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扬琴艺术发展

2018-05-14王炎柃

北方音乐 2018年11期
关键词:扬琴作品技术

【摘要】扬琴,是一件由国外传入中国的击弦性弹拨乐器,最初称之为“洋琴”。经过长期的中外文化交融和先辈们的探索实践及其自身数百年来的广泛流传,逐渐成为一件地地道道色彩鲜明的中国民族弹拨乐器,在各个方面都有着巨大的演变和发展。

【关键词】扬琴;技术;作品

【中图分类号】J622 【文献标识码】A

一、乐器的世界性

扬琴,又被称之为蝴蝶琴、洋琴等,是一件年轻而又古老的乐器。“年轻”是相对于我国的其他民族乐器而言,由明朝末年清朝初年传入我国;“古老”是说它在国外已有着近千年的历史记载。

(一)欧洲扬琴

欧洲洋琴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在每一时代都是一件具有时代潮流的乐器,盛行于欧洲各层的社会阶级。古典时期,欧洲洋琴逐渐的兴盛起来,作曲家们书写了许多关于扬琴的奏鸣曲、协奏曲、重奏曲,等等。十八世纪以来,欧洲洋琴琴体的扩大、音域和音量的增加及音位半音化的扩充,这些多方面的改革与发展使得欧洲扬琴更具特色。

(二)西亚—南亚扬琴

扬琴最早的发源地曾被人认为是在西亚,通常被称为来自波斯语,意为“百弦”的“桑图尔”,在传统民间的音乐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常为民族歌曲舞蹈和民间演唱诗歌伴奏。在南亚,扬琴的发展历史相对来说较短一些,阿拉伯扬琴、印度扬琴都形成了与欧洲扬琴和中国扬琴大不相同的异国风格及神秘的色彩。

(三)中国扬琴

扬琴于明朝晚期清朝初年传入中国,最早将它称为“洋琴”,清代康熙年间李聲振的《百戏竹枝词》里就记载描述了有关扬琴的伴奏弹词。它的称谓正有“蝴蝶琴”“铜丝琴”“瑶琴”“敲琴”等。在人们对这一乐器的认知逐步发展起来,名称逐渐演变为“扬琴”,这一字之别也意味着这件外来的“洋”乐器成功地转变为中国的民族乐器。

二、技术的多样性

扬琴表演艺术的技术是表现音乐内容必不可少的手段,演奏技术是遵循科学原理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训练,向更精确、更迅速和更精密有力的目标去发展,形成为表示音乐符号内容而服务的一系列肢体运动。技术主要是在弹奏时指、腕、臂共同的协调灵活动作,它是表现音乐的根本与基础。所以,完美的音乐表达是离不开完善的演奏技术的。

(一)技法

传统的扬琴技法通常是一般曲子艺术、一些地方上的民间音乐及一些戏曲音乐伴奏中的扬琴弹奏技法,可以分为单竹、齐竹、轮竹等等。

单竹是扬琴演奏技法的基础,由于起竹先后顺序不同,故有左竹法和右竹法的区分,将左竹法和右竹法同样熟练,达到左右全能;齐竹要整齐有力,左右手力度均匀平衡,富有弹性;轮竹是扬琴演奏技法中极富特点的技法之一,它模仿拉弦乐器或吹奏乐器的长音,在双竹快速交替时,所落出的点既要均匀又要有一定的密度,这样才能以琐碎的点带线,将琐碎的点连成连贯的线,再由连贯的线连成面也就是完整的旋律。

随着乐器的改革及音乐作品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在继承发扬各流派的基础之上,为丰富扬琴音色,在传统扬琴演奏技法的基础上,借鉴其他类乐器技法产生了许多新的扬琴演奏技法,从而能更好地达到所需要的音响效果,表达演绎作品。

(二)技巧

技巧是将技术充分运用到乐曲中并且表现演奏者的实力,有了技术不一定就具有技巧,但没有技术,技巧将无从谈起,技术是可见的而技巧是无形的,在有限的技术上运用无限的技巧达到丰富音响的目的。技术和技巧是同时存在于扬琴演奏的能力中的,相辅相成并且缺一不可,技术的前进是以技巧的需求为条件,技巧的发展以技术的巧妙为标准。技巧的展现将是与技术巧妙结合,从而更好地为作品服务,表达作曲者的所思所想及乐曲的内容意境。

三、作品的创新

随着扬琴演奏技法的不断创新,涌现出了很多不同风格的扬琴独奏曲,扬琴作品的产生绝大多数是来源于民间传统乐曲伴奏的扬琴演艺的人们,后来将民间音乐反复加工修改,成为了我们现在所演奏的扬琴独奏曲,这些曲调大多旋律优美,具有很强烈浓郁的地方风格和色彩,流传于世,受到了广泛民众的支持与喜爱。总的来说,扬琴艺术是无可限量的,对扬琴艺术的追求也是永无止境的,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创新。

参考文献

[1]黎胜元.现代扬琴作品的创作[J]人民音乐,1998.

作者简介:王炎柃(1993—),女,汉族,甘肃省人,研究生,西北民族大学,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学。

猜你喜欢

扬琴作品技术
浅析中国扬琴乐器改革历程
浅谈中国平均律扬琴
做优秀记者:如何从一般素材中“挖”重大新闻
对丁旭东音乐作品的探究和分析
简论20世纪的法国文学潮流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我的扬琴学习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