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2018-05-14莫小利
莫小利
摘 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的对话都应是富于个性化的。个性化阅读可以从阅读教学自身特点的需要,阅读主体特点的需要等方面发掘潜在空间,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谈自己的独特感受,交流看法。实践个性化阅读就要采用合适的方法和正确的评价方法,以体现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教学;潜在空间;实践方法;评价方法;彰显个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莎士比亚语。只有在大力张扬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基础之上,充分挖掘阅读主体的阅读潜能,才能使之丰腴厚实,有智慧,也才能适应未来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一、实践阅读教学个性化的潜在空间
在阅读教学中,只要我们运用新课程的理念,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联系语文教学实际开展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活动,实践阅读教学的个性化就有很多潜在的空间可以拓展,这里着重从阅读教学自身特点的需要和阅读主体的需要这两个层面进行探讨。
(一)阅读教学自身特点的需要
阅读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文本三者构成的多项互动循环过程。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以文本为载体,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内容非常广泛,学生个人兴趣、爱好不尽相同,所以对不同文学作品的兴奋点和关注程度也会存在差异。文学作品具有开放性,虽然作者想通过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思想情感,但作品的意义、价值、作用等最终需要通过读者才能实现。例如《社戏》一文中,小伙伴都是性格鲜明的,学习过程中,笔者让学生在同学中挑一挑演员,看看谁来演双喜,谁来演阿发;六一公公这个淳朴的老人又由谁来演最合适。课堂上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事实证明:学生踊跃参加的活动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话剧演完了,学生观众又踊跃评价每个演员的得与失,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领会了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在表演与对话的过程中,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在方法与过程上,以学生讨论、探究的形式为主,有效地引导学生把课文内容变为自身的情感体验,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领略课文的内涵,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阅读教学中阅读主体特点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认为,阅读行为的实质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一种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的关系。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鉴赏水平和情趣是多样的,内心世界是立体的,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需要也是多层次的,教师在阅读中是介于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人,是引导者、点拨者、启发者和激励者。学生阅读的“个性化”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时刻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与困惑,敏锐地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全面的互动学习中调动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形成分析探讨问题的、锲而不舍的动力。
二、采用适当的方法实践个性化阅读教学
(一)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每一篇课文,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偏好,这是学生的个性使然。所以,每当学生们接触一篇新课文时,我们就应该鼓励他们选用自己认为最有效的方式来阅读,让学生的个性在阅读中得以显现,有的学生喜欢默读,有的学生边自读边旁批,有一些学生喜欢运用参考书进行合作探究,等等。我们尽可以让学生各显神通,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各有所获。这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阅读课文,阅读教学的个性化也得到了实现。
2016初中语文采用新教材,每一单元都安排了自主阅读文章,在教学人教版七上《再塑生命的人》这篇课文时,笔者特地安排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自主阅读,以理清头绪。在课堂上,学生们有的拿出课前查阅的关于海伦.凯勒的生平介绍、图片,与小组里的同学讨论;有的边自读边旁批,梳理出自己的感受和不懂的问题;还有的几个一伙儿,拿着课本,抑扬顿挫地读了起来……一节课下来,他们已经把这一课的提纲都列好了,笔者所担心的学生对时代背景的困惑,显然已经迎刃而解了。而且,从学生的反馈中,笔者发现他们所掌握的相关知识比我准备好的材料还要丰富得多。
(二)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独特感受
在上《植树的牧羊人》这一课时,其中有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说他做到了上帝才做的事情?在荒漠种树你觉得他傻吗”?学生们都展开了与文本间的对读,能从不同角度来阐明文中牧羊人的伟大,他的坚持、他的默默奉献的精神。当回答她傻吗?学生由于个体阅读的差异,有些学生说他傻,一个人在这样的荒漠中坚守了这么多年。有的学生说牧羊人最后把荒漠变成了美丽富饶的田园,是我们值得尊敬的人。由于受家庭、性格、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个性的差异。学生的个性张扬需要教育者給予其张扬的环境,作为阅读教学的主导者、组织者,教师独具个性的教学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学生来说,单一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已越来越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要求了。在这个细节中,学生提供了一个看似与课文无关的答案,但笔者没有浇灭这个性的火花,让他尽情发表了他独特的见解,充分展示了他的个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让学生张扬个性,进行多元有效地阅读,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三)让学生交流不同看法,在不同理解中求同,在相同理解中鼓励求异
