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歌唱技巧之研究
2018-05-14陈欣
陈欣
【摘要】随着近三十余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在国际中的政治、经济、军事地位也越来越高;然而与其对应的我国的文艺事业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我国人民的精神生活较为匮乏。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文艺工作者将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有机结合,使音乐作品更符合大众审美。在文章中,笔者对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技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然后论述了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融合的趋势,以给文艺事业发展提供一些启发。
【关键词】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歌唱技巧;融合趋势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目前的歌唱体系中,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作为最主流的两种方式,对音乐作品的表达有着重要的意义。实际上这两种唱法从根本上并不冲突,如何灵活地运用这两种唱法,并进行取长补短就是文艺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了。
一、美声唱法的特点
美声唱法最初起源于欧洲,当时普遍将其应用于教会的圣经咏颂,因此更体现出一种庄严、肃穆的特点。首先在对气息的把握上,美声唱法主要依靠胸腔和头腔来进行发声,通过气流共鸣的方式来造成一种圆润有力的听觉感受。气流的共鸣使得声音具有了多层次的变化,在演唱过程中通過呼吸的调整以及器官的肌理调节就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美声唱法通常用在一些歌舞剧和大剧院的表演中,歌词内容与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听众的理解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表演的过程中,演唱者都需要保持站立并以更加合理舒适的姿势来进行演唱。最后,美声唱法还需要做到声情并茂,更突出了演唱者对该作品的主管理解。通过具有感染力的表演,力图让听众感受到作品的真实情感,这种唱法无疑是有着较强的表现力的。比如著名歌唱艺术家叶佩英的代表作《我爱你中国》歌曲抒发了海外游子眷念祖国的无限深情,让炎黄子孙心中都荡漾着对祖国的崇高之爱
二、民族唱法的特点
民族唱法则是深受我国传统文化的濡染,在技巧和方法的运用上都无不体现了我国的审美情趣。在气息的运用上,民族唱法有着近乎严苛的要求。一直以来,民族唱法都提倡字正腔圆和以字行腔的演唱方式,需要借助以小腹为主的发声系统来表现。因此,在演唱者呼吸换气的过程中,就需要自然不打断当前的演唱。作为一种充分吸收民俗文化的唱法,还需要表演中在演唱过程中以一种亲和的姿态,做到口型与表情的优美。民族唱法也十分注重演唱者与听众的情感交流。在演唱过程中需要保持口型的观赏性,以清晰明了的吐字方式使听众能充分的地了解到作品内容。演唱者要需要注入丰富的情感,使听众领略到作品的魅力,达到情感共鸣的效果。
三、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共性
虽然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在表现形式与技巧上有着较大的差距。但是归根结底都是音乐演唱的一种方式,笔者就根据它们的特点提取出了一些“公因式”,希望能够将两者进行互相借鉴互相促进。首先从声音的表达上,两者都对气息与吐字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需要演唱者具有较宽的音域。这说明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都在追求声音表达上的完美,从听觉上给听众们带来优质的感官体验;其次,演唱技巧上也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通过字腔的表达以及声情并茂的演唱,来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最后,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都对演唱者有着一些硬性的要求。
四、两种唱法的差异性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民族唱法在音色和音调的把握上与美声唱法有着较大的差别。相较于美声唱法的大气圆润,民族唱法则给人一种驾轻就熟的感觉。在音调控制上收放自如,这样一来歌曲的情感表达也更加自然。
五、两种唱法的融合美感
无论是美声唱法抑或是民族唱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并且在文艺领域也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因此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则应该将注意力集中于两者的优势互补,通过融合的方式来吸收借鉴优秀的技巧,促进我国文艺事业的不断发展。比如哈萨克族的姑娘在演唱《玛依拉变奏曲》这首作品的时候,歌曲用活泼愉快的曲调,表现了姑娘自我介绍时的喜悦心情。
六、在表演中的处理技巧
在演唱表演中,首先要保证声音的流畅连贯,使用合理的发声方式。比如在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都会利用喉头下放的方式,来实现声音柔和通透的特点。这种做法能够极大地增强舞台表现力,给听众带来极佳的感官体验;其次,作为一种现场表演方式,演唱者也必须保持较为优美的舞台形体。一方面舒适的站姿对演唱者的发声有着直接的影响,另一方面优美的站姿也能使表演的效果得到强化;最后需要提及的是,曲目演唱还需要与听众产生情感共鸣。歌曲的演唱是一门艺术,不仅仅需要动听的曲调与优美的辞藻,还需要在演唱者注入丰富的情感。这样才能让听众领略到音乐的魅力,从而实现演唱者的表演效果。