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冼星海音乐作品及创作思想谈

2018-05-14黄涛

北方音乐 2018年6期
关键词:冼星海

【摘要】本文以对冼星海音乐作品的简略论述,初探其革命音乐创作的方向所展现出的,勇于探索,勤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继承、发展、弘扬其音乐作品的创作特点和规律。

【关键词】冼星海;歌曲创作;合唱创作

【中图分类号】J641 【文献标识码】A

在冼星海短促的一生中,他的创作生活共大约10多年,共作4部大合唱、2部交响曲、4部管弦乐组曲、1部歌剧、1部大型管弦乐曲、数百首歌曲以及许多器乐独奏、重奏曲。其作品的创作大多数是来自于真实的生活,采用的是与社会斗争密切相关而具有普遍现实意义的题材。这些作品中以在1936年至1940年间创作的众多声乐作品,更是我国当代音乐史文化中的宝贵遗产。

在冼星海的创作中,影响最广、数量最多的当数各种各样的大众歌曲,其创作风格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具有雄壮的、号召性的进行曲,另一种是战斗性和歌咏性相结合的声乐作品。其中有战斗进行曲形式的《保卫卢沟桥》《到敌人后方去》《青年进行曲》和《救国军歌》;有具体表现抗日战争壮美图景、将总括性与描绘性或歌咏性与动员性结合在一起的《在太行山上》《游击军》和《反攻》;有表现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采用劳动音调和固定的节奏写成的《拉犁歌》《顶硬上》;还有《祖国的孩子们》《只怕不抵抗》等等这些为抗战中的妇女和儿童所写的歌曲。在这些大众歌曲中,冼星海根据不同的内容,创造了许多不同的音乐形象,或以鲜明有力的节奏和富于棱角性的、宽阔的旋律,表现慷慨激昂的情绪和高昂挺拔的气势;或以清丽优美的旋律,冗沉缓慢的节奏和婉转深沉的音调,体现人民大众鲜明的内心世界,尤其是音乐作品中的节奏起到的重要作用,更使其具有独特的个性和明晰的音乐形象,以上题材均具有深刻社会意义。

在冼星海的歌曲创作中歌咏性的声乐作品,是其音乐创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大多数是为电影和舞台剧所作的插曲。这些作品从不同方面,均反映了作者对国家的热爱和对生活、时代的深刻感受,或倾诉剧中人物在真实生活中的遭遇和内心情感。如《夜半歌声》《黄河之恋》《江南三月》《热血》《莫提起》《战时睡眠曲》。这些歌曲以富有歌咏性的旋律和气息宽广、充满深情的音调相结合,形成了洗星海自己独特的风格。

为了使所写的声乐作品更具有民族特色,表现丰富多彩的真实生活,冼星海还摸索写作了一些具有中国风格特点的歌曲样式。有《茫茫的西北利亚》这种将斗争性与歌咏性两者不同的音乐特点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歌曲;有《赞美新中国》这种颂扬性的歌曲;还有《梁红玉》和《打倒汪精卫》等将曲艺音乐与斗争性的大众歌曲音调相结合的叙事性歌曲,曲作者通过以上所写的众多声乐作品,无不真实地从各个方面反映了群众的斗争生活。其在歌曲创作上所取得的众多经验和成就,促使其在创作技巧和创作思想上不断提高,使其在以后的大合唱创作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冼星海在歌曲创作中所获得经验与成就,使其在以后大合唱的创作上得到发展。所作大合唱有4部,这些音乐作品在表现形式的民族化、大众化和现实性方面是一致的,但是每个作品又分别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因作者根据不同的题材和内容,以相异的创作方式来进行了处理。作于1939年3月的《生产大合唱》,是为了配合宣传延安有关当局提出的开展全民“生产运动”的号召所写。作品以舞台表演和歌舞相结合的形式,通过“春耕”、“播种与参战”、“秋收”和“丰收”4场,以生动的劳动生活情景,表现了人民群众的生产运动和战斗生活,民歌和民间歌舞音调是其作品音乐的主要来源,另外还有表现农村情景的作品,有浓郁的民间风味,合唱纯朴而粗犷,其中有常被作为独唱和童声合唱曲目的《二月里来》和《酸枣刺》两个作品,在将民族音调和西洋大型声乐体裁方面相结合而言是非常有意义的。《九一八大合唱》是为了纪念“九一八”事变八周年而作,这是一部叙事性的大合唱,全曲共五个乐章,采用回旋曲和交响性相结合的结构形式,全曲以具有舞蹈性的主题呈示和深沉缓慢的副主题对比贯穿和反复出现,作品中间插入了许多不同性格的音乐段落,表现人民群众在欢庆胜利时回顾抗战历程,激发起抗战到底的决心,其在民族乐队和运用民族打击乐的配器上,取得了较好的探索,同时也使其作品的音乐更具有民族气息。总的说来《生产大合唱》和《九一八大合唱》这两部作品,在对民乐打击乐和民族音乐风格的节奏的运用上有不少成功的探索。为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的抗日绝死队写作的一部群众歌曲联唱形式的大合唱,是作于1940年3月的《牺盟大合唱》,音乐的地方色彩非常浓郁,但影响不如以上两部作品。