1.在不同理解中求同
个性化阅读并不意味着学生怎样解读文本都是正确的。伊瑟尔曾经说:“文本的规定性也严格制约着接受活动,以使其不至于脱离文本的意向和文本的结构,而对文本的意义作随意的理解和解释”。正因为如此,教师心中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应有一把尺来衡量。
笔者在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有一个环节是讨论阿长的人物形象。笔者抛出一个问题:“你喜欢不喜欢阿长这个人?请说出理由来好吗?”于是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
有学生说喜欢阿长的,理由是她乐于助人,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她却能做得十分完美。虽然没有文化,看起来粗俗,但却很希望别人一生平安。但笔者不满足于已有的答案,而是继续追问:“这两位同学阅读较认真,并能说出喜欢阿长的理由,很不错!其他同学还有别的看法吗?”过了一会儿就有学生说不喜欢阿长的,理由有三个:一是她常喜欢向人们絮说些什么事,总引起家中的小风波。二是睡相不好,侵犯了“我”的睡觉权。三是特别的迷信。
笔者继续鼓励:“敢于谈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还有其它看法吗?”有一个学生综合两种观点,说:“我认为总体来看阿长是个好人。结合身世来理解:她的管教方法不适合儿童心理,但出发点是好的。”
教师引导:“还有补充吗?请再往深处想一想!”这一引导,就引出了两个孩子的精彩发言。
学生1:我喜欢阿长。尽管她出身低下,连名字都不为人所知;尽管她没有文化,不能分辨“规矩”和“道理”的好坏;尽管她青年守寡长年在别人家做工,但是她却有一颗赤诚的心,尤其是对孩子的心理体察得细致入微。
学生2:我喜欢阿长。买《山海经》这件事足以看出她对小主人的热心。我想,这也许正是鲁迅对长妈妈念念不忘、多次在作品中写到她,对她充满了感激、敬意、怀念的主要原因吧!
由此,学生对阿长这个人物形象的认识很快达成了共识。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体验和思考,受到情感体验和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2.在相同理解中求异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背影》这篇文章时,在分析父亲去买橘子时的一连串动词时,学生都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浓浓的爱。这时,我们班一学生站起来说:“老师,假若我是朱自清,看到父亲这样艰难地爬月台为我买橘子,我不会只在车上流泪,我一定要亲自去买橘子。”这一石激起了层层波澜。
“为什么?”这个问题出乎我的意料,我就顺势问了过去。
“要是朱自清去买橘子,那还会有《背影》这样脍炙人口、感人至深的作品吗?”一学生反驳道。于是接下来我们就对“究竟应该由谁去买橘子”而展开了讨论。
一学生说:“我认为朱自清应该自己去买橘子。让父亲觉得自己长大了。‘儿行千里母担忧,在父亲面前要证明自己可以独立了,这也让丧母、赋闲的父亲心里得到安慰。到这里,我趁热打铁地说:“同学们都说得有道理,我觉得究竟应该由谁去买橘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都畅谈了自己的看法,展现了自己的个性。语文课程的内涵是丰富的,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反映往往是多元的。“究竟应该由谁去买橘子?”这一问题的提出,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而且使学生的参与变得真情投入。他们的情感、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在争辩、交流中得到反映,他们的语言能力在争辩交流中获得了提升。他们成为真正的阅读的主人。
三、教师适时进行正确地评价,增加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有时还可能遇到些疑难和困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若能对学生独特的见解作出正确的评价,让学生在体验的交流中、观点的碰撞中,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反思自己及他人见解的合理性,并采取各种帮助自己思考和增进理解的策略,最终实现对课文的全面的理解和掌握。《背影》是初中教材中的重点篇目,笔者在学生学习完整篇课文后,特意安排了一个环节,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还特地提醒学生,这个感受不仅是单纯针对课文,也可以联系到我们现在和学生自身的情况。几分钟后,学生就开始谈自己的看法。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刚开始学生显然没有真正感受到《背影》中这位父亲对儿子的深挚的爱,他们认为课文中所写的事只是小事,因此产生了不以为然的情绪。此时如不作出正确的评价,加以适当的引导,将讨论引往正确的方向,不仅本课的情感教学目标无法达到,更会使学生在思想上陷入误区,所以笔者采取了因势利导的方法,顺着学生的思路,及时将学生的讨论导引进一个更加深入的境界。可以说,正确的评价加上恰当的引导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體验和理解。”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张扬个性,体现主体地位,这是我们教师的追求。阅读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阅读的主体也有不同的需要,从这两个方面来研究,就可以发现实践阅读教学的个性化还存在着潜在的空间,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发掘与探索的。
参考文献
[1]黄济,王策三 《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2]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2004年3月
[3]邵瑞珍,皮连生《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4月
[4]邓志伟《个性化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
[5]杨雁斌《创新思维法》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
[6]肖川等《造就自主发展的人》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