,加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行列中,增强国家的认同、民族的认同、文化的认同,展示我们大国的文化自信,让世界从文化层面看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过程,让全世界人民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和精彩。

注:该论文为黑龙江省教育厅高等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教育研究(课题编号:SJGZY058)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胡正荣.智能化:未来媒体的发展方向—现代传播,2017(06).

[2]刘珊,黄升民.解读中国式媒体融合 [J].现代传播,2015(07).

[3]王一川.大众文化导论 [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4]谢晓娟.大众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J].教学与研究,2012(01).

[5]川薛晶 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J].溯潮月刊,2014(07).

作者简介:

曹波,198507,男,辽宁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德育,历史教育。

猜你喜欢

相互关系中国传统文化新媒体
农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盈利能力关系研究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谈谈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
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分工理论的关系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