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是《黄河大合唱》。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作品仅一周时间就将初稿完成,但是这部作品却是洗星海最杰出的、影响最大的一部佳作。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曲中高度颂扬了我国具有的悠久历史和劳动人民坚韧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敌人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真实的再现了抗战的情景,吹响了民族解放的战斗号角,展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英雄形象。全曲包括序曲和八个乐章,每个乐章间都具有各自的独立性,各乐章间在内容、形象以及表演形式上都有鲜明对比。全曲的旋律发展基本建立在三个基本主题上。

基本主题音调一:

基本主题音调二:

基本主题音调三:

《序曲》就是这三个主题的概括呈示。在音乐风格上,作者采用了非常富于民族特点的民间旋律音调,曲首与曲尾以合唱作为呼应、中间几个乐章是三个主题的交替发展和末乐章全部音乐发展的总结等,使《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在变化之中有统一。音乐语言简明洗练、朗朗上口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丰富多彩的合唱形式和交响性的音乐,大型的套曲結构和所表现出的爱国情感,使这部大合唱形式的作品既具有民族气派、又富于时代特征。如此独特的音乐特色,时至今日都被认为是我国最受欢迎的一部大型音乐作品,其高度概括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是一部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里程碑式的代表作。

冼星海在滞留苏联期间写作的大部分器乐作品,除一些器乐小品有一定的艺术效果以外,其他交响乐作品在他生前并没有能够得以演奏而加以改定。这些作器乐作品中有《民族解放交响乐》《满江红》《后方》《中国狂想曲》等,反映了人民群众反帝斗争的生活现实和思想感情为革命斗争服务的。

通过以上对冼星海音乐作品的简略论述,不难看出冼星海在音乐创作上坚持革命音乐的创作方向,坚定地站在劳动人民和无产阶级的立场,用音乐作品去真实地呈示现实,注意选取平常生活中具有社会意义的重大题材,用艺术作品表现劳动人民的战斗生活和思想感情;他十分重视在创作中塑造工农劳苦大众的音乐形象,并把思想内容的深刻性同艺术的易解性统一在作品中。洗星海在通过对作品的创作来确立器乐写作的革命方向上,打开了一扇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的大门,其音乐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达到了高度谐调统一。为达到音乐为人民服务的目的,他坚持不懈地追求作品的的民族风格,努力探索发掘和体现蕴藏在民间音乐中的民族气质,并使其同现代的音乐技巧相结合,才写出一系列富于革命英雄气概并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2002.

作者简介:黄涛(1974—),男,汉族,文学硕士,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讲师,在国家级和省级音乐专业学术期刊上曾发表多篇论文。

猜你喜欢

冼星海
帮助与报答
冼星海:立志成为中国的贝多芬
帮助与报答
读《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有感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传承星海精神,深耕文艺出版
冼星海与钱韵玲: 战火中的音乐伴侣
冼星海与钱韵玲:战火中的音乐伴侣
冼星海吃白糖创作《黄河大合唱》
用自尊赢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