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形成的现实要求

2018-05-14贝坦

好日子(下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政治建设新时代

贝坦

摘 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十九大报告对党的政治建设的高度重视,是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做出的重要论断,也是在加强党的建设方面科学合理和与时俱进的一个重要体现。当前,要理解和把握十九大报告中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精神,必须对习近平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思想进行深刻的分析。为此,本文从理当前我国的现实要求角度出发,对习近平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逻辑生成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时代;政治建设;现实要求

中国共产党经过九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发展成为一个有8944万名党员、450多万个党组织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国独立富强,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这与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加强自身建设是分不开的。在推进“伟大工程”和“新的伟大工程”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中国共产党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发挥自身最大政治优势,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战胜不同历史条件下的困难和挑战,始终保持领导核心地位。习近平新时代党的政治思想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最新理论成果。

(一)外部环境的威胁和挑战动摇党员干部的理想信仰

面对中国的发展和崛起,西方敌对势力加强对华的压制、分裂,传播西方社会思潮达到文化渗透的目的,运用“普世价值”的外衣对西方“国家体制”和“政治制度”的伪装,企图进行思想颠覆,动摇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怀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否定中国自身文化特征,企图改变党的基本路线,妄图瓦解人民政权,动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新一届中国政府主动进行的经济新常态结构调整,实行“速度换档、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改革目标,与此同时,西方国家经济危机、经济衰退对中国经济产生深刻负面影响,一系列综合因素作用,导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由前些年的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被西方宣扬为“中国崩溃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唱衰中国,制造国内和国际对中国的恐慌,企图阻碍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否定党的基本政治路线。

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国外敌对势力一系列破坏行为,从未停止,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愈演愈烈,受到现实环境和错误思想的影响,部分党员和干部对理想产生了怀疑,对信仰发生了动摇,甚至有部分人产生了蜕变。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是伪科学;共产主义是不可实现的,遥遥无期,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否定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理想的逻辑关系和前提条件,强调实用主义等等错误的思想。这些错误思想在党内不断滋生蔓延,动摇中国共产党员和干部的理想信念,严重威胁党的执政地位。

(二)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挑战

中国社会步入经济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动力不足,带来一系列经济发展压力、就业压力、消费不足等问题。

我国现阶段处于整体转型升级期,经济发展由高速转为中高速发展水平。由于我国的传统经济结构和人口红利等条件,使我国经济呈现粗放式发展,而且过度依赖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低附加值产品拉动经济增长。但随着西方经济危机的扩大,国外消费市场疲软,传统出口方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减弱;国内消费虽然对经济拉动一直处于比较正面和积极的地位,但是房地产消费占比重巨大,造成了不良的消费结构,不利于经济协调发展。面对这一系列国内经济发展状况,首先调整过去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的经济发展模式,协调“三驾马车”齐驱并进;与此同时,改变劳动密集型产业占第二产业主导,依靠能源高消耗和低附加值产品带动发展的模式,增加第一、第三产业的贡献,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协调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在这种经济模式调整背景下,整体经济与前些年的高速增长相比,转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伴随产生一系列突出问题和矛盾。对党的执政能力考验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在顶层设计、决策领域,进一步增强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实现自身能力建设与治国理政相融合。为推动当前国内经济平稳发展,应对新常态伴随而产生的新问题,制定符合当今发展需要的路线方针政策,又为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平稳转型,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实践中,这是党的政治建设面临的新的现实需求。

(三)思想复杂多元化造成认同的危机

改革开放带来国家繁荣崛起,经济迅速发展,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红利的同时,也造成社會思想复杂多元化,产生认同危机,致使干群、党群关系日益紧张,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合法性产生质疑。迫切要求全党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清醒认识当前形式,坚定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不被错误言论牵着鼻子走。

改革开放打开封闭的国门,但也让“西风”加紧实施和平演变计划,大力宣扬资本主义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资本主义“普世价值”等错误思潮,通过不同途径不断向我国渗透;加上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发生的两极分化等因素,带来的社会层级分化、社会思想多元化等情况,造成社会中不满情绪和思想增多;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进,触及的利益集团越来越多,“盘剥民众”、否定改革开放政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先进性的错误论调兴起;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反腐倡廉、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党内有人散布“弯转得太急了、政策来得太陡了、标准要求太高了、口子收得太紧了、干部日子难过了”的论调,“腐败问题积重难返、法不责众,集中腐败必然会加剧党内斗争,最终导致亡党”的论调。与此同时,互联网的直接传播方式加剧了错误思想和言论的影响,造成社会舆论环境复杂,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言论,不乏敌对势力借机炒作谣言,进而在干部群众中较为普遍的出现了思想分化、对社会主义、对共产党的认同危机,不得不引起全党的警觉和重视。

(四)党内政治生活问题突显

在3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原有制度体系被打破而新的治理体系没建立起来,仍是在政治权力大而经济权利和社会权利较弱、法治建设比较滞后的背景下推进的。改革开放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的发展导向,放松党内民主监督、降低党内政治生活的要求,加剧了“权力寻租”现象,导致腐败在党内滋生蔓延,社会上形成了干什么事都要讲关系、走后门的不良风气;投机商人对于党员领导干部进行攀附、行贿,领导干部成为围猎的“对象”,受到各方面的腐蚀,致使和平年代的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弱化、宗旨意识的丢失。

由于过去一段时间以来管党治党的松懈,领导力的弱化,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等原因,导致党内组织涣散现象明显,党内纪律松弛,“四风”问题突显。党内政治生态不断恶化,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遭到破坏,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推进,党内的更深层次的问题不断显现,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非法组织、阳奉阴违等政治问题尤为凸显。这一系列问题严重破坏党的团结统一,侵蚀党的执政基础,引起了新一届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党的治国理政面临着长期执政、市场经济、改革开放、外部环境的巨大考验,迫切需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克服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危险,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巩固领导地位,而党内政治生活的一系列问题,制约着中国共产党战胜考验、应对危险,对于完成自身承担的历史责任提出了挑战,迫切需要从政治上抓紧抓好全面从严治党。

猜你喜欢

政治建设新时代
新时期林业企业政工工作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国协商民主政治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高度契合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践途径
当代社会政治思潮对中国的影响
从《论十大关系》看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及当代价值
从政治合法性看党的群众路线 教育